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2023-01-03范志斌郭玉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管理站乌兰察布管理人员

范志斌 郭玉林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种子管理站,内蒙古 后旗 150928 )

内蒙古作为我国粮食主要产区,内蒙古的马铃薯、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产量位居全国的前列。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打造内蒙地域特色农产品,培育了全国闻名的优质农产品品牌。种子管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往往由农户自己选种、留种,农业增产完全依赖农户个人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如果种子质量不好,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绝收。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种植技术由国家和社会负责,国家在不同地方建立种子基地,由专人负责生产种子,并由种子加工厂负责选粒、去杂、包装,销售给农民,农户直接进行播种,确保了种子的质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种子管理过程中涌现新的问题。通过分析种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1.乌兰察布种子管理现状

种子管理有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农业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产品种子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维护粮食安全。内蒙古作为我国农业大省,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384.5 亿kg,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中部,东部与河北接壤,南部与山西相邻,北部与蒙古国交界,京包铁路、张集铁路、大准铁路、110 国道、北京~拉萨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草原云谷”、“中国马铃薯之都”、“中国燕麦之都”等美誉。乌兰察布地貌主要以丘陵、山地、台地、高原等构成,地势环境复杂。深处内陆,远离海洋,四季分明,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凉爽、秋季多霜、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75—3080 小时,地表水资源丰富,常年有水的湖泊达到110 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农业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乌兰察布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68 亿平方米,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5 亿平方米,其中小麦播种面积达到9.2 亿平方米,玉米播种面积10.2 亿平方米。随着种子行业的发展,境内种子企业和经营户的数量不断上涨,在当地注册的种子企业数量超过100 家,其中注册资金达到500 万的企业有5 家,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18 家,其他登记注册的企业和个体户80家。各地按照“标本兼治、着力为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种子市场逐渐规范,种子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大了早熟玉米、甜菜、马铃薯等新品种的试验,建立了国家级马铃薯示范田、玉米示范田,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试验、推广体系。乌兰察布市加快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成立了乌兰察布市种子管理站,全市各旗县也相机成立了种子管理站,为种子管理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撑。种子管理站按照《农作物种子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定期对乌兰察布市内销售的马铃薯、玉米、向日葵、蔬菜等农作物种子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不合格的种子进入到市场,保证种子的质量。

2.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管理投入不足

根据国务院关于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乌兰察布按照要求建立了种子管理机构,旗县市区纷纷建立种子管理站,负责各地种子的管理工作。然而种子管理工作涉及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选育、生产、推广使用良种等内容,要求各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才能满足种子管理需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乌兰察布常住人口超过170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超过85 万人,农村人口多,土地种植面积广,全市农作物品种生产试验200多个,对种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种子管理站的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基层种质资源保护与选育、生产、推广良种等工作,影响到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部分优质农产品品种无法如期开展农田试验、示范推广。其次,种子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种子标准、品种登记与审定、种子培育、种子选育和种子检验、协调种子销售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等。以农作物种子检验为例,种子检验需要检测水分、发芽力、种子活力、千粒重、穗粒数、茎粗、容重、净度及病虫害等参数,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子称、净度分析台、粉碎机、烘箱、显微镜、发芽箱、真空数粒置床仪、超声波清洗器、高速台式离心机、胶凝成像分析仪、大粒种子置床板、灭菌器等,这些仪器设备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地方财政给予种子管理者的资金有限,无法购置全套种子质量检验仪器设备,导致种子管理者的检验设备老化、检验设备不齐,无法对种子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加大两种选育繁殖,对种子质量检验、品种审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缺乏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撑,无法为种子选育、农作物品种选育提供物质支持。

2.2 种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2016 年1 月1 日修订的《种子法》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新品种的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种子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地方的农业部门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管理人员作为种子管理的执行者,种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种子质量与品质。当前,农业执法部门的管理能力无法胜任种子市场管理需求,基层种子管理人员的人数比较少,年龄普遍偏大。以乌兰察布市种子管理站为例,站内的种子管理专家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45—50 岁,这些种子管理人员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种杂交品种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但是很多基层的种子管理人员学习能力不足,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无法胜任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其次,基层种子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比较低,而种子管理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需要经常到乡下试验田进行鉴定或者抽查种子市场种子,很多农业技术管理人员不愿意留在农村,导致基层种子管理站无法留住高层次的农业管理人才,影响到基层农业种子管理质量。

