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2-12-31刘青梅

江西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玉米螟病虫害品种

刘青梅

(武冈市水西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武冈 422400)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其品质和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农民在长时间栽培玉米的过程中,因为不重视学习新型的栽培技术,仍旧使用传统的种植经验与方法,使得玉米在每个生长时期都极易受病虫害侵蚀,如果未能及时进行防控,就会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对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相关农技人员应该深入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生产模式,还要加快推广和应用新的技术,及时指导种植户有效防控病虫害,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病率,保证玉米植株安全生长。

1 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上玉米品种较多

当前市场上玉米品种很多,不同种类的玉米质量和产量各不相同,其中部分品种生产不规范,产量较低,质量较差。且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许多非专业人员成为了种子经销商,其中许多经销商不是很了解种子的特性,所以使农民购买的种子质量得不到保障,如果农民选购了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种子,种植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农业发展。

1.2 采用不科学的播种方式

虽然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变革,但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讲仍然没有购买先进生产设备的能力,所以偏远地区农民仍然选择人工方式播种玉米,导致其无法合理控制玉米株距,使种植密度不合理,还可能因种植深度不一致而降低产量。

1.3 施肥方法不合理

施用农业化肥应综合考虑农作物的种类、土壤养分和肥料性能等条件。以往经销商的过度包装,导致农民在选种时无法准确分辨玉米品种的好坏,使得农民在种植玉米时并没有充分了解种子品种的特性,从而不能准确地施肥。当前市场上肥料种类也较多,肥料种类不同对农作物的效果也不相同,如果农民不加了解盲目施肥可能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1 选地整地

玉米农作物对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玉米需要大量的水和肥料,所以种植前的选地整地非常关键。一般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有深厚的土壤层、含丰富的有机质和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的田地进行种植。玉米对种植茬口要求较低,但最好选择前茬农作物为需肥量较高的春麦和冬麦。选定种植地后需做好整地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种植要求疏松土壤。收获完前茬农作物后,秋季要按照20~25 cm的深度整地,应做到全面细致地翻耕土壤,使地面土壤多孔且疏松,把较大的土块敲散,及时起垄施肥。在整地的过程中分别按照每亩2000~3000 kg、15 kg、10 kg和10 kg的量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

2.2 合理选择玉米品种

想要使玉米植株提高适应能力,使玉米种植实现高质高产,选择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非常重要。当前在可采用不同种植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优质玉米品种是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要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病虫害流行特征和玉米生长周期等,选择优质、高产和抗病能力较强的杂交玉米品种。选择好玉米种子后还要进行处理,在播种前一周天气晴朗时,暴晒玉米种子1~2天,把其表面的致病菌杀灭,可使种子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还需选种,去除那些存在机械损伤、病虫害以及颗粒较小的种子。通常建议种植包衣种子,如果要种植的种子没有做包衣处理,可采用15 mL 40%的辛硫磷+20 mL 2.5%的适乐时,兑水1 kg可拌10 kg种子,拌好后进行堆闷(一般为6~8小时),然后晾干再播种[1]。

2.3 适时播种

提高玉米产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选择最佳播种日期。适宜的播种日期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种植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土壤水分、营养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播种日期,保证播种之后可以较快出全苗、出壮苗。主要以5~10 cm深的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为开始播种的指标。湖南省的春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前后,适时早播能够充分利用春末夏初的有利气候条件避开伏旱、夏洪。夏玉米一般在立夏以后播种,秋玉米播种宜在小暑至大暑前后,保证在9月中旬开花授粉。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按照具体的条件,在单位面积上种植适当的株数,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取得协调,有适当的绿色面积和根的吸收面积,充分利用光、热、气、水分和营养,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般而言,适宜的密度随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变化,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玉米早熟品种每亩3200~3500株、中熟品种每亩2800~3200株、迟熟品种每亩2500~2800株为宜。如果玉米品种为窄叶类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宽叶类要对种植密度严格控制,避免田间的透光和透风率受到影响。如果种植地土壤灌溉条件较好或降雨量较充足,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对于干旱降雨量较少的地区要将播种密度适当减小。播种玉米过程中要选择精量播种机,保证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压制等工作一次性完成。播种前还要检查并调整好机械设备,保证其可以均匀下籽,深度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漏播和重播等情况。

2.5 田间管理

2.5.1 苗期田间管理

一般情况下播种完后一周玉米会陆续出苗,待玉米出苗后种植人员要进行田间查苗间苗,针对缺苗情况及时补种或从幼苗稠密区域移栽过来补苗。如果某一地区存在严重的断垄现象,应该根据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做催芽处理,然后再播种,保证出苗齐全。苗期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迅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及早间苗、均匀留苗、防虫保苗、辅助弱苗、中耕松土等都是促进根系发育,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措施。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定苗和间苗,一般定苗时间为玉米幼苗生长出3~4片叶子时,间苗处理时间为玉米幼苗生长出5~6片叶子时,按照“去弱留强、去杂留纯、去小留大”的原则间苗。

