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杂交水稻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

2022-12-31龙志广吴金星莫停麻岸江

江西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水稻田杂交病虫害

龙志广,吴金星,莫停,麻岸江

(1.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人民政府,湖南 凤凰 416200;2.湖南省凤凰县千工坪镇人民政府,湖南 凤凰 416200;3.湖南省凤凰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凤凰 416200;4.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人民政府,湖南 凤凰 416200)

种植高产量杂交水稻要结合天时地利,尤其是在不同地区的产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采用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时,可设立示范田,再扩大种植范围,以此逐步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才能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1 杂交水稻在我国的发展

2021年杂交水稻基地再度传来好消息,我国杂交水稻创下新高,水稻平均亩产量达到了1326.77公斤,而这次的实验项目是袁隆平院士亲自交办的项目,如今终于取得了圆满成效,在告慰袁老的同时,让所有人都可以放心的是再也不愁没饭吃了。

2021年10月在河北邯郸杂交水稻示范基地,多名全国农业科技专家齐聚在这里,在102亩水稻田中随机抽取了3块不同面积的试验地,通过人工收割,机器脱粒等方式,最终检测出来的平均亩产量达到了上千公斤,而这次的试验项目,是将第三代杂交水稻新品种三优2号,与多功能有机硅肥进行配套种植,从而产生了强强联合的效果,每年的平均亩产量都突破了上千公斤,增势呈直线上升,连续两年刷新了世界纪录。这样的数据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当时的稻谷产量最多也只有数百斤,再加上生活条件艰苦,粮食资源分配不均,而袁隆平当时为了改变这种困境,经历了无数个日夜埋头苦干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能够提高产量的特殊水稻。如今,粮食产量突破上千公斤大关,湖南省青竹村连续两年双季稻的亩产量都达到了1600公斤,接连不断的好消息也为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推广打下了基础。

2 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原因分析

目前根据调查显示,影响湖南凤凰县杂交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有高温、稻田条件、施肥以及病虫害等,这些问题导致杂交水稻在关键时期受到的影响较大。如在开花期,水稻无法按时开花授粉,即使完成了授粉,在后续也可能会出现大量颗粒不饱满的情况,导致无法满足水稻实际生产要求。再加上当地天气、季节等影响,水稻会出现米粒腹白、心白、空粒等情况[1]。

2.1 高温伏旱

水稻开花、受精以及灌溉期间最适宜的温度应在25℃左右。但当地夏季气温过高,在高温的状态下会直接影响杂交水稻的花粉形成情况以及授粉情况,从而造成后续杂交水稻优质水源灌溉不足,颗粒不够饱满。

2.2 稻田条件

在当地水稻田中,主要影响杂交水稻生长的问题即为“冷、酸、烂、毒”。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杂交水稻在生长发育期间无法正常生长,降低水稻产量与品质。发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冬季温度较低,在长期受到冷空气侵蚀下,土壤温度低无法吸收正常的养分。再加上一些水稻田长期出现渍水的情况,导致土壤颗粒不够饱满,透气性也不好。有的稻田在深翻的过程中,大量新鲜绿肥处于低温状态中,从而导致有机酸中毒,在高温状态下则产生硫化氢中毒。

2.3 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若稻田缺少有机质肥料则会影响杂交水稻质量。首先,在水稻田施入大量的氮肥后,会造成水稻营养过于旺盛,其营养与生长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其次,如果施肥不够及时,水稻植株会出现贪青现象,这种现象也会使水稻植株大量的养分被消耗。最后,在没有按照规定,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氮磷钾肥施肥时,水稻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这种情况对于水稻后期正常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会影响水稻的品质[2]。

2.4 病虫害

在杂交水稻种植期间易发生病虫害问题。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等,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并且若防治不及时还会出现病虫害蔓延的情况。对此,应及时抓住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当地通过“全托管”服务模式整合所有农田,当田间生产管理进入高峰期,为确保水稻丰产增收,积极利用目前的植保新技术,用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进而有效推广科技兴农服务,不但避免了高温下喷药导致人工中毒的安全隐患,而且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3]。

3 杂交水稻的栽培关键技术

3.1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应结合当地实际的天气情况以及水稻生产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地选择杂交水稻品种。在选择杂交水稻品种时,应选择抗逆性较强、产量高的品种,并考虑是否存在叶片狭窄、直立、后期贪青晚熟或出现提前衰老等问题。在全面考虑后,应选择出穗多粒重、结实率高的杂交水稻品种。例如,目前备受欢迎的杂交水稻“Q优”系列、华占系列、荃优系列等。

3.2 采取综合配套技术培育耐盐壮秧

因地制宜地选择好水稻品种后,应采取综合配套技术不断培育水稻的耐盐性能,并针对一些优良新品种进行比较生产,进而作为后备品种进行接替。

3.2.1 选择符合当地特点的育秧方式

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到运秧便利性等因素,并针对水稻田分散能力进行分析。秧田应选择盐碱性较轻、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并利用织布隔离水旱育苗。

3.2.2 科学调控苗床温度与水分

在秧苗露青阶段,应进行洗盐压碱促进水稻齐苗。在水稻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由胚乳供给,水稻对于周围环境的反应并不是很敏感,对水分胁迫也有一定的忍耐性。以此,在苗床温度与水分控制中,应将其温度控制在20℃,能够达到促进根系发育的效果。在控制水分后,应立即进行通风,并注意炼苗阶段,在适当时可进行水洗盐处理,避免出现水分散失快的情况[4]。

