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幽默色彩的解读

2023-01-02简婕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好人汤姆矛盾

简婕

(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太原 030002)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内容大多以批判为主,或是批判整个社会的不合理处,或是对人性的恶性进行批判。虽然马克吐温的作品强调批判主义,但他所采用的写作方式,却并不是直来直去的风格。马克吐温喜欢使用幽默的武器,去婉转地进行讽刺,在讽刺中引人思考,从而达到批判的效果。而文笔上深厚的功底,也令马克吐温的作品在“幽默”方面表现得十分多样。从轻快的幽默调笑,再到辛辣的反讽幽默,马克吐温可以根据故事情景的不同活用“幽默”方法,甚至能够根据人物性格的不同,灵活调整幽默语言中讽刺成分的呈现状态。对于读者而言,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的幽默色彩,是吸引他们阅读的关键。对于写作爱好者来说,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的幽默色彩,更是具有极高的参照价值。

一、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幽默色彩的类别

(一)讽刺性幽默

马克吐温的作品风格就是强调批判主义,但其作品中的批判主义并不过分激烈,也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世界。更像是相熟之人彼此闲聊,在闲聊中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但就文学作品来讲,如果要委婉地表达某种思想,就必须在保持平淡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技巧令读者意识到作者“另一个”意图。马克吐温比较擅长使用反讽去塑造幽默,在引人哈哈大笑之余,也能够做到发人深省。[1]并且所采用的反讽幽默,并不会形成过强的攻击性,但必然会令被批判者觉得言语尖锐。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马克吐温塑造了一个赌鬼的形象,这个嗜赌如命的赌鬼认为自己的跳蛙跳的最高,于是经常与人打赌,并屡屡赢得钱财。但某一天赌鬼遇到了一个外行,他认为自己一定能从这个外行身上捞到一笔钱,于是便软磨硬泡威逼利诱要求他与自己比赛。而这个看似愚笨的外行人,在赌鬼的青蛙肚子中塞满了铁砂,最终赢得了赌约。这看似是围绕边缘城镇中赌鬼展开创作的一个背景简单、情节通俗的故事。但引人发笑的背后却也能够令读者们进行自我反思。人们看到赌鬼过于自信、不思进取、不懂变通时,也会想到曾经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种种。读者嘲笑赌鬼,恰恰也是在嘲笑曾经做出错误行为的自己。马克吐温的讽刺性幽默,意图在于令人们透过角色看到自我,提醒人们应该保持一种正常、健康、积极反思的心态。[2]

(二)娱乐性幽默

虽然马克吐温深谙反讽的精髓,能够通过细腻的文笔轻易创作出发人深省的作品,但实际上马克吐温并不是一个过于强调作品严肃性的作家。他的众多作品中,对于幽默色彩的运用仍然会强调娱乐性幽默,意在令读者放松心情,为读者带来别样的快乐。分析马克吐温作品相关的创作背景可知,当年的创作环境比较严肃。十九世纪中期,美国阶级斗争正处在十分激烈的状态之中。从种族歧视到阶级压迫,整个社会都蔓延着一种压抑低迷的气氛。相信马克吐温也对这种社会背景产生了一定的思虑,才会创作出十分轻松的娱乐性幽默作品,去为囿于社会矛盾中的人们带来一丝纯真的欢笑。马克吐温经典作品《百万英镑》就是比较经典的娱乐性幽默作品。《百万英镑》讲述了穷小子亨利凭借一个不能兑现的钞票体验有钱人生活,最终鬼使神差真的成为富豪的故事。马克吐温在故事中多次使用幽默元素,令整本小说的可读性充分提升,读者不但能够在阅读中明确事理,更能够从幽默语句中获得愉悦心情。例如,在对成衣店店员前后形象对比描写时,马克吐温十分详细描述店员脸上的皱纹,从眼周到额头,详细到仿佛不是在形容一个人,而是在形容一颗土豆。读者在阅读中自然而然会对他的形象进行联想,在联想中忍俊不禁。[3]随后马克吐温又描写了店员在看到巨额钞票后,直接一头扎进衣服堆里的形象,这种详细而又夸张的描写,令一个简单的情节变得十分搞笑。马克吐温用这种方式,创造出了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令人们至少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不去理会压力这种娱乐幽默色彩,也是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的常见类别。

