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2023-01-04史忠震

南方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徒导师试点

史忠震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构建现代学徒制是破解职业院校发展瓶颈的重大举措,作为新的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瓶颈需要探索解决[1]。笔者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和探索出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高职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起到参考和推进作用。

1 高职现代学徒制瓶颈

1.1 缺少政策和制度保障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各高校也在积极尝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但现代学徒制涉及产业广,针对现代学徒制法律法规仍缺少保障,特别是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一旦面临生产任务重和学生培养冲突的矛盾时,企业就难免忽略学生培养,仅仅依靠学校出让或提供低成本生产条件换来企业的合作不是长远之计,寄希望于企业为了自身人力资源保障而与学校开展合作、共育人才也是学校的一厢情愿,更何况由于学校自身实力不强、缺乏吸引力等因素,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强[2-3];加之企业由于市场及人力资源需求的不确定性,使优质合作企业的遴选难度加大。

1.2 企业积极性不高

现代学徒制定位是为服务区域性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政府、企业、学校、学徒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以往培养模式是学校按社会需求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仅具有基本技能,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脱节。现代学徒制的初衷是企业起主导地位,提出人才技能需求并与学校共同培养。但是,目前现代学徒制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现象,在校企协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师资队伍打造等方面企业参与度过少。这主要原因是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不足,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现代学徒制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精力和经费对学徒、师资进行培养,包括企业师傅带学徒需要花费精力与有效的生产价值,包括学徒管理费用、学徒工资、培训耗材等,同时学徒培养结束后又存在流失的风险,最终学徒的投入和产出决定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而学徒制在短期内很难看到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薄弱。企业参与学徒制一方面为应对政府,另一方面想在学校得到较好资源。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企业针对学徒制学生在岗学习,视为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全面考虑,制定技能提升方案,岗位轮训周期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安排仍在从事长时间简单重复的劳动,达不到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要求[4]。

1.3 学校不够重视

1)学校重视不足。对于现代学徒制有些学校没有深刻认识,仅作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项目去申请,作为项目去结题验收,执行过程均由申请的试点专业分院或系自己来完成。而事实上,现代学徒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改革,是一个教育新模式,需要长时间探索优化;同时,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顶层设计,而不是项目申报下来交由分院、系自己完成,这会导致任务层层推脱,最终还是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在招生宣传方面,有些学校宣传现代学徒制过于片面,招生过程没有企业参与。

2)学校制度保障欠缺。一些学校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仍沿用传统培养模式,没有制定相应保障制度,如企业遴选、学徒选拔、师资选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团队培养、课程改革开发等方面,学校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来实施现代学徒制教改试点。如企业遴选,学校应拿出优厚的资源吸引好的企业自愿加入;针对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工作量增加,导师除了承担学徒制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中的课程改革、学徒日常生活教育管理,还要承担学校其他课程以及行政工作,这导致学校导师工作量太大,无法集中力量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另外,学徒制中给予导师的教学费用仍沿用以往课时量计算,没有考虑导师额外付出和上课难度,校内导师工作消极;不少学校激励机制欠缺,仅仅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对于精神上的奖励较少,如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考虑不周;对于评价机制,校企应统一制定一个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沿用以往技能证书和毕业证给予评价,应考虑企业岗位适应度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评价过程企业应作为主要评价体系,并邀请第三方参与评价。针对学徒制试点班,有些学校学徒安排过多,企业岗位较少,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过少,对于学徒培养仍是沿用以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仅有形,缺少质[5]。

1.4 学生和家长对学徒制认识不足

现代学徒制由于是新概念、新的培养模式,学徒、家长对学徒制难免认识少,对学徒制教学有疑虑,有一定认识误区,担心学徒制教学是学校和企业让学生做廉价劳动力的合作,因此家长会优先让学生选择传统教学。进入学徒制班的学生,培养模式一般是一年在校学习,一年到企业做学徒,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管理,相比同年级学生学得要多,要承受学习和工作压力,学生往往思想波动大,加上有时学校和企业忽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会出现抵触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情况,给学徒制培养造成负面影响[6]。

