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刍议

2022-12-31李春龙王丽丽于树增任利鹏魏晓明

江西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药农西洋参种植业

李春龙,王丽丽,于树增,任利鹏,魏晓明

(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威海 264400)

我国中医药行业不断发展,中药材种植与资源利用受到高度重视。山东作为中药材种植大省,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整理可知,当地中药材种植在基地建设水平、人才培养、市场预测与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导致标准化生产步伐缓慢、产供销信息获取难度较大、种植与采收不当破坏生态环境等情况发生。对此,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与当地种植业发展的自身优势相结合,完善该省中药材种植业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

1 山东省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

该省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药材栽培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和胶东半岛区域,其中临沂和潍坊两个市区的产量相对较大,主要种植的大宗药材为金银花、西洋参、太子参、黄芩、北沙参等。全省种植量最大的两种中药材为金银花与西洋参,分别主要来源于平邑和文登,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5%和95%,成为药材种植业的代表性产品。因中药材种类众多,种植较为分散,本文选取上述两个品种进行重点研究,对该省中药材种植现状进行分析[1]。

1.1 金银花种植概况

金银花在山东境内种植面积约为13333.3 hm2,占全国总产量的80%,野生金银花分布在各大山区,人工种植集中在平邑县。该县的金银花种植量占全省的76%,包括大小毛花、大小鸡爪花、大小麻叶等众多品种,其中以大毛花、大鸡爪花的质量最高。金银花因品种不同,在花期和栽种位置方面有所差异,在采摘后需要烘干处理,当地多用自然晾干的传统方式。在栽培模式方面,以簇墩形为主,也就是将金银花枝蔓簇状成墩,与以往支架式相比能够节约更多时间和人力,管理难度降低,促进枝蔓不断生长和发芽。但在通气性、透光性方面不够理想,采摘难度增加,只适用于丘陵地形使用。金银花抗寒、耐旱,种植效益丰厚,还有助于山区绿化,抑制水土流失,净化空气。

1.2 西洋参种植概况

山东文登是西洋参的主要种植地,种植面积占全省的95%,上世纪后期,从美国引进西洋参种子后在此试栽,成为国内第一个试种成功的区域。在长期种植和研究下,借助当地良好的气候和土壤优势,西洋参的种植质量进一步提升,也使得威海文登区成为国内西洋参种植主产区之一。据调查,当地每年西洋参产量达到5500 t,总种植面积为3333.34 hm2,总产值超过11亿元。西洋参的平均产量在6000~7500 kg/hm2之间,收购价为40元/kg,每公顷平均收入在24~30万元之间,西洋参的栽培使当地种植业结构得以优化,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杰出贡献。文登地区的土地条件和气候适宜种植此类药材,且农民对西洋参的认可度高,种植更加积极,发展规模不断扩展,培植出许多优质的西洋参品种。近年来,文登西洋参的机械化种植水平逐渐提升,极大地减轻了药农种植的负担,使生产率和收益率得到进一步提升[2]。

2 山东省中药材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2.1 基地建设水平较低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因药农多采用自营自销方式,以散户经营为主,中药材种植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同时,药农在栽培技术与管理方面主要凭借长期种植经验,未能得到专业化的指导,使专业化基地建设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很难满足规范化建设目标。此外,在药材施肥与采收方面不够科学,容易使大量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引发环境污染,上述问题均导致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严重影响种植质量提升与规模扩大。

2.2 专业种植人才短缺

当地药农在栽培和管理方面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懂药材知识、会种植的专业人才,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尚未普及,使当地中药材种植业很难朝着高端化、高品质化方向发展。当地还存在因过度采挖使得一些珍贵药材资源濒临灭绝的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以沂蒙山区为例,山区环境本身较为特殊,由于长期过度采收和挖掘,严重阻碍了野生本土药材的驯化过程,珍稀药材的种质难以得到保护,十分不利于当地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又如,文登区在种植西洋参时,多通过毁林开荒的方式实施,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环境,使自然植被受损,很容易加剧水土流失。因此,急需引入一批专业的种植人才,对当地种植模式进行改良和优化,传授药农先进的采挖技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的良性发展[3]。

2.3 市场监管和预测能力较弱

在市场监管方面,药材种植主要由农林部门负责,因监管范围较大,人员有限,加上中药材种植较为分散,在生产期间监管难度较大,使监管力度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当地药农受教育水平较低,尚未树立市场导向思维,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部分药农过度追求效益,在药材种植时使用大量农药,甚至是激素,未到时机提前采摘,生产劣质药材扰乱市场秩序等等,使优质药材卖不上价格,严重影响药农种植效益,也为市场监管带来更大难题。在市场预测方面,当地尚未创建规范的中药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药农在选择药材品种时较为盲目,每次选品都像一次“赌注”,被动承担市场风险,收益波动极大,不仅会影响中药材产业的长久发展,还会给中医药行业带来强烈冲击[4]。

3 山东省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通过对该省中药材种植现状和问题的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总结的资料,以当地金银花、西洋参两种大宗药材为重点,针对种植技术、人才培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使该省的区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药材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之路,早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目标,为药农谋取更多生产效益。

3.1 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3.1.1 扩大基地建设规模

当前,平邑和文登地区的中药材种植以散户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基地建设水平较低,需要政府根据种植基地现状,重点发展本土药材,扩大合作社规模,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等模式,鼓励药材企业与药农联合创建药材种植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新品种,强化GAP基地建设,使GAP单品数量极大提升。集约化生产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针对散户药农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应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帮助解决资金问题,由此激发药农的种植热情,使药材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基地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据调查,2020年政府投资3.5亿元建设平邑中药材示范区,在规模化种植背景下,平邑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关键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为金银花药材生产打下坚实基础[5]。

