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新元素分析

2022-12-30王风光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参观者空间设计文物

王风光

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以及展示形式都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科学合理的展示空间设计能够引导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博物馆展示内容,带给参观者不同的参观感受,满足参观者对于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知识的需求,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价值。现代博物馆应立足于参观者的需求,不断融合展示空间设计的新元素,发挥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营造沉浸式参观体验场景,丰富参观者的参观经历,体现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价值与效果。

1 现代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概述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文化展示场所,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更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其展示内容以及展示形式等方面都经历了改革与修正,内部文物陈列以及空间设计得到了有效改善,当前博物馆的内部展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参观要求,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体验化的参观需求。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对于科技文化的展示效果有重要影响,只有根据参观者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增加创新设计元素,才能提升展览主体的艺术性,吸引更多人进入博物馆,并在参观过程中渗透和宣传科技文化。在博物馆的不同展览空间中,参观者将会受到展览空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感知,如果展览空间设计杂乱,色调不统一,就会导致参观者出现眼花缭乱的感受,进而产生烦躁的心理,难以静下心来体验文化艺术作品。但如果空间设计过于简单和枯燥,则会使参观者失去参观的兴趣。

因此博物馆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融合新元素开展展示空间的设计工作,在满足参观需求的同时发挥展览的效用,合理搭配陈列主体,做好造型设计,发挥展览空间的有效引导作用。

2 现代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功能诉求

2.1 加强观众互动交流

博物馆的展览活动目的在于传播科学艺术信息,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需要与展览物品或者展览空间形成互动关系,其中展览空间负责信息的展示,参观者则进行信息的收集、筛选以及整合。要想加强展览内容与观众的互动,在进行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时就应融入生活化、互动化设计元素,拉近展览空间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互动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促进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2.2 展示地域文化内涵

现代博物馆不仅要承担科学技术宣传与展示的责任,还应注重地域文化的展示工作,为观众介绍和展示当地特色地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博物馆展示内容中应增加有关当地民俗风情、地域文化等要素,不仅能提升当地观众对于本地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加深外地观众对于特色文化的了解。

2.3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艺术文化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而科学技术则是促进时代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博物馆在组织展览活动的时候会吸引各领域的知名企业,在进行科技文化宣传的同时促进大众消费,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查发现,展会盛行的地区往往具备较强的经济竞争力,因此博物馆还应发挥自身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良性的推进作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2.4 促进学科技术进步

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较快,人们对于博物馆展示空间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博物馆应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融合现代化科技元素,全方位展示科学技术,加强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互动,深化观众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认知。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推动力,而博物馆的展示能够扩大新兴科技对社会面的影响,促进自身发展,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

3 现代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原则

3.1 尊重历史

有人认为现代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设计应体现出精致或华丽感,这样的理念非常片面,博物馆承担着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的宣传职能,尤其是在展示历史相关物件时更应摒弃华丽的设计与包装,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开展空间设计,展示出文物的艺术性,利用空间环境体现出文物丰富的历史内涵,让观众能够沉浸于历史文化学习中。

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体的历史文物了解已经消逝的历史文化,因此设计人员应在掌握历史文化重点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以免喧宾夺主。设计人员应确保展示空间环境与历史文化主题及历史阶段相符,在文物摆放方面也应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时序性,提升整个展览空间的逻辑性,打造以历史为主题的展览整体。

3.2 经济与艺术并重

厚重的历史文化应当与时代经济性结合起来,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人员首先应考虑设计的艺术性特征,利用现代化灯光、色彩等调整完善的空间设计,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例如在设计两汉文物展览空间时,设计人员可以在环境中增设两汉时期常用的动物纹饰,诸如朱雀、神龙等,实现展览主题与展览空间设计的统一性,同时还能够营造一个特定时代的艺术氛围,提升观众的审美。在艺术设计的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考虑设计工作以及展览活动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这也是设计工作的要点。设计人员不能只从某一个单一的角度开展设计工作,尤其在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中,应当做好展览活动预设,了解不同设计手段的成本,开展有效的预算编制工作,根据设计需求挑选实用美观的装饰材料,在保障展览实效性的同时,体现出设计的艺术感[1]。

3.3 安全与科学并重

博物馆的各个展览空间的主体包括文物、科技展示设备、参观人员以及讲解人员,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参观环节的安全性。将安全设计纳入空间设计要点中,一方面保障文物展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保障观众参观的人身安全性。具体来说,设计人员应合理规划展馆场地,设计空间内的光线、室内温度与湿度设置应遵循相关场所设计标准,保障场馆内部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除了将科技应用于空间设计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之外,设计人员还可以将现代化科技用于展览空间自动调控中,构建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应急处理系统,打通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高效互动,保障博物馆的安全展览与运营[2]。