2 高职现代学徒制瓶颈的对策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学徒制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以上困境。但是,该院试点专业在试点过程中加大与企业的互动,进行不懈的探索,将困境一一打破,教学效果明显[7-10]。

2.1 政府支持

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当地政府积极支持,拿出资金鼓励学校和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

2.2 调动企业积极性

学校试点专业选择的学徒制企业是在校企长期合作中的优质企业,大力宣传,调研企业需求,提供优厚政策,来调动企业积极性。由于贵州省大型机械制造公司较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选择的合作企业是长期顶岗实习合作、人员需求在20人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合作之初,学校积极引厂入校,划拨场地,为企业减少场地租赁费;对于企业技能人才紧缺问题,企业针对校企培养学生具有优先选择的权利,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学校提供机械制造实训室设备供企业生产使用;对于学生培养耗材问题,校企共同承担,以学校为主;校企在学徒制中共同进行机械制造技术攻关,以提升企业知名度;学校为企业师傅提供理论培养和技能鉴定,提升企业师傅理论和技能等级,提升企业团队能力;学校给予企业导师指导费用,鼓励企业师傅积极参与学徒制。该院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采取措施从根本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2.3 学校加强现代学徒试点实施力度

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建设之初以副院长为组长,由系部领导、企业领导为副组长,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成员成立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徒制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实课程的开发、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学业的评价等,定期开展对学徒制培养过程的研讨,切实通过学校顶层设计,委员会成员之间的深度交流,将学徒制试点打造好。学校对于学徒制招生问题采用校企联合招生暨招工的原则,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招工宣传方案,对于学徒遴选、学徒拜师等招生选择过程校企共同参与,同时学校和企业、企业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三方应针对学徒培养签订相应协议,协议中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该校的现代学徒制制度制定:学校针对学徒制制定各种制度保障学徒制正常运行,其中包括针对企业的校企合作制度,针对学徒的培养管理制度,针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晋升制度以及教学考核、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对于学校教师参与学徒制教学有课时费用、绩效奖励、其他教学工作量可减少、学校干部任免优先考虑、职称评选优先推荐、职称竞聘优先考虑等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4 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

1)学校对现代学徒制招生专设招生通道,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同时,对于学徒制相关专业的进校新生,专门组织现代学徒制讲解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宣讲,将学徒制宣传到位,通过多手段加强学生对学徒制的了解,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报名学徒制班。

2)报名合格学生学校联合企业组织面试,择优录取。

3)录取学生与学校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学徒身份以及学徒培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学徒将协议、培养方案以及学徒制真正意义告知家长,对于有疑虑的家长,派专人给予介绍。

4)学生进入学徒制班分配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双导师最多负责5名学徒,在培养过程中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每星期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双重压力下感受关爱,了解学徒制前景。

2.5 改革评价机制

关于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评价模式应将以往的学校自主考核,改成引入第三方评价考核。将学徒之间、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社会等多方面评价相结合,以学校、学徒企业、行业、技能考核评价机构进行综合技能考核,奖优罚劣。

3 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经验

3.1 转变观念

在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要客观看待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地位和其自身的认识局限,理性看待企业的“逐利性”。要清醒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必然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特别要牢牢掌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权,为社会、企业培育合格人才。

3.2 理清认识

现代学徒制本身是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其本身的“实验性”属性就决定其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中面对不同企业都存在差异性,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性工作。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范本。

3.3 抓住关键

选择优质合作企业是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切忌盲目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优质的合作企业首先应该是与学校有着稳定的、具备一定合作基础且有较强合作意愿的企业;其次,企业在其行业中要有较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人力需求。另外,企业还需具有一支技术能力过硬、人才培养责任心较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3.4 完善机制

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和完善各项机制、体制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顺利、有序完成的重要保障。它可确保试点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5 突破重点

化解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一头热”的局面,应突破人才培养成本分担的现行机制,在操作层面切实落实企业的奖补政策,降低奖补门槛,加大补助力度,让企业有真金白银的可及利益是重点和关键。

3.6 加大宣传

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学徒”身份的认同度,提升合作企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学徒导师试点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魔术师的学徒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V eraW an g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