(三)夸张性幽默

夸张喜剧是美式幽默的一大类别,作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对夸张喜剧的应用。夸张喜剧的本质,就是通过夸张的表演,将现实生活中一些比较细微的情节放大,这样一来这个情节就与正常的外部环境构成了一种不协调感,这种不协调感正是幽默观感的来源。马克吐温十分理解夸张喜剧的本质,故而在其作品中,经常出现夸张性的幽默,力求通过对个别情节的夸张塑造,令人们在获得幽默愉悦时,也能够对幽默对象的本质加以了解。马克吐温著名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就是夸张性幽默的代表作品。《竞选州长》讲述了一位将要竞选州长的好人,因拥有良好名声而被政敌针对,被政敌不断抹黑最终只能退出竞选的故事。小说通篇都在采用夸张性手法,“好人”屡次在报纸上看到不实的报道,会认为报纸下藏着响尾蛇一样的东西。污蔑的新闻过于离谱,“好人”认为所谓的犯罪场所对于自己来说,和一只袋鼠没有任何区别!这种偏离常规的夸张,渲染出了强烈的幽默效果,但同时也能够令读者迅速理解到政治竞争的残酷。

二、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幽默色彩的构成

(一)设置人物性格和行为产生矛盾

马克吐温小说叙事中幽默色彩的构成,几乎都是通过创造矛盾来呈现的。而最常见的矛盾类型,就是人物性格和人物行为上的矛盾。对此,马克吐温认为,性格和言行的不一致使人的意识发生了冲突,而畸形意识赢得了这场比赛。对于正在描写的主人公来说,这种矛盾会令他感到痛苦。但对于读者来说,主人公的矛盾和挣扎反而会让人忍俊不禁。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波利阿姨,本质上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她经常会十分矛盾地斥责汤姆,用夸张嫌恶的方式希望汤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她性格和行为上的不和谐处,能够成为读者调笑的方向。每当她说出一句凶巴巴的话,读者都能在心里意识到,她又要做出一些言行不一的举动,去为汤姆准备一些暖心的东西了,继而读者便能会心一笑。

(二)设置原则和现实产生矛盾

马克吐温小说中的故事背景,在现实中几乎都有与之相对的事件。像《竞选州长》就是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五年,三K 党肆虐横行的阶段。有了真实背景作为参考,读者就会在阅读开始前,对于政党们该有的行为、不该有的行为产生常识性的判断。而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却会采用夸张性的手法颠覆读者的常规判断。用打破常规思维逻辑的方式,再配合夸张的语言营造幽默滑稽的语言氛围。在《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中,马克吐温塑造了一个好人镇,镇里面的人们是远近闻名的好人,既诚实又清高,从不为金钱所动。但马克吐温又塑造了一个外人进入这个小镇,这个外人带着一袋金币,声称要找到自己的恩人用金币报答他。结果好人镇中的好人,全部都露出了真实面貌,所谓诚实的人实际上从不诚实、清高的人身上都是铜臭。[4]他们既想要名声也想要金币,坚守原则和现实自我不断割裂,于是像一个不成功的小丑,不断开始拙劣的表演,配合着见钱眼开的虚伪形象,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幽默色彩便由此成型。

(三)设置环境和描写对象产生矛盾

心理学领域对于“笑”逻辑的理解是,如果人们对于一件事的预想得到了肯定的验证,那么人们就不会发笑。而人们对于事件的预想,往往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上。对此,马克吐温深谙人们的思维惯性,经常会将环境和描写对象设置成对立的矛盾关系,也就是设置某个环境中,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形象,去塑造一种观感上的不协调性,继而引人发笑。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经常会在教堂等严肃的场所中加入一些幽默情节。例如,在大家祷告时,小汤姆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只苍蝇,他既想要抓住这只苍蝇,又不敢在祷告这么严肃的时候随便移动。于是小汤姆便不断纠结,甚至连脸都涨红,最终在牧师喊出“阿门”的时候,他立刻抓住了苍蝇。教堂的严肃和分心的小汤姆,就构成了环境和描写对象的矛盾,令一个心不在焉的小孩子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十分滑稽。

马克吐温的小说叙事中所表现出的幽默色彩,比较注重的是读者的幽默体验。他的确是想要借助幽默来写出某种思虑,但他也不强求读者一定要理解。他的幽默更重视营造出某种氛围,既可以是嬉笑的幽默氛围,也可以是辛辣的讽刺氛围。他的幽默几乎都是以大众话语模式入手,用口语化的写作技巧充分拉近各个阶层的读者,令他们都可以围绕同一个故事情节哈哈大笑。但在大笑之后,通过适当的留白引发读者们进行思考,从而完成作品对现实主义的关照。这种写作技巧在当时那个年代来看,具有十分前卫的文学价值。

猜你喜欢

好人汤姆矛盾
好人就在身边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贪吃的汤姆
西游新记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