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背景下的资源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2023-01-03覃凤珍陈思宁冯梅婷潘善环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资源旅游发展

覃凤珍 陈思宁 梁 彬 冯梅婷 潘善环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机遇与挑战

1.1 机遇

乡村振兴振兴工程涉及乡村各个方面的建设,基于此,乡村振兴也为乡村的各方面提供了建设与发展的机遇。从生活富裕这总目标上看,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科学乡村经济。依托于乡村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许多乡村实现乡村富裕生活的一项重要渠道。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国家和各地上级政府提供了政策、人力、资金、物力等全面的支持以刺激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起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生态建设方面,一些乡村党群合力对先后对乡村风貌、环境卫生等进行整改,乡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优美的旅游景观和良好的旅游活动环境。在乡风优化方面,各乡村先后开展净化乡风的相关活动和培训,摒弃不良传统陋习,并大力发展和传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这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旅游当地的旅游体验感,从而提高旅客满意度,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并且,通过对特色本土文化的挖掘,有利于打造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产品。在乡村治理方面,乡村治理体系的逐步构建与完善,为参与乡村旅游中的农民们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进而增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1.2 挑战

乡村振兴在给乡村旅游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挑战。就目前而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层次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在旅游产业方面,加快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满足游客需求、提高居民收入以及延长乡村旅游效益持续性,加快实现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生态建设方面,在对旅游产业规划开发的同时,要将农村生产、乡村生态、农村生活三方,通过统筹规划,融合三方发展,进而协调乡村旅游发展的挑战。既然满足乡村产业生产活力的健康稳步增长,又要美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障村民生活不受到因旅游活动而带来严重的干扰、损害村民生活的基本权益。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一是要突破对游客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认识,二是要提高农民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回归和弘扬纯朴的乡土文明,提高待客的友好度,建立和谐友好的主客关系。在乡村治理方面,需乡村旅游业的治理需要多个主体参与才能联动发展,构建主体的协同合作构建科学的治理机制。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问题及原因

2.1 资源县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整,难以满足游客更高标准的需求

资源县乡村旅游产业链存在孤环、断环现象,各环节脱节。首先,旅游扶贫产业脱节,不能满足游客的综合性需求。以住宿业为例,资源县建有四星级酒店1 家,另有经济连锁酒店、民居旅馆、农家旅馆近70 家,主要集中资源县城,八角寨国家地质公园景区附近,其他乡村旅游片区住宿缺乏,游客晚上还得回县城住宿。其次,旅游扶贫企业数量少,缺乏竞争力,还没有形成旅游扶贫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能对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资源进行整合,带动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减少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资源县现有的旅游企业,经营规模小、对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差,地方经济带动性不强。最后,乡村旅游产品脱节。资源县多数乡村旅游以农家乐、田园采摘为主,停留在观光旅游产品,娱乐体验、休闲度假类的高层次旅游产品缺乏,旅游产品组合不完善。同时资源县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整,也不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以及延长乡村旅游效益持续性。

2.2 资源县管理机制不健全,盲目开发旅游资源造成生态破坏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桂林市资源县乡村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资源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源县乡村经济的提升,但由于尚未形成完备的管理机制,让资源县在另一方面的乡村环境也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突出表现在:游客量不断增多以及部分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给资源县乡村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加上部分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盲目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忽视环境效益,也给资源县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通过过度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获得利益的行为,对资源县旅游的发展来说往往是得不偿失的,也不利于资源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 资源县没能合理发掘、利用自身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资源县八角寨丹霞山具备全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丹霞旅游资源,不仅有典型的丹黄峰丛地貌,还与资江山环水绕,相得益彰。资源县的丹霞地貌景观是国内少见的典型群螺景观。另外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高山风光等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些都是十分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当地旅游发展的有关部门对自身优势特色产业认识不足,对资源县的特色旅游产业缺乏投入和深入研究,大多是照搬别的地区的乡村旅游模式进行发展,没能发挥自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魅力,无法加大外界对资源县旅游的关注,也导致资源县的独特旅游资源没有较高的知名度,游客对于资源县的印象除了偏远、山区之外没有很深刻的认识。

