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随迁老年人参与隔代抚养感受的质性研究

2023-01-02徐铁飞鞠梅何劲威张杰兰赖先婷王瑜高云飞

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子女

徐铁飞,鞠梅,何劲威,张杰兰,赖先婷,王瑜,高云飞

实施三孩政策是国家继全面两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生育政策调整,致力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焕发社会整体活力[1]。新生育政策下,更多新生儿将出生,但受父母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养育孩子的重任将落到祖辈肩上[2],祖辈将承担更多的照料责任,同时将有更多的祖辈从生活所在地到子女工作所在地参与抚养孙辈。隔代抚养是指祖辈与父母一起不同程度地抚养孙辈或祖辈单独抚养孙辈的一种养育形式,这不仅是中国家庭的传统,更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有数据表明,我国隔代抚养占比达73.29%[3],且前期调查发现,其中农村随迁老年人占比高。研究表明,隔代抚养的祖辈有更多的抑郁症状以及更差的健康报告,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身体健康状况更差,抚养压力更大[4]。但也有少量研究表明,长期隔代抚养的祖辈有更好的自评健康结果、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少的抑郁症状[5]。尽管隔代抚养的老年人数量上不断增加,但目前对隔代抚养的研究多聚焦于幼儿,对老年人的研究较少且多为问卷调查。参与隔代抚养的老年人身心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家三孩政策的实施,其正性与负性心理并存的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需要深入访谈才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特点,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农村随迁老年人,还面临社会、文化等诸多不适,且部分老年人隔代抚养负性感受较城市老年人更强烈,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更值得关注。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深入访谈法,深入挖掘隔代抚养的农村随迁老年人内心感受,从积极心理学角度为隔代抚养的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国家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1年3~6月,采用立意取样法,选择泸州市奥体社区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该社区管辖范围广,流动老年人多,且此社区有计划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项目,故选择此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与隔代抚养半年以上,目前正在参与隔代抚养,且正在抚养的孙辈年龄≤7岁;②农村户籍,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③配偶双方共同照料孙辈的祖辈,只纳入承担主要抚养责任的祖辈;④能够正常沟通交流并愿意接受访谈。样本量的确定以信息饱和,不再有新主题出现为止。本次研究共访谈老年人13人,其中女11人,男2人;年龄60~72岁,中位年龄66岁。与孙辈关系:奶奶8人,外婆3人,爷爷1人,外公1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人,初高中3人,大专1人。照护时间1~4年,平均3.0年;每天照护5~12 h。照护孙辈数:1个5人,≥2个8人。为保护个人隐私,将访谈对象按A1~A13编码。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主要研究者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开放式和结构化的问题及提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者基于国家三孩政策与积极老龄化政策内容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6-7],并根据研究目的初步制订访谈提纲,通过咨询1名人文管理学院长期从事质性研究的专家及1名社区护理管理者对访谈提纲进行修订。最后预访谈3名老年人调整语言后确定最终访谈提纲。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您愿意抚养孙辈吗?您怎么看待隔代抚养?您怎么看待社会上对隔代抚养的负面评价(老年人文化素质低、容易溺爱孩子等)?抚养孙辈对您有什么影响?产生这些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抚养孙辈您最大的收获、烦恼是什么?您怎么看待三孩政策?在隔代抚养过程中您希望家人、社会提供什么帮助?访谈前联系奥体社区负责人并取得同意与支持。正式面谈前,研究者首先通过沟通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对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说明,使老年人对本研究有更详细的了解。所有参与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并同意在访谈过程中进行录音和记录。访谈在社区休息室进行,让受访者不受他人影响,自由地分享自己的观点;灵活运用访谈提纲,保持谈话的自然流畅,让老年人自由叙述自己的经历。每次访谈20~40 min。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只做提问与适当的追问,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进行诱导性提问。本次研究未对老年人进行重复访谈。

1.2.2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访谈录音转录为文本资料。资料分析采用合众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8],且对原始资料、编码及分析采用双人核查并确认。并通过逐步重复、逐字解说等方法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 结果

2.1主题一:家庭责任 受我国的家本位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抚养孙辈,以抚养孙辈为骄傲。A1:“本身这也是一种传统,一直催他们生,就想到我现在还能帮他们带哈娃儿,再老点就没得这个精力了。”A4:“要说愿意肯定没得好愿意,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孙孙嘛,我不带哪个带嘛。”A8:“他们两个都要上班,我想到帮他(儿子)带哈娃娃嘛,他的压力要小一些嘛,不然请人带要好多钱哦。”