2.3 种子市场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新修订的《种子法》明确各地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检查,并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生产经营的种子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种子属于特殊的商品,在生产和流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种子市场存在一定隐蔽性。在市场监督过程中,执法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无法识别种子的优劣,只有种子种植后才能发现种子的品质。部分经销商利用种子的特点,以次充好,用品质差的种子代替优良的品质,从中获利。其次,随着种子市场化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到种子市场,种子代销点数量多,存在多头代销、多级代销现象,很多经销个体并未取得相应经营许可或者代销资质,无固定销售地点,经销人员不具备种子相关知识和技术,对种子的品质不了解,导致销售不符合地方种植要求的品种。

2.4 种子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乌兰察布市在全市、旗县建立了种子管理站,但是旗县种子管理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旗县种子管理站作为乌兰察布市的主力军,但是旗县种子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机构的工作内容可能与农业部门、林业部门存在交叉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无法落实《种子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不利于种子市场的稳定。其次,基层种子管理站工作任务重,需要对各地的农作物种子进行抽样检查、农产品选育、农产品审定等工作,但是由于基层种子管理站的编制人数比较少,种子质量检验、选育、监督管理人手不足,无法满足各区域种子管理工作要求。为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基层部门可能从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进行补充,这些工作人员不具备种子管理知识和技术,无法保障种子质量检验和选育工作质量。

3.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对策

3.1 加大种子管理的投入

各地政府要加大种子管理工作的投入,从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进、试验、推广使用应用等各个环节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各地政府将种子管理列入财政专项经费,专门用于种子管理中的质量监督、品种试验、检验检疫、质量监督、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经费。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经济水平等要素,逐年提高种子管理各项经费,为种子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完善种子管理各项基础设施,积极引进最新的种子质量检验仪器设备,建立种子实验室、种植检验室,为种子检验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方面的补贴,利用一般债券项目和制种大县奖补项目,增加种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加快建设马铃薯、玉米、甜菜等优良品种选育、繁殖基地,建设组培室、网室、高标准良繁基地,满足种子管理工作需求。

3.2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种子管理队伍

种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品质,为确保种子管理工作质量,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种子管理团队,满足全市种子管理工作要求。首先,林业部门、农业部门要定期组织全体种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最新农业种子资讯、新品种、农业科技成果、种子管理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提高种子管理水平。同时,种子管理者部门要组织站内技术骨干定期到其他省市学习先进的种子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开阔广大种子管理人员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其次,各地农业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种子管理人才,为基层种子管理队伍注入新的血液,为种子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种子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各地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基本薪资的基础上,增加绩效薪资,调动基层种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站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

3.3 完善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种子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辖区内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监督、生产基地抽查,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子,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种子市场的秩序。在春季、秋季种子销售的旺季,联合市、县(区)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媒体机构开展联合抽查检查,在全市开展打击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经营行为,稳定种子市场秩序。加大种子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存在造假行为的种子企业,农业部门、林业部门依法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并给种子使用者和其他种子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行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增加违法成本。其次,要转变种子监督管理方式,采用暗访、入户调查、群众举报等方式,了解到本地种子市场现状、市场销售模式、农民种植模式等信息,及时调整监督管理方式。采用差异化监督管理模式,对信誉比较好的种子经营企业可减少抽查频率,通过产业评优、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的发展;对违法乱纪行为的企业加大抽查频率,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利用媒体机构定期公布违反经营名单,发动社会力量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种子信息档案,信息档案包括种子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有关责任人等相关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找到种子来源、去向,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4 完善基层种子管理体系

基层种子管理机构关系到全市种子管理水平,市种子管理站要重视基层种子管理机构的建设,厘清种子管理站与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将种子管理工作职能独立出来,独立其他职能部门,由种子管理者负责管理,避免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影响到种子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完善基层种子管理站管理制度,针对基层种子管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等问题,需要根据各地工作岗位需求,增设岗位人员,满足基层种子管理要求。

4.结束语

种子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的稳定发展。各地农业、林业主管部的执法部门要加强种子管理工作,打造高素质的种子管理队伍、完善种子监督管理制度、净化种子市场环境,加大种子管理投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才能切实保证种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管理站乌兰察布管理人员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苹果数据中心开工建设
农作物种子管理站储藏技术要点
乌兰察布之夜
自驾乌兰察布
浅析运输管理站的档案管理应如何与时俱进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