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虾-稻-稻”连作问题与思考

2022-12-31周红保叶俊

江西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养虾环沟晚稻

周红保,叶俊

(1.吉水县枫江镇行政服务中心,江西 吉水 331606;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事务保障处,江西 南昌 330046)

1 虾稻的生物学特性

众所周知:龙虾与水稻同为生物,但存在动、植物的本质区别,龙虾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青虾或河虾种;水稻属真核生物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稻属,稻种。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是水生动物,需在水淹没的条件下繁殖成长发育,靠人工饲养获得产量。水稻是植物界人工栽培的须根系单子叶主粮作物,以“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方针精心栽培获得产量。在生产上,两者在水位和季节两方面的要求有区别,如:3月-6月是淹水养虾的黄金季,但是早稻需排水耕整与播栽,两者形成互争季节、淹水浅水相斥的矛盾。

2 吉水“虾-稻”连作发展现状

2.1 起步晚

吉安市在全国粮食“十连增”突显“结构性和生态性”供给矛盾背景下,于2016年秋组织了部分县市农业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赴江苏、湖北等养虾基地进行考察,回来后立马规划项目发展布局,当时根据养虾基地考察情况需在稻田建池,在稻田内围挖5米宽、1.3米深的U字型环沟才符合养虾条件,由于既担心养虾失败,又怕影响粮食安全,因此对项目模式命名极为慎重,后经仔细考量将项目命为“虾-稻连作”。当年冬前就拉开了“虾-稻连作”模式的选点、建池序幕。2017年刚起步时养殖面积近千亩,效益虽不明显,但还是为来年提升发展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2.2 发展快

2017年至2021年短短五年,全县龙虾养殖面积已近六万亩,年均增量破万亩,基地数量达到96个。千亩规模基地乡镇6个,占全县乡镇的40%,龙虾养殖专业户160余户,形成了以同江沿岸枫江镇、盘谷镇两个万亩核心区。运营模式由散户发展到专业大户,还有入股分红、外资等多式并举,年销售额超六百万元,可见发展之快。

2.3 作业方式分析

沿水稻田内围挖一条5米宽、1.3米的深U字型环沟,外围筑一条3米宽堤坝。以田长66.6米、宽30米的面积为3亩的标准田块建池(环沟宽5米+池坝宽3米=8米)为例:①虾池周长=直边长66.6米+横边长30米=96.6米,池沟和池坝所占面积为虾池周长×(环沟宽5米+埂宽3米=8米)=772.8平方米÷666=1.16亩;②该田块标准面积为3亩,其中埂所占面积1.16亩,田间种“依乐草”,面积1.84亩;虾池、种草面积各占总面积38.7%和61.3%。在这条5米宽、1.3米深U字型环沟内,一年四季淹水种草养虾。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可富余61.3%虾田资源,如不综合利用,相当于损粮田近4万亩,损失粮近3000万吨。

2.4 不同模式产效调查分析

2.4.1 净养模式

发展之初,据金滩镇柘塘村养虾专业户肖正苟简述:他所经营的140亩养虾项目,采用稻田环沟放虾、田面种草的净养模式。2021年平均亩产成品虾75公斤,销售总收益达到23万元,综合费用占总收益的三分之二,纯利润占三分之一。对其进行详细推算:23万元÷140亩≈平均每亩产值1642元;平均每亩产值1642元÷亩产虾75公斤≈平均销售单价22元/公斤。照其笼统算法:总收入23万元,费用与纯利基本上按2∶1分配原则,即总收入的三分之二是成本,三分之一是纯利。即:总收入23万元×2/3≈养虾综合费用15.3333万元,养虾综合费用15.3333万元÷140亩=每亩平均成本1095元;总收入23万元×1/3≈养虾总纯利7.6666万元,养虾总纯利7.6666万元÷140亩≈每亩平均纯利547元。

2.4.2 “虾-稻”连作模式

在净养模式发展的过程中,粮田挖沟净养虾对于稻田损伤大且利用率低,仅为38.7%。因此提出了改养虾为“虾-稻”连作,以提高粮田利用率和粮食贡献率。①据金滩镇柘塘村“虾-稻”连作专业户周小红描述:他所经营的400亩“虾-稻”连作项目,2021年均亩产小龙虾75公斤,其中50公斤为综合费用消耗,25公斤为纯收入,纯收入25公斤×销售均价34元/公斤=每亩纯利850元。自5月初开始直至6月10号前每天捕大留小,6月中旬以后排水打田转入连作一季晚稻,6月底至7月上旬抛秧。9月份补虾苗为来年产虾做准备,一般每亩补虾苗15公斤左右,虾苗价格40元/公斤左右,每亩补苗成本600元左右。连年循环连作。10月底至11月上旬左右收获水稻,亩产湿谷350公斤×湿谷售价3.4元/公斤=1190元,种稻综合费用1000元,净收入119元。年均虾稻综合收入(虾850元+稻119元)为969元/亩;②据媒体于2021年秋采访获悉,目前吉水县“虾-稻”连作技术较成熟。一是年产两批虾,亩产虾80公斤以上,均价36元/公斤,产值2880元/亩,综合成本1700元左右,纯收益1180元/亩;二是亩产稻谷400公斤,均价3.0元/公斤,产值1200元/亩,综合成本900元左右,纯收益300元/亩,虾稻两项合计纯利1480元/亩。

