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

2023-01-03吴云霄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林景观

吴云霄

(山东省济南市林场,山东 济南 250000)

1.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1 多样性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规划设计不仅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前提。在整体开发中,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植物的多样性,这是景观生态设计的关键要素。在选择和应用多种植被时,通过选择生物结构相似的植物群落,可以避免植物组成的单调和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在结构和功能等各方面的特性。事实上,人为干预和影响不断加强,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效避免了自然、人为、植物病虫害等灾害。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积极考量资源、环境等因素,为环境景观融合存留相应的空间,合理化选取技术和资源,进一步凸显各类自然资源自身优势价值,具有更明显的先进性,是未来自然资源使用主趋。多样性作为园林景观设计遵循基本原则,应结合各类资源特征,进行合理化配置,只有保证设计多样化,方可实现生态均衡性。

1.2 设计原则

1.2.1 减少干扰。景观设计以原生态模型组织美学为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再生功能,不造成破坏性干扰。根据前期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大面积开挖施工,避免对地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弃物,需要制定合理的处置方案,充分考虑对此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降低工程造价。1.2.2 充分尊重场地的生态发展。自然环境的演化和再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它的自我维护和恢复能力也很强。利用自然的力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应在景观美化项目审核之前进行现场调查。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详细掌握场地原有的绿色植被,保持生长良好的树木,并与原有的古树结合,规划出独特的风景区。整个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增强场地自身的可持续性,运用可持续处理技术,树立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理念的典范。 1.2.3 节约资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理念,保证园林绿化的有效性,同时在区域内种植尽可能多的本土树种,扩大自然再生植物的面积。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减少对异种材料的需求,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此外,水源设计改造在生态设计中也非常重要,与后期维护管理中的水质维护和苗木灌溉密切相关。

1.3 经济适用性原则

根据您的园林绿化的基本建设理念和要求,确定您的投资实力。事实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应,就需要合理利用各类现有资源。结合景观园林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方法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有效控制投资成本,满足经济适用性的最基本原则。

2.景观生态设计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总量小、发展滞后等客观因素,在发展初期,国家不得不牺牲部分环境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新政府提出了不再以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政策,而且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新的认识,绿色环保和生态系统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在这种大趋势下,景观生态设计也需要逐步转化为一种环保的生态设计方法,从长远来看,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建设的方式。环保设计和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污染和排放,而且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未来人们健康有序的生活。

3.风景园林中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风景园林中生态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复杂性工作,需充分结合实际状况,遵循相应的设计基本原则,合理搭配各项资源,方可获取较佳的生态景观设计,满足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下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仍存在部分不足,无法真正凸显生态理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设计追求形式感、人工化。当下园林景观实际设计过程中,无序化追求形式感、大尺度等问题,产生大量资源的浪费,人工化景观影响整个环境,以及增加其后续养护成本,通过多元化、丰富性的景观为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大量铺装材料浪费屡见不鲜,多个广场面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降低绿地面积。

3.2 并未尊重自然。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考察场地地形地貌时,过度依附自身主观意见进行设计,并未充分应用原有自然地形和环境资料,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地形,增加整个建设成本,浪费原有的自然资源,严重促使自然生态系统失衡,对环境产生污染。

3.3 植物配置缺乏合理性。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作为进一步固碳关键方法,部分园林内部植物景观设计缺乏合理性,植物内部品种较为单一或复杂,未形成科学的种植群落,植物景观难以形成较佳的生态系统,无法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身作用。

4.风景园林中生态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点

4.1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社会发展过程必须考虑到利益的方方面面。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城市园林体系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城市生态环境不受到严重破坏,实现城市园林的有效改善。在景观园林的生态友好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注意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尽可能选择本土植物,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园林植物的整体成活率。各区域内植物资源丰富,以常绿树种为核心构造主题曲,营造与当地相吻合的景观,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特色化。应用本土植物可凸显整个景观区域个性同时,也保证园林造景经济性,对后续施工及养护要求较低,本土植物可用于景观营造中种类较多,植物造景应用本土植物方面人们达成共识,促使整个植物群落更具稳定性,凸显景观文化主题更易获取人们认可。其次,应用植物季候变化创设独特性名片。景观实际营造过程中,可进一步应用植物自身观赏性,合理做好色彩搭配,创设良好的植物景观面貌。荷花、桃花、桂花等多种植物品种应用,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色叶植物精妙搭配,可保证城市景观实现四季常绿目标,而且可保证色彩变更具有层次性、丰富性。基于对本土物种和资源的广泛利用,景观园林场地环境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护。因此,景观建筑的生态设计必须以当地资源作为利用和设计的重点。要确保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 合理配置植物

在设计景观园林时,根据生态设计的要求,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特别是植物的合理排列。通过布置植物,可以使喜阴植物和喜光植物合理组合。通常,应该将喜阳植物放在顶层,放在底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植物,以确保物种多样性为基础的资源。说到物种的摆放,也要注意有没有不适合共存的现象。以桑楝、海棠、松柏为例。种植时一定要避免将其混搭,导致恶意竞争生长的现象。作为植物组织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植物的种植习性和禁忌,根据自然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植物布置。而且在种植植物时,还需要检测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以确保能够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此外,在规划设计植物时,还应注意植物景观与水景的协调。湿地地区可以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如鸢尾花。基于湿地植被生态的不断改善,可为动物提供广阔的栖息地。园林景观生态植物群落搭配设计需积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4.2.1 慢生植物与速生植物搭配。速生植物相较于慢生植物自身固碳能力较强,其实际盛政速度快,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生长周期短,慢生树种与其做好辅助。为获取较佳的景观成效,可将两者进行合理化配置,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4.2.2常绿植物与有色植物相配合。有色叶植物固碳能力一般强于常绿植物,但基有本色叶植物秋天均需凋零,将其充分与有色植物进行搭配,保证园林景观四季均有景色欣赏。4.2.3 老龄植物与低龄植物配合。低龄植物相较于老龄植物固碳能力较强,老龄植物生长缓慢,吸收二氧化碳量较少,充分依托老龄树保证景观成效,低龄树处于较长生长周期发挥固碳作用。