3.1.2 提高药材种植科研水平

为提高种植科学性,应定期调查当地中药资源情况,创建种质数据库,掌握野生药材的生长现状,针对濒危野生中药资源、珍稀资源应创建预警机制,并重视珍稀中药资源替代品研究,避免濒危药材灭绝,维护中药的可持续发展。在标准化生产中,除了选择优良品种之外,还应着重发展道地药材,依靠现代培育优育技术,研究和改良更多中药品种,使种子与种苗产业化发展,创建良种繁育和药材种质基地。为迎合绿色中药业发展趋势,还应着力开展新品种、新农药、绿色栽培技术等等研究,开展中药标准化研究,制定无公害药材标准,可从品种、药理、成分、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制定符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的标准,推动绿色无污染的道地药材发展。

3.1.3 互联网与养生旅游合融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当地药材种植业也可朝着中药养生旅游的方向发展,获得更多经济增长点。该省自然环境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强化药材业市场竞争力,弘扬优秀的中医文化,可通过“互联网+养生旅游”的方式实现跨界转型发展。通过建设以中药材文化为主题的养生基地,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养生会所,并邀请中医专家授课、坐诊,将中医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同时,充分挖掘基地内各类中医文化元素,开发带有中医特色的旅游路线,如中医旅游文化街、药膳酒店等等,将养生基地打造成种植基地的关键节点,形成药材种植、医疗养生、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体验基地,并开发出一系列带有中医特色的旅游产品,创建中医健康旅游品牌。

3.2 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生态保护

3.2.1 加强培养专业药材种植人才

针对药材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具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药材种植技术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教育,为医药领域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开展“大学生村官”项目,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以良好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到村镇发展,将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带到基层,创建完善的村镇药材种植科技服务体系,增强信息服务,提倡大中专毕业生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投资创立农业生产企业,加速信息技术推广。创建远程教育平台,为药农提供中期、短期的技术培训,还要实施药农技能培训“双证”制度与企业“农民上岗证”制度,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引导下,培育更多新药农。

3.2.2 调整种植模式

针对该省药材种植的区域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传统种植模式的缺点在生态环境、药材品种方面体现出来。对此,应在专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调整传统种植模式:建议制定野生中药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法规,由人工繁育濒临灭绝的野生药材;禁止毁林造田,保护山区植被;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栽培模式,例如,在文登区西洋参种植中,开展林下栽培,以更加先进可行的模式改善水土流失情况,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同时,在人工种植模式下,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西洋参野生环境,使其经济价值进一步提升,为该药材种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6]。

3.2.3 大力推行绿色化种植

根据金银花、西洋参等药材的生态学与生物特征,综合分析土壤情况、集约经营水平,确定最佳的栽培密度,进行多层次立体栽培,将水肥、土地空间、光能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保持生态平衡。还应在作物生长的最佳季节栽植,确保药材成熟后再采摘,由此提高药材质量。另外,应面向药农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使其根据土壤透气性与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科学浇灌,确保水质干净卫生,避免积水造成土壤污染、作物霉变。在培训教育工作中,还应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科学施肥和灌溉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确保生态与生物圈平衡,从源头确保药材质量。

3.3 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3.3.1 加强政府引导,降低种植风险

为了控制中药材价格的波动幅度,推动市场稳定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创建长效机制来稳定和引导药材价格,农林部门也应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实时监控中药价格,制定科学客观的参照价格标准。例如,可派遣专人以消费者身份到药材市场询问药材价格,并购买一些药材样品进行检验。食品和药品监督部门可对商家进行突击检查,并鼓励群众举报不法商家。针对销售劣质药材、扰乱市场秩序、恶意囤货、哄抬物价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依法追究其责任,如吊销营业执照、停业整顿、加大罚金数额等等,由此维护药材市场秩序。同时,加强药农指导与培训,由政府牵头创建药材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各类药材种植面积与价格信息,使药农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种植面积与品种,在政府的科学指导下选择市场所需的品种进行栽培。此外,还应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药农素质,使其了解最新栽培技术、管理技术,能够科学地使用农药,提高市场预见性,由此降低种植风险。最后,创建中药种植合作社,鼓励药农积极入社,减少种植户数量,以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提高药农的抗风险能力。

3.3.2 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时代可借助网络渠道对药材种植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创建完善的药材栽培、加工和销售网络,鼓励药农、加工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利用网络渠道宣传、展示中药材产品,并依靠电商模式进行线上销售,盘活中药材市场,促进药材产品流通,推动整个药材种植业的蓬勃发展。例如,可将种植户信息进行网络管理,将各种植户在药材栽培、品种选择期间面临的问题进行汇总,并由专家在线解答。同时,还可依靠信息技术采集国内各地区药材种植基地的相关信息,如种子价格、加工企业信息、市场价格等等,使企业与药农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栽培与加工现状,降低药材种植的效益风险,减少资源浪费。

4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颁布实施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强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山东省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药材种植业发展中通过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加强专业药材种植人才培养,完善市场监管与信息服务体系等方式,有效弥补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研发出更多绿色新品种,使药材种植结构得以优化,产业链得以完善,药材产品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猜你喜欢

药农西洋参种植业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文登西洋参“红”了!
西洋参的几种简单吃法
“参”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参
我欲为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
种好西洋参致富奔小康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种植业饲养业他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