2.4.3 “虾-稻-稻”连作模式

发展至今,八都镇行政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围绕稳粮增收目标,于2021年开展了“虾-稻-稻”连作示范:①春季在虾田种短粒品种早稻,于4月5号育秧,秧龄28~30天。5月5号抛秧,7月25号左右收割,全生育期110天左右。产湿谷450公斤,售价2.46元/公斤,产值1107元。综合成本=田租150元+生产费700元=850元。纯利257元/亩;②秋季连作,种优质杂交晚稻,于6月底-7月初育秧,秧龄25~28天,7月底-8月初抛秧,11月上中旬收割,亩产湿谷600公斤,售价2.0元/公斤,产值1200元/亩。田租150元+生产费700元=综合成本850元/亩,纯利350元/亩;③一年四季养虾:3月-4月底捕捞,亩产成品虾40公斤,以单个虾的重量分为一两以上、9钱、7钱以下三等,售价分别60元、40元、16~20元/公斤。综合均售价30元/公斤,产值1200元/亩,田租300元+生产费700元=综合费用1000元/亩,纯利200元/亩;“虾-稻-稻”连作综合纯利(早稻257元+晚稻350元+虾200元)为807元/亩。稻虾收入占比分别为:虾24.78%、早稻31.85%、晚稻43.37%。“虾-稻-稻”连作每亩增加粮食产量1050公斤。通过“虾-稻-稻”连作收效占比可见虾的收效远比稻低,出现了种早稻而难满足虾高产需求的问题。

附田租分摊说明:年总租金600元/亩。5月1日到10月30日,六个月为双季稻占用时间;11月1日到次年4月30日恰好也是六个月为虾占用时间;虾稻各占300元租金。稻所占300元由双季稻平摊,早晚稻各占150元。

2.5 发展动力

政府为鼓励虾稻生态种养模式规模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作为支撑。例如,对集中连片种植20亩以上的初次建池者每亩一次性奖补350元。又例如,将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与“虾-稻”连作项目有机结合,化二为一,即避免了资金重复消耗,又将奖补政策落实到位。目前为止,散户入股分红、建千万亩入股分红的方式,还吸引了江苏、湖北外商来吉水投资,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先后在盘谷、枫江建立了多个千亩和一个超万亩级“虾-稻”连作专业合作社。

2.6 发展效果

“虾-稻”连作扎根吉水五年来的发展变化:一是填补了吉水农耕史上无虾空缺,形成了一道虾文化美食风景线;二是能够大幅提升粮食绿色优供水平;三是闲置的湖洋田、冷水田、易淹田等耕地资源得到改造利用。

3 关于提升“虾-稻-稻”连作效益的几点思考

(1)综上分析表明:因虾与稻互争季节、淹水排水互斥的矛盾突出,尚未找到协调的方法,所以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暂无实现“虾-稻-稻”共栖双赢可行的好办法。

(2)要能实现“虾-稻-稻”共栖双赢,只能试想分别选用两个全生育期都在90天范围的早、晚稻品种实施“两早两推迟”,即春季早稻和秋季晚稻两播栽期分别相应推迟到5月底和7月底,才有望错开3月-5月的小龙虾淹水盛产期。此法虽有可能,但也不容乐观,宜科学优化,周密衔接,精准实施可行后才能进行应用推广。

(3)不妨选择一个超级粳稻品种,将“虾-稻-稻”回归到“虾-稻”,通过充分利用粳稻亩产破千公斤的超高产优势,协调虾与早稻连作时季节相争、灌排相斥这种无可妥协的矛盾,使它们互不干扰,让虾在3月-6月能自由生长。7月正是虾自然进入打洞的避暑季,恰好又是超级粳稻排水播栽佳期,此时虾稻争季、灌排相斥的矛盾能够得到解决,实现“一季顶两季”效应。

4 小结

(1)以上两种方法可供示范参考,应以后者优先。

(2)关于“一季顶两季”的粳稻品种,可供选择的粳稻系列有:甬优17、甬优1538、甬优538等强优势超高产系列粳稻品种,在虾正常捕捞结束后,于6月底至7月上中旬播栽,一般每亩保守产粮可达700公斤以上,一季相当或超过双季产粮效果。

猜你喜欢

养虾环沟晚稻
晚稻帖(外一首)
苏南地区虾稻鳅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年年养造造赚,这位养虾30年的“老行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亩虾池,一年赚80万!造造成功,这个养虾人震惊了业界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不简单!小小饲料有大大能量,虾壮乐为何深受养虾人的喜爱
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要点及防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