2.2主题二:社会适应

2.2.1迁移障碍 农村老年人因承担隔代抚养责任,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迁移到子女所在地,陌生的环境使得部分老年人存在过渡期适应不良,出现情绪不佳、人际关系改变、社交受限等障碍。A2:“他们听不懂我说话,我也听不懂他们说话,平时大家都在自己家里,不像农村经常串门。”A6:“平时一个人不敢走远,人生地不熟的,又用不来智能手机,家里面有些电器也不会使用,害怕损坏了。”A9:“生活方式不一样,他们(儿子、媳妇)都睡得迟,我平时在家弄好(洗漱好)就睡了,现在要孙子睡了我才睡得成。”

2.2.2适应良好 访谈发现当配偶双方一起迁移到子女所在地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A1:“与儿子、媳妇、孙孙一起(生活),更热闹了,平时我们两个就带孙子出去耍哈觉得很快乐。”A7:“没觉得有啥子不适应的,白天我带孙子,他(配偶)负责买菜做饭,饭吃了就带他去学轮滑、学英语(很充实)。”A12:“来这里都交到新朋友了(喜悦),每天我们就一起带娃儿出来,摆哈龙门阵,他们两个小朋友一起耍哈。”

2.3主题三:负担和苦恼

2.3.1角色冲突 老年人辛苦操劳大半辈子,认为将子女供养到工作,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可是现在却离乡背井来到大城市承担抚养孙辈的新角色,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生活重心等改变,部分老年人存在角色转变困难。A5:“哎呀,以为退休了就可以有自己的时间,结果又‘上班’了,还比以前更操心,走哪里都不方便。”A8:“(我)参加了村上的模特队,现在来带孙孙,模特队去不成了。”A12:“本来想的娃娃成家了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就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出去旅游耍哈,之前报了一个团出去耍,结果又喊来帮他们带娃娃,就没有去成,现在更是一步都走不了,不自由。”

2.3.2负性情绪与躯体不适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抚养孙辈的老年人年龄较大,子女不理解老年人的心情与付出,加上部分老年人自身患有慢性疾病,在抚养孙辈的过程中出现心情烦闷,甚至病情加重等不适,尤其是当孙辈患病时,自身疾病、老化与照顾孙辈的矛盾更突出,老年人负面情绪更强烈。A4:“我辛辛苦苦帮他们带娃娃,他(儿子)下班回来还说我没有把娃娃带好,责怪这事没整好那事也没整好,语气还比较重,好几次我都想回去不帮他们带了。”A9:“我自己病比较多,身体本来就不好,她(孙女)话又多,要我陪她玩各种游戏,我精力跟不上,要是不配合她就一直哭,调皮闹腾的时候更烦躁,又累。”A11:“我年纪大了,他经常要我抱,我抱不了好久;现在他跑起来我都追不上了,害怕他跑远了出事(摔倒,拐卖等)。”A13:“孙孙生病的时候我们很无助,最主要是自己也老了(不能很好地照顾孙辈),这个时候我们心里很难受。”

2.4主题四:缺乏养育知识 由于城乡经济及文化、信息化程度不同,部分老年人缺乏养育孙辈及应对孙辈情绪、行为方面的信息与知识,对科学的养育方式缺乏了解,感到焦虑。A5:“现在的娃娃要吃奶粉,要吃辅食,冲奶粉又讲究,辅食我也做不来,他们教过我咋个整,但是太复杂了,我记不住,辅食机我也用不来,继续问他们又不耐烦。”A7:“刚开始尿不湿都给他穿不好,哪个是前面哪个是后面都不晓得,见都没见过,她(女儿)就只晓得说我穿错了,又不教我咋个穿。”A10:“他(孙辈)说他要耍啥子paipai(iPad,平板电脑),他妈又说不要拿给他耍,他就一直哭一直闹,不吃饭,不晓得该咋个教育他。”

2.5主题五:自我认同 在参与隔代抚养过程中,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关系更亲密,同时子女也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对自己的父母更加感恩,家庭亲密度更高了,在抚养孙辈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快乐,感受到自身价值与成就感。A5:“因为要照顾孙孙,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规律,并且不敢生病,一生病子女负担就更重,并且孙子也没人照顾。”A6:“他(孙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看到他一天天成长,我们心里还是很开心的。”A10:“媳妇给我们买衣服,给我们发点红包,偶尔他们休息时还带我们出去耍哈,一家人在一起还是挺开心的。”