2.4 资源县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备,商品流通过程农民利益受损

在生产方面,资源县农民是自主的,拥有获得生产领域资金收益的权利,然而这一权利的实现往往是取决于商品流通方面,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往往会受到 来自非市场手段或者市场手段的影响,使得农民的这一权利没能完完全全地发挥应该有的作用,归根到底这一权利无法完全实现的原因是农民的商品在被收购时会受到来自非市场手段或者市场手段的干扰甚至是控制,农民的自主性在流通过程中便遭到了破坏,生产和流通环节过度分离导致农民没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农民是乡村振兴中的最应受益者,尽量避免来自非市场手段或者市场手段这一“无形的手”的过多干扰或控制,才能让这一乡村振兴中的最应受益者获得属于他们的更多利益,实现农民在乡村治理体系中该获得的自主性权利。

2.5 资源县 政策协同度不强,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困难

资源县乡村旅游的开发、运营、管理过程与农牧业、建设、交通、水利、文化和旅游、自然资源、林业、商务、民政等许多职能部门息息相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资源县各部门纷纷响应号召重视乡村旅游建设工作,有单独的也有联合的出台了一些促进乡村旅游建设的政策以及措施。虽然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仍存在规划协调性不够、政策协同度不强、政策实施步子不一致的问题,在推动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导致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不成一体。资源县各部门没能正确的合理的利用政策协同优势进行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在一些旅游发展项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边建边改、重复建设等现象,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重复的建设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项目完成效率。政策协同程度的高低是乡村旅游质量的优劣的关键,所以资源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提高政策协同度迫在眉睫。相信如果提高了政策协同度,资源县乡村旅游建设发展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3.基于乡村振兴的资源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3.1 建设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产业兴旺不是一业兴旺,而是百业兴旺,这就要求在发展乡村产业时要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要打造新型的产业村、新型的产业庄园。要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农园、果园变旅游景区,大幅度提高土地的收益。要让农业生产劳动变得更有趣味性、让加工生产成为体验性乐趣的过程,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此外,资源县政府还要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规划,突破以往乡村旅游零散无序发展的现象。深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加快单一业态向综合功能转变。积极引导各行各业主动融入旅游元素,大力发展多种旅游新业态,构建全景、全业、全时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资源县乡村旅游朝着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3.2 政府要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机制

首先,资源县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统筹规划,结合资源县的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项发展规划。其次,资源县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管理和培训,引导他们树立可持续旅游发展观,重视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再次,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法规体系、更好的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后,建设优化乡村旅游服务新机制。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取决于乡村旅游目的地优质的旅游产品,政府部门的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也是影响乡村旅游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消费多元化的时代,政府要加快速度推进乡村旅游服务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旅游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优化旅游服务机制。

3.3 打造具有资源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正是凭着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恬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了现代人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文化需求。资源县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深层次、多角度,切忌简单机械化的照搬其他地方成功经验。深入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资源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比如资源县可以结合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建成一批专属资源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民居的乡村旅游新景区。大力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不仅产品形式创新、更要产品内容创新,给乡村旅游产品增加文化感、故事感,多角度、全方位地向游客展示资源的旅游产品特色。

3.4 兼顾多方利益、建立公平完善的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旅游利益分配矛盾、村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同行竞争矛盾等多种矛盾。资源县要积极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的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兼顾多方主体的利益。资源县可以综合考虑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实力、旅游中间商的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基础上设定旅游利益分配比例,从而保证各主体旅游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不能只是被少数人独占,关键还得让乡村旅游中的创生者—村民,也共享乡村旅游的发展红利,要创新完善旅游利益分配机制,让广大村民拥有平等参与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权利,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增收,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3.5 优化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机制

乡村旅游开发、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众多部门和组织,其间的工作协同程度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县旅游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统筹管理的职能作用,破除资源县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政策协同度不强、政策实施步子不一致的问题。

首先,要形成全县乡村旅游发展“一盘棋”的发展机制。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乡村旅游数据信息链,打通乡村旅游信息封闭堵塞的局面、实现乡村旅游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为旅游相关部门的旅游政策制定和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开发旅游项目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参考,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再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切忌在推动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在制定相关旅游发展性的文件政策时要共商共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更好、更全面的制定乡村旅游政策,促进资源县的乡村旅游发展。

4.结论

我国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乡村振兴振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乡村旅游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还解决了农村的就业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资源县乡村旅游业想要获取竞争优势,需要结合政府政策,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建立公平完善的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实现资源县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建设延伸资源县乡村旅游产业链,打造具有资源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的监督,在提升竞争优势的同时保障产品的质量,增强客户的粘性,从而为资源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决策,稳定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到农村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资源旅游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