2.5.2 生长发育期水肥管理

首先要重视幼苗期的管理。幼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幼苗期的玉米植株都比较脆弱,死亡率较高,土壤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到玉米苗的生长,如果在该时期浇过量的水,玉米植株极易出现涝害,会对玉米根系的生长造成影响,使玉米根系腐烂,甚至导致玉米苗死亡。如果田间干旱情况较严重可适当增加灌溉量,但需严格控制灌溉量和次数,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保持玉米水分。其次要注意大喇叭口期的管理。因为玉米在进入大喇叭口期后叶子已经长到8~10片,在这一时期玉米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培土与去分蘖,这样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正常抽出玉米穗。该时期植株对肥水有更大的需求,所以尤其要注意做好肥水管理,既要定期进行施肥和灌水,还要对田地的肥水情况进行多次定时检查,保证其得到适度的施肥和灌溉。在玉米生长发育不良、叶子开始变黄时,需及时撒施尿素。另外,为使玉米根系得到更好的生长,种植人员还应该重视及时进行田间排灌,防止玉米根系受田间积水影响而腐烂。最后,要注意玉米进入吐丝期后是形成雌雄花穗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要有效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施用氮肥过多而影响到玉米花期,防止玉米徒长后期倒伏。总之,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轻施苗肥、巧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蜡熟期要及时进行收获,否则待玉米进入完熟期后会显著降低其产量和质量,出现皮厚、渣多、品质差等问题[2]。

3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3.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的叶片处极易发生大斑病害,叶子上会有各种斑块出现,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其会逐步向叶背、叶梢、苞叶等位置转移。通常,玉米叶片会在发生大斑病初期长出许多灰绿色斑点,随着病害的蔓延,会对整个包叶部分造成危害,导致灰绿色斑点增多。病变严重情况下叶片中心会变为黄褐色,逐渐导致叶片干枯直至凋零。另外,种植区域湿度较大也会加重大斑病,导致叶片有大片斑点和霉状物产生。可采用土壤深翻和换茬等种植方式,使土壤中病菌的存活率降低,还可以选择优质的抗菌效果好的玉米品种,重视田间管理来防治该病害。

3.2 玉米粗缩病

粗缩病病毒是通过灰飞虱传播的,近些年玉米种植过程中粗缩病的情况比较严重,该类病害严重时会导致玉米绝收,所以要选择抗病效果好的品种,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玉米播期合理调整,种植时将种子拌和噻虫嗪悬浮剂或吡虫啉悬浮剂来预防该病。在感病初期可喷施20%的病毒灵8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700倍液,能起到控制粗缩病的作用。

3.3 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矮花叶病指的是在生长过程中玉米花叶形状变为圆点、绿色细条等形状,进而对玉米的后期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这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蚜虫,蚜虫会活动于田块和玉米植株间,玉米会在其活动的过程中染病。所以种植人员应及时喷施抗蚜虫农药进行防治,可根据玉米感染病毒的程度选择抗蚜虫可湿性粉剂,按照一定比例播撒。另外,种植人员还需科学管理周边环境,提高预防能力,防止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被蚜虫感染引起病变。

3.4 玉米纹枯病

真菌是引发玉米纹枯病的重要诱因,玉米叶鞘在患病后会出现许多黑色纹路,形成规则不一的云纹并逐渐向叶片部位蔓延。纹枯病的防治需要对种植地区做好消毒工作,利用升汞溶液浸泡,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还要注意进行翻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利用热空气进行干热消毒,并喷施退菌特、菌核净、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一般每隔一周连续喷施2~3次,病菌可彻底被消灭。

3.5 玉米螟

玉米螟也被称为玉米钻心虫,在农作物害虫中比较常见,在玉米叶子上面钻孔进行活动,玉米螟在叶子上钻孔后会钻入心叶部位,严重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因此,种植人员在种植前就要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根据虫害的程度选择适宜的杀虫剂。科学使用杀虫剂,并根据天气情况有效喷施,保证虫害可有效去除,并且不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种植人员还可选择生物防治措施杀虫,如可把玉米螟天敌引入,还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初盛期和盛期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3次,每次放蜂15万~30万头/hm2,设置75~150个/hm2放蜂点。还可在冬季全部剔除玉米螟虫卵,避免来年玉米心叶被虫卵咬食。

4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措施

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业防治是效果最好的方式,被种植人员广泛应用。种植人员需严格筛选玉米品种,保证所选择种植的玉米种子具有较好的抗病虫能力,从根源上保障玉米植株的生长能力,防止病虫害对其产生威胁。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还要根据玉米品种选择适宜的肥料,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还应该及时清理病虫害,通过多种途径降低病虫害危害玉米的概率,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4.2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指的是选择农药防治玉米病虫害,应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特征选择相适应的农药喷施。尽管化学防治可起到显著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但是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其中的化学物质会在空气和土壤中停留,进而影响到周围环境,所以种植人员在喷施农药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剂量。在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如玉米心叶期是生长关键时期,在该时期极易受玉米螟危害,种植人员可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农药喷洒;另外,抽雄前后也是关键时期,该时期玉米容易出现玉米斑病,种植人员可采用百菌清、多菌灵等进行防治,为提高防治效果,两者也可以混合使用[3]。

4.3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管理制度

新时期科技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引入先进的防治手段和专业种植人才,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保证能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玉米高质高产。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力度,使种植人员树立较强的防治病虫害的意识,积极了解和学习先进、科学的防治方法,并能在日常种植过程中学会合理应用,为玉米种植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5 结语

总之,关于提高玉米产量的问题,相关部门需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长特性,进一步改良和优化原有种植技术,并加强高产技术的宣传,使种植人员可以在种植工作中充分利用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根据玉米生长特征防治病虫害,以此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目的,这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玉米螟病虫害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狗狗的常见品种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