4.3 科学设计水体

在进行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时,要注意水体的生态设计。设计师必须满足环保和低碳设计的要求。在设计时,必须在保证水景的实用价值和功能的前提下,保证水景的不断增加。在进行具体的景观设计时,要以保护水体生态效益为根本,同时考虑水体景观对园林整体生态的影响。园林工程项目开展与实施,涉及内容较多,包含叠山理水工作,对园林整体美观性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会选取人工水系方式,特别对水系形状、动态等设计尤为重视。譬如,喷泉为显著规则式水系,而人工水系设计中,需将人工及自然环境有效结合,确保水系更具自然化及流畅性。从水系形态分析,其拥有多样化特征,立足于园林景观实际状况,结合微地形设计,有效解决填方挖方的关系,减少外购土方。若选取狭窄、较高的水系,适用于瀑布景观;宽阔水系适宜应用海滩景观;混合型水系需根据园林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设计原则,提升园林景观水系艺术性。在设计之前,需要对园林水体的周边环境进行现场勘察,包括当地的地形和水资源。在建设水体景观时,在利用水资源时,应以天然地表水为主要支柱,其次可收集、净化和利用雨水。科学的水景设计可以改善园林整体温湿度环境,增加适宜度。

一些风景园林在建设水生生态景观时,还建造了生态洼地和池塘。这些结构可以有效储存雨水,同时补充地下水。在构建水景时,要考虑水体的活动,积极监测池塘水活化系统,确保园内水体处于流动状态,形成更自然的城市湿地景观。池水活化系统中,池水通过沉淀进入调节池,系统内设有高负荷地下渗透装置,对储存的水进行净化,采用微生物净化技术除磷脱硝处理后可流入大池,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5.生态设计在景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5.1 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设计是景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应重视景观规划的影响。在景观生态设计的安全性方面,景观生态设计从合理的生态保护入手,防止景观随时间的变化,有效地保护生物。景观规划对景观物种、城市空间设计与布局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都会影响景观生态安全。规划景观园林时,应注意园林场地的气候、物种特征和生存条件,充分保护景观生态环境,是保护生态效果的基础。在景观生态保护方面,要注重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尽可能营造动植物可以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山水园林建成后,要对山水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加强山水生态状况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山水生态。

5.2 注意流行色搭配

目前,当色彩景观被融入到很多园林设计中时,很多园林建筑景观都适应了不同的趋势色彩,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流行色彩的覆盖面越广,就越大。它对园林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应用流行色时,要注意在园林中放置几种原有的常见常用色,通过平衡园林植物的色彩、园林小品与建筑景观的色彩平衡来表现流行美。同时,也不能掩盖花园的本色。另外,在园林设计中流行色的摆放也要考虑到受众,流行色的运用要适度。否则,如果流行颜色太常见,将失去应用程序的吸引力和价值。

5.3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园林的视觉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大多数追求美学的园林景观忽视了植物物种的适应性,普遍随意选择树种。这与我国现阶段所坚持的生态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从整体生态的角度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选择尽可能适应当地环境的物种,不断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此外,在布置植物的过程中,还应尽量满足经济和生态优势的同步发展,从而有效降低设计成本,逐步提高设计效果。

5.4 场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利用

景观生态设计工作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与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明显差异,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应针对场地本身的风格、形状和地形,力求避免破坏。充分利用场地本身原有的自然景观特点,不能打破原有景观的特点。通过景观生态设计的合理运用,利用景观园林的原有特色,达到景观生态设计人文层次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实践中,要结合现实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对策,做好实地观察研究,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一系列行动提前打好基础。事实上,有必要在现场调查设计场地的周围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最大化景观生态设计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避免过度的人为干预。需强调的是,特别是场地景观生态设计利用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微地形”的优势,“微地形”主要指应用土地面积较小,在有限范围内,肩负花草树木、园林建筑物承载目标,利用人工真实模拟,立足于自然形态发展规律,构建形态较小的地形。“微地形”在园林绿化中实现,人工优化及改造不可或缺,被人们所青睐,积极将其应用于公园绿化、道路绿化中,提升环境植被覆盖率。

5.5 气候条件下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

风景园林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在景观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中,需要实际纳入一组影响天气、温度、降水等因素的自然气候条件,而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景观生态园林设计的有效性。在园林的规划建设中,园林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景观生态作用,实现与原生态环境的高度融合,科学合理地运用原有的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景观生态设计,确保景观园林的建设效果。在现实中,要尽量避免开挖土壤,严格遵守景观生态设计区现有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特点,不断优化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6.结束语

在景观园林的规划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和利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中,在风景园林建设中,要实现风景生态设计理念的合理应用,需要综合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地方因素。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园林景观
景观别墅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火山塑造景观
清代园林初探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