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新邵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研究

2023-01-03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邵县康养旅游

李 静

(湖南省新邵县委党校,湖南 新邵 422900)

1.新邵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1.1 基本情况

新邵县全县总人口82.36 万(2019 年),总面积1763 平方公里。新邵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良,有中医药传统,是全省道地药材供应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孙氏正骨术、龙山药王医药文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是全国有名的特色专科医院,清水村是全国有名的长寿村。新邵县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医药界有名的人亦是不胜枚举。犁田举人“张家钰”曾被曾国藩总督两江时聘为司粮台,叙劳得员外郎,著有《勉耕楼文钞》,载入《邵阳县志》;有“周神仙”“今之扁鹊、仓公”之称的名医周学霆,著有《医学百论》《外科便览》《三指禅》等医书,载入道光版《宝庆府志》。新邵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得天独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1.2 发展现状

新邵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快速稳健发展。一是全力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实体经济。“135”工程升级版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100 万平方米,新增“四上”企业111 家,其中工业企业48 家。新邵经开区创建为全省“双创”示范基地。城市建设、棚改工作有效推进,国有公司市场化、实体化改革效果显现。二是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域旅游欣欣向荣,旅游集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白云岩、岳坪峰创建成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打造了资江码头、湾田广场等“夜间经济”新地标,成功举办湖南首届“湘妹子”旗袍文化旅游活动周,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龙山药王医药文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评为全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文明城市。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市场活力竞相迸发。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等活力迸发,新增注册企业1101 家,个体工商户5357 家。第三产业以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2.当前新邵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邵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发展质效有差距。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税收占比和GDP 含税量不高,税源不足。市场主体没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高质量项目是固定资产投资新的增长极。近年来,新邵密集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但在质的方面仍然参差不齐。二是园区建设有差距。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任务仍然很重,高科技企业、高市场占有率企业不多不强,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群还没有真正形成,新邵的产业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单身汉多、集群化少”的现象。三是营商环境有差距。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金融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不快,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四是思想观念有差距。一些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产业思想观念落后,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业态缺乏学习和研究,墨守成规,精于算账,只顾眼前,不看长远,没有一种辩证的思想,没有创新的意识。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理念还不够超前、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视野还不够开阔,学习掌握政策不够全面、完整、准确,容错机制不完善,遇到困难就强调客观条件,局限于现有发展模式。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3.新发展阶段新邵县域经济发展途径

新发展阶段,新邵要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康养)中心“二区一中心”,实现园区工业、旅游和康养产业“两个一千亿产值”奋斗目标(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加快建设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在“十四五”末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要实现这些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3.1 思想“高度”决定发展“程度”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出路和速度。能否在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最为关键的是思想开阔、创新超前,主动与全国第一的地区比差距、找不足、定目标,在全国乃至全球大格局中找位置、定坐标,表现出“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精气神。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放眼全省乃至全国,立足县情市情,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样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3.1.1 发展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园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为主导产业,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再生资源为主导产业,坪上高铁新城汽配产业园以汽摩配件为主导产业。要把循环经济这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创建成为全省特色县域经济特色制造业园区。

3.1.2 完善融资机制。对低产出、低效能的企业进行清理退出,整合资金集中发力。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成立融资担保公司,定期组织政银企洽谈,撬动银行资本、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1.3 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恶意竞标、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扰乱营商环境的人和事“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对企业存在的困难要精准帮扶、有效帮扶,对支持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要全面梳理、全部落实。

3.1.4 发展数字经济。主动布局人工智能、5G 应用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沿产业。加快园区水、电、路、气以及污水处理厂、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135”工程升级版标准化厂房建设。

3.2 理念“创新”开辟发展“道路”

发展的捷径在于如何更好地将政策与本地资源、区位等有效结合起来,应该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破旧立新,打破自己身上的“紧箍咒”,只要是有利于新邵发展的就积极创造条件去支持,但凡是阻碍新邵发展的就想尽办法去大胆去破除,推动改革实现大突破,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3.2.1 创新引资方式。打破以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运营景区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大力支持有实力的旅游龙头企业来新邵投资建设大型游乐场、高端酒店等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高相结合,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2.2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建省五星级休闲农庄。鼓励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经营家庭客栈等方式参与旅游发展,加快文创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3 加快旅游示范区建设。要加快推进白水洞景区二期项目、白云岩、龙山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白水洞要启动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大新玫瑰园、龙溪铺千年鸟道等景区要争取创建成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对照更高标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规划,整合资源,挖掘文化历史内涵,不断提升新邵县域旅游的影响力。