3.3 施用缓释尿素配合深水灌溉

目前,我国针对杂交水稻深水灌溉技术加大了研究力度,其研究表明在合理利用水肥耦合响应机制后会提高水稻籽粒产量、水分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首先,水稻田氨挥发是影响水稻化肥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但关于灌溉和缓释肥对水稻田氨挥发的协同影响还缺乏研究,有关田间因素对氨挥发的贡献和水稻冠层在农田氨挥发中的作用还缺乏共识。研究人员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和施肥处理,基于前期探索的氨传感器法,对水稻田氨挥发和水稻冠层氨通量进行快速、高灵敏检测,探究减少水稻田氨挥发的最佳水肥处理组合。同时基于多项田间因素数据系统揭示水稻田氨挥发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田氨挥发速度。其次,施用缓释尿素配合深水灌溉是减少水稻田氨挥发的最佳水肥处理组合。水稻田氨挥发与地表水pH、铵态氮浓度和伽马值关系密切。深水灌溉和缓释尿素可减少水稻田氨挥发的重要原因是其明显降低上述田面水参数。根据水稻冠层在农田氨挥发中的作用,可以将水稻生育期大致划分成4个阶段。从整个生育期考虑,水稻冠层在农田氨挥发中起到了氨汇的作用。水稻冠层氨通量数值较小,对田间氨挥发总量影响较弱,但是其与水稻籽粒产量具有良好的负响应关系,可作为评价水稻生产潜力的备选参数[5]。

研究人员综合分析后表明,在杂交水稻栽培中,施用缓释尿素配合深水灌溉可减少水稻田氨挥发,以此有效促进杂交水稻的水稻籽粒产量、水分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达到高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同时,该技术在水稻高效生产中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可为环境友好新型化肥的推广和水稻水肥管理提供科学借鉴,是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杂交水平研究的新一步。

3.4 科学合理进行施肥

在杂交水稻栽培中,可通过增加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首先,有机肥也被称为农家肥,主要是指一些动物排泄后所代谢的残体,如养殖动物粪便。与此同时,在目前绿色农业技术发展中,有机肥还有绿肥、堆肥、饼肥等。通过合理的加工可对有机肥中有害毒物进行消除,提取肥料中富含的微量元素,从而促进水稻在种植、生长期间得到充足的养分。其次,有机肥可有效增加土壤生物活性与理化性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达成平衡的状态,并以生态系统循环为基础促进植物在各个环节的生长。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适量增加有机肥使水稻土壤始终保持一定的肥力,促进有机质得以补充,提高肥力。还要真正做到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因地制宜施用配方肥料,确保化肥、农药真正减量增效和水稻高产优质。再次,为满足水稻在不同生长期间对于养分的需要,应合理把控施肥时间,确保水稻营养的需求。例如,应通过对比出不同肥料所产生的具体效果,以此确定出不同肥料具体的施肥时间、施肥周期、施肥效果等。与此同时,还可以按照施肥时间控制试验田资源。最后,在确定好施肥时间后,应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水稻对微量元素实际需求的变化情况,才能在水稻种植期间合理地分析出促进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等。例如,钾肥最佳的施肥时间是在拔节期间,在拔节期间施钾肥可有效满足水稻整个生长期间内的应用需求[6]。

3.5 掌握病虫害发生状况进行综合防治

根据调查,2021年8月上旬以来,湖南省连续遭遇强降雨,局部地区水稻受淹,有利于水稻病害流行和迁飞性害虫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因此应立足抗灾夺丰收,坚决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成灾,确保水稻病虫害不造成大面积“北迁”危害,确保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不造成大面积减产,确保境外蝗虫不造成入侵危害,重大病虫害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在针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由于山区防治技术较差,为此应积极引进无人机进行防治,并不断提高当地农民对于新科技应用的意识。无人机的优势在于:施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用药量为1.0 L/亩,一架无人机一次可载30 L的药液,一天的作业面积可达500亩,效率为人工施药的100倍左右,此外,无人机按固定速度、固定高度飞行,施药更为均匀,与人工施药相比,提升了防治效果的同时,可以节约90%以上的药液量。在开展传统农药防治时,应重点针对水稻稻飞虱、稻苞虫、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进行统防统治[7]。例如,在山区水稻稻飞虱病虫害泛滥时,针对稻飞虱进行防治,应从科学用药开始,不断加大病虫害监测调查的频率和覆盖面,指导种植户开展水稻穗期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保稻穗、保功能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3.6 创设稻鱼生态种植基地

在目前,当地应积极创设出稻鱼生态循环种植基地,选育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专用水稻品种及栽培技术,创新开展“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重点试验项目基地。在创设基地后,应实行大春田里种稻、小春种植油菜,池中全年养鱼。可以采用光伏发电助力水产养殖,其所养殖的尾水全部用作田间农作物灌溉,产生的有机物可全部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再通过设施或机械将种植用水和养殖用水回收到蓄水池循环使用,可有效解决设施渔业尾水排放和处理问题,减少稻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基本实现零排放。同时,在这样的状态下也解决了稻田养鱼导致的小春不能进行农业生产问题,可显著提高粮食品质和水产品产量[8]。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中,为实现水稻高产应从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进而不断发挥水稻栽培技术优势,并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并减少用种量,促进我国杂交水稻良好发展,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水稻田杂交病虫害
家乡的白鹭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田杂草防除技术要点
水稻田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