3 讨论

3.1重视老年人主观感受与自身需求,促进老年人角色适应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和血缘关系的国家,更有“含饴弄孙”描绘祖孙之间深厚的情感,祖辈与孙辈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更是中国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因为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家庭将抚养幼儿的责任看作是老年人的义务,忽视了老年人自身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将抚养孙辈看作是自身的家庭责任,同时承担了部分家务劳动,这种对子女的奉献精神遮蔽了老年人的自身需求,这与张怡馨[9]的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可能是老年人通过照料孙子女换取子女对其老年生活的照顾,这与代际交换理论[10]一致。此外,研究还表明,与配偶共同迁移的隔代抚养老年人社会适应更好,生活满意度更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11-12]一致,考虑可能是在新环境中,随迁老年人与配偶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可以互相支持,更有安全感。因此,我们应当鼓励隔代抚养老年人配偶双方一起迁移,对于丧偶的老年人应给予更多关心。同时,子女不应完全依靠老年人的帮助,划分清晰的家庭责任,明确自身对孩子的养育责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对老年人的付出心怀感恩,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定期带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增强与祖辈的沟通交流与家庭互动,化解矛盾,增强家庭亲密度[13],正视并重视祖辈自身的需求,尊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让老年人有更多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和参与社交,增强祖辈的归属感,帮助老年人适应新角色与新生活。

3.2鼓励老年人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调整情绪 研究结果表明,隔代抚养老年人存在正性与负性心理状态,正性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抚养孙辈及帮助子女的价值观、成就感,负性心理状态表现为身体疾病状况与隔代抚养强度的矛盾,迁移引起的生活、社交不适应,子女不感恩老年人的付出及抚养孙辈过程中的烦躁、焦虑,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14]一致。隔代抚养的农村随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自身心态紧密相关,作为随迁老年人,自身应该积极融入城市生活,融入新环境,主动学习科学育儿及精神健康等新知识与新观念,负性情绪较多的老年人应该主动寻求家人及专业人士的帮助,排解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此外,老年人自身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参与社区举办的老年活动,增强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互动活动质量,结识新朋友,提高社会支持[15],增强城市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抚养孙辈。

3.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强化公共服务供给 三孩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有研究表明,8%的老年人因抚养孙辈,未参加过除家庭活动以外的任何活动[16]。因此,充分利用生育休假及普惠托育等国家政策措施[17],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中的作用,释放双职工父母育儿责任,减轻老年人的抚养强度,缓解老年人抚养压力,让老年人能够有短暂的缓冲时间发展自身爱好、参与社会活动及就医等。落实国家慢性病防治核心内容,加强慢性病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引导慈孝文化,鼓励子女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帮助老年人宣泄情绪,充分发挥老年红利在隔代抚养中的作用,解决好三孩时代谁来带孩子的问题。完善三孩时代公共服务供给,匹配需求与供给,注重需求异质性与政策措施的可实施性及可持续性。

3.4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区支持服务 社区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娱乐的重要乐园,也是老年人养老的温馨家园,社区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社区提供志愿者服务、临时照护,可以大大减轻祖辈的抚养负担[18]。加强友好型社区建设,以社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发放资料、组织讲座、开展育儿培训课程等方式,为隔代抚养老年人科学育儿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指导老年人正视隔代亲,避免老年人过度溺爱孙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儿童日间照护中心[19],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照护团队帮助照顾孩子,缓解白天老年人独自抚养孙辈的压力,减轻老年人心理负担[20],缓解老年人的疲劳,更能增强社会对隔代抚养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增加社会互动活动质量,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增强自身成就感与价值感,让隔代抚养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实现老龄社会代际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1]。此外,加强隔代抚养老年人健康管理,尤其是流动老年人慢病健康管理[22],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完善医养团队建设以及医疗设施建设,完善“预-治-康-促”机制,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依托作用,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4 小结

三孩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社会、社区、家庭多方位的支持,还需要充分开发老年红利,依靠老年人。躯体不适、与子女的冲突、人际关系改变、角色冲突等是随迁老年人隔代抚养的阻碍。因此,应重视祖辈自身的需求,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关注老年人健康,加强家庭代际团结,强化向上的代际支持,帮助老年人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增强随迁老年人归属感和社会参与感,挖掘祖辈隔代抚养的积极因素,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本研究只访谈了农村随迁老年人,研究对象较局限,今后将扩大范围,同时结合量性研究,以完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子女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隔代家长怎样当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