3.2.4 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形成循环网络,做到“城景通、景景通”。要用好资江“全省示范性河道”、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做活资江沿岸旅游文章。要按照全国优秀旅游县城标准和发挥旅游龙头作用的要求,继续加强县城防洪堤建设、棚改、“二桥一路”建设,巩固创国卫成果,启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工作,将新邵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智慧、人文城市。

3.2.5 发展高质量民宿经济。制定出台有利于乡村民宿发展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发展的积极性;鼓励乡村民宿向银行贷款,发展壮大,对有条件的高端民宿由县级领导联点帮扶,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网红民宿示范点。

3.2.6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提升旅游体验感和吸引力。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3.3 项目“集群”提升发展“质量”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要下大力气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要把园区作为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建设一大批特色园区,推动经济总量的扩张、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效益的增长。要把散落的项目整合起来,割裂的产业关联起来,串珠成链、握指成拳,推动优势产业由局部优势向整体优势跨越、由一般优势向明显优势跨越。

3.3.1 发展中医药康养特色产业。党中央、省委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意见。要立足新邵长寿养生、绿色生态、中医药资源丰富等独特资源禀赋,抢抓这一轮康养产业发展的窗口期,着力将中医药康养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型产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特色化、集群化原则,布局建设康养基地,加快构建康养产品体系,制定出台实打实的支持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和康养产业发展。

3.3.2 发挥医药文化辐射作用。充分发挥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龙山药王医药文化全国知名优势,着力打造辐射全国的中医聚集中心、中医教育培训中心、康复休闲疗养中心、中药材集散中心、中药材研发中心。扩大药用玫瑰、玉竹、杜仲、罗汉果等中药材种植规模,着力建设一批省级道地与特色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3.3.3 加快康养基地建设步伐。依托岳坪峰、白水洞、清水村、白云岩等景区,建设集养生、保健、医疗、休闲、旅游、文化、饮食、康复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基地。用好省森林城市资源,争创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3.3.4 加快农业科技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支持中药企业在新邵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切制、保鲜、包装、贮藏等设施建设,配套现代化加工装备,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产值。

3.3.5 提升对外宣传效益。要加大新邵旅游宣传力度,加强与省级以上媒体特别是湖南卫视的合作,把新邵更好地推向全省、全国、全世界。新邵文化底蕴深厚,要深度挖掘梅山文化、龙山药王文化、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等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加强文旅融合,用文化推进旅游有质量的发展。

3.4 全员“发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根本要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组织体系、管用的工作机制。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却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这是依靠组织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的非凡业绩。

3.4.1 发展节庆经济。发展节庆经济要守住传统的仪式感。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传统节日的这种仪式,确实显得烦琐,但它代表着一种敬畏,一种寄托。真正参与其中,便会知道,很多节日除了吃喝玩乐,还有更深刻的内涵。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新邵本土节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文化体育赛事节庆活动永久落户新邵。要把“康寿新邵”文化旅游节更名为龙山药王文化旅游节,时间为每年10 月10 日(阳历),活动主题改为“健康活过一百岁”,着力打造成新邵节庆主体品牌。

3.4.2 发展夜间经济。依托资江码头、湾田广场、白水洞、清水村、白云岩及有关重点乡镇等夜间经济聚集区,举办“夜游、夜购、夜品、夜娱、夜健”等特色活动,打造“八洲之城·月夜资江”夜间经济品牌。要更好满足百姓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就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将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有关市场主体也应加快产品创新,拓展消费场景,繁荣夜间文化演出市场,激发更多消费热点,推动夜间经济向富有人文内涵、彰显新邵城市底蕴的方向发展。

3.4.3 发展网红经济。随着5G 技术的全面商业化,网红经济将迎来爆发期,蕴藏着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要充分挖掘本土网红资源,开展网络直播培训等,用网络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打造“网红+电商”,赋能电商平台企业,着力培育电商企业的网红群体,是降低成本、便于统筹的未来方向。打造“网红+市场”,赋能专业批发市场,积极为网红电商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的融合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商贸的全面繁荣。

3.4.4 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为县域经济“双循环”提供新动能。一是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深入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数字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二是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建立安全、共享和高效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三是重点推进新基建、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税收优惠和投融资便利。

时不我待,立足新发展阶段,新邵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新邵县必将乘势而上,奋勇作为,巩固提升新邵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康养)中心“二区一中心”宏伟目标,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大美湖南之心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新邵县康养旅游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基于Lindo模型的耕地保护数量预测——以湖南省新邵县为例
篮球小将赛场竞技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究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旅游
贝卡造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