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3-01-03张怀勋周跃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艺农机融合

张怀勋 周跃民

(山东省巨野县柳林镇乡村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山东 巨野 274900)

1.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是协助完成农业劳动的机械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和收入。农学是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和原理的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育种、栽培、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业机具使用、灌溉排水、农产品初加工和储存等,并不断优化农田经营条件,农艺技术不断升级,促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我国农机化生产实施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逐步融合,农业机械的运行优势逐渐凸显。

此外,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下,农机产品的销售量和先进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农民使用农机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农机化生产的需要,许多地区在调整生产栽培习惯和农艺技术方面更加注重与农机生产的协调,这为农业机械的性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普及率有了显著提高。

在过去的12 年中,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程度从54.9%提高到70%。到2019 年,我国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农业机械迅速普及的同时,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弊端。农民的作业能力、农机使用习惯、农机质量、农业技术习惯、农机先进技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机的有效性能。农艺技术作为生产过程实施的指导技术,对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和操作合理性有很大影响。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逐渐成为现代生产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3.推广工作中农机农艺融合难点

3.1 农机产品的广泛适用性不足

由于现代化的农机产品要尽可能适应更多的生产方式和农艺技术,因此农机产品研发过程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的生产特点和农艺习惯,以此保证农机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中都能发挥出良好的性能。但是尽管现阶段我国的农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农机产品的研究和设计过程却与先进农艺技术逐渐分离。一方面农机产品研发周期缩短导致研发人员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农艺技术的研究和针对性设计,且农机产品的研发人员以农机专业人才为主,缺少足够的农艺技术知识,导致了农机研发与农艺应用的脱节;二是农机产品的研发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产品的研发和试验改造往往需要2 ~3 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农艺技术在不断优化改进,导致产品推向市场时已经存在一定的技术落后性问题,很可能与当前的农艺方案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3.2 农艺与农机制造匹配性不足

农机是农业生产中的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但是因为一些农机设计人员缺乏实地考察经验,使其在设计时缺乏灵活性,导致农机的适应性不足,不能有效的适应各种地域环境,限制了农机作用的发挥。比如,甘蔗种植环境和条件比较特殊,只能人工种植,导致人工成本较高,对产业发展有消极影响,虽然农机在不断的推广,然而并未得到农户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农机不能全面的解决种植困难。所以,要想促进农艺农机的融合发展,就需要农艺和农机相匹配。

3.3 国家对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重视度较低

如今,我国对农机与农艺单独的创新发展较为重视,但是对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的重视度较低。部分地区的农业部门没有充分意识到农机与农艺融合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活动的开展积极性不足,导致农机与农艺发展步调不一致,无法实现共同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我国南方某地区为例,该地由于耕地面积狭小且较为零散,故当地农业部门认为当地不具备应用和发展农机的条件,仅注重农艺发展,导致农艺发展与农机发展相脱节,无法实现二者融合发展。

3.4 对农机农艺融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等关于农机与农艺进行融合的相关政策10 年前就已经发布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将相关的政策精神很好地体现到具体工作当中。相关的人员只是单纯的认为农业机械装备就是为农业技术和农业服务的,农业机械装备的唯一作用就是减少人力。受到上述对于机艺融合的错误认识,岷县的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健康发展势必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在进行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将农机化技术纳入总体考虑中来,并且对农机化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相关农机的性能局限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农机化也需要农业技术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农业技术应该考虑农业装备的效能以及工作环境,在不影响自身农业生产的情况下改变相应的流程,使农机装备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否则农机装备在受限的情况下是无法发挥出其原本的工作效能。

4.促进农艺农机融合的措施

4.1 积极推广新机型新技术,适应农艺生产要求

在农艺农机融合推广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因地制宜理念,引导和帮助农户学习和掌握与当地生产需求相符的先进生产技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第一,要提升对农艺农机融合的重视度,依据所在地农业技术标准,采取合理的融合措施,不能只看重农机或是农艺,要促进农艺农机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融合的优势。第二,各地自然环境和气候都不一样,应遵循所在地的生产理念和方式,有目的性的推广农业生产机械设备,适应农户基本需要,以提升推广的效果。第三,在应用农艺技术时,要和农机应用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农艺农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农机应用奠定农艺基础。要想实现这些基本需求,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就应做好调查工作,为农艺农机融合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以促进农艺农机的融合发展。

4.2 提高对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的重视度

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农机与农艺融合对于提升农业发展成效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的重视度。各个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工作进行讨论交流,制定可行的融合发展方案,加大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落实力度。另外,农业企业也需要提高对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的重视度,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成效。农业企业要积极引进适用的新型农机设备,融合相应的农艺技术开展生产。例如,可以应用大马力机车,解决机车农具马力不配套的问题,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并提高作业效率。与此同时,可引进自动驾驶技术和电液控制自动平衡技术用于大小麦和水稻播种,以提升农机装备的科技水平,实现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

4.3 加大在基层的农村的宣传力度

基层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大农机农艺一体化宣传力度。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在短时间内认识到农机农艺一体化的重要性,摒弃错误的传统观念,,重视机械与农艺一体化在当地农业生产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有效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力,理清农机与农艺的辩证关系。其次,相关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需要摒弃以往思维中存在的旧观念,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设置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效率,积极探索与农艺一体化相关的创新。最后,在开展农艺技术培训和农机技术培训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农机与农艺一体化的培训内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农业机械和农艺专业知识的交叉培训,使农学和农业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彼此的产业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

4.4 培养专业的农机农艺复合人才

对基层农业人员进行农机和农艺一体化技术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使农机技术人员在指导农机生产的过程中,更具有指导农业技术进步的能力,,农业技术专家也可以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可行性,在指导生产过程中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使农民对农业机械化和农学的深度融合有更深的认识。基层农业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实现部门间的相互协作,使技术指导和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4.5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培训与宣传

提高农民对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认识,是提高农机推广质量的关键,通过传统的农机培训过程,加强对农艺技术的知识普及,并强调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农民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生产的意识,了解农机作业效果受到农艺选择的影响,从而促进农民自主提升农机农艺的融合。此外,还应通过媒体、网络加强对农机与先进农艺技术融合的宣传工作,利用媒体的力量转变农民生产的固有思维,使农民在进行农机选择的同时更多考虑与农艺技术的结合。

4.6 树立农机为农艺服务思想

要想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就需要把科技成果转换成农业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运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将科技成果变为生产动力,可以作用于农业的生产,在转化中把科技作用于农作物生产,而农艺是结合农作物的各种生长要素,挖掘提升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的有利因素;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农机,是给作物施加外部因素。可以看到农艺农机之间的区别,这也决定了农机是给农艺提供服务的,农机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动力载体,只有将农机与农艺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比如,在马铃薯种植中,就可以使用农机为农艺服务,在种植农机上安装洒水装置,运用农机匀速行驶的特点,匀速的洒水,给马铃薯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避免种出来的马铃薯个头差距较大的问题,不利于销售。在种植时还可以在农机上安装导航系统,结合农户的预先设置,精准的实施直线作业,做到无人化机械管理,有效的减少人工成本。另外,安装卫星导航,还可以做到无人驾驶,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能够改善农机手数量不足的问题。

4.7 强化农机与农艺之间的配套性

首先,要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活动,让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相应技术,提高农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根据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科学制定农机与农艺融合方案,让农机推广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工艺技术相匹配。例如,如果水稻生产以机播为主,那么需要重点融合的农艺领域是茬口对接、田间管理、植保及品种选择等方面。最后,农业企业需要明确农业种植的基础条件,根据种植生产需求合理规划农艺应用方式,再采用适用的农机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4.8 加强农田的经营模式改革

利用地区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采取合作经营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土地联合经营规模,使先进的农业机械能够更好地发挥性能;另一方面,将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效解决了小块土地独立分散经营造成的农艺技术差异化问题,有利于在耕地调整上实现农艺技术的统一,从而促进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良好结合,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9 加强技术标准的融合

将农艺农机进行融合,就是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实现标准化水平,这是农艺农机融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促进融合,应该重视适应性,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不同的农机和农艺在生产中的运用都有不同的标准,为了农艺和农机间的融合,就要做好梳理。除此之外,就农机购置补贴层面而言,这一措施对于农艺农机的融合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就需要以政府部门补贴政策为主,促进农艺农机在技术标准上的融合。第一,要对补贴机制进行优化和健全,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让其自主选择在生产中使用的农机和农艺。第二,要依据具体情况,让农机有效的服从农艺的要求,在种植品种和模式上也要和农艺作业要求相适应,促进农艺农机间的和谐发展。

4.10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政策支持与重视

地方政府部门与农业管理部门要提高对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对相关工作开展的方案规划,对于优先应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农民给与政策性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逐步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农机农艺科学融合的方式转变,积极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农机农艺融合的优势得到农民群体的广泛认可。

5.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想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就需要将农艺与农机进行有效的结合,采取合理的融合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融合示范平台,强化技术标准融合,推广先进的农艺农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系统化建设。

猜你喜欢

农艺农机融合
沃得农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