4 现代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新元素

4.1 简约设计理念

与之前的设计理念不同,简约主义成了近年来人们青睐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强调设计元素、色彩以及材料的使用,通过提升装饰材料质感、优化色彩搭配等方式达到展示的效果,减轻视觉疲劳,给予人们一种温和、独特的感知。因此,简约设计理念也成为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新元素,化繁为简,最终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具体而言,设计人员可以在传统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材料与新方式,尤其是环保手段以及绿色产品的使用,能够彰显其物理背景与社会背景,发挥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再经过设计人员的优化搭配设计,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展览空间。例如,设计人员可以灵活设计色彩,调整不同主题展览空间的色彩面积、搭配等,给予观众不同的心理及视觉感知[3]。

4.2 灯光氛围设计

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大多都是室内环境,因此灯光的照射是必不可少的,而灯光氛围的设计也能够给予观众不同的视觉感知,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内涵。首先是灯光的分布结构,可以分为直接与间接2 种类型,其中直接性光照能够彰显物品的自身形态,并在照射设计中利用阴影突显自身的特质,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间接光照大多利用光与不同介质之间的漫反射进行传递,能够营造温和的氛围,体现不同的灯光效果。

以上2 种光照方式的设计目的存在差异,一种在于直接烘托展品,另一种则是利用光的漫反射营造艺术环境。其次,设计人员还应优化设计灯光的色彩,通过色彩以及光源的调整展现层次化的特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果。灯光的有效应用能够体现出展示品的立体质感,塑造良好的空间感,设计人员应从灯光设计入手,针对不同的展览空间设计对应的灯光氛围,达到展览的效果,对观众的内心感知产生影响[4]。

4.3 现代科技应用

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应用能够体现出展示空间设计的人文性、互动性特征,这也是博物馆空间设计的新元素。当前常见的新型展示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全息成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以上技术在展示活动中的应用都能取得较好的成效。设计人员在应用现代化科技开展展示空间设计工作时应明确设计的目标,不能出现创新技术应用与展示目的脱离的情况,需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例如使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与讲解技术代替传统文字展示技术,这样就能够提高展示活动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还能够在短时间内输出更多的文化知识,深化观众对讲解内容的认知。

另外,设计人员还应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展示渠道拓展设计,如全息影像展示技术、虚拟现实体验技术等的设计与应用,就能够加强展示活动与观众的互动,深化观众的体验。体验互动化的展示环境与技术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形成趣味性参观的氛围,有助于发挥博物馆的科技文化宣传效用。例如,博物馆空间设计人员可以预留出单独的互动空间,根据不同的展示主题模拟实际环境,让观众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文物挖掘与保护的全过程,激发观众参与的兴趣,加深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5]。

4.4 环境色调设计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色彩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例如上海博物馆就以冷暖色调区分展示主题,其展厅中使用的大面积的色彩,目的在于突显视觉效果,之后再使用不同色调的搭配与对比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给予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色彩的应用将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知,浓厚、大面积且高对比度的色彩应用能够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色彩面积以及色量的减少也能够弱化对观众视觉的刺激。此外,不同面积、不同颜色也会影响观众的心理感知,例如小面积的黑色会给人一种清晰干净的感觉,突显某文物展示重点,但如果是大面积的黑色就会给人一种严肃压抑的心理感知。小面积的红色能够给人轻松愉快的感受,而大面积的红色则会给人造成严重的压迫感与疲倦感,使人烦躁。

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色彩设计环节,可以根据博物馆的展览主题选择几种大色调,之后再使用不同的色调进行场景模拟与设计,其中使用大面积明亮的、对比弱的色彩渲染环境氛围,给人营造一种舒适的感受,之后再利用具备一定对比的中等面积色彩激起观众的视觉兴奋,调动观众参观的积极性,最后设计小面积的鲜明色彩突出展览的重点和主题,引起人们的关注[6]。

4.5 人文艺术设计

博物馆展示空间不仅包含文物展示与陈列空间,同时还包含博物馆的公共空间,这也是空间设计工作的重点。陈列空间承担着文物展示与科技介绍的功能,而公共空间则需要满足观众的各种生活性需求,只有做好公共空间设计工作才能够优化参观体验,给予观众较好的参观感知。因此,设计人员不仅要重视艺术性设计,还应体现出人文性特征。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文物与观众的安全性,融合人文主义,开发相应的服务功能,满足参观者的各项需求。

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以应用现代化科技打造智能化参观空间,将传统的静态参观模式转变为动态展示方式,体现出展览空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艺术性是文物展览的重要特性,设计人员在设计展览空间环境时应充分考虑文物展览的艺术价值,理性分析观众的心理与情绪,融合艺术造型、影像艺术、生态等特征开展设计工作,体现出展示空间环境的艺术特性。

另外,博物馆空间设计人员还应合理规划博物馆展示空间,从整体到局部体现艺术人文性,彰显文物历史内涵,带给观众深刻的参观体验[7]。

5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展览活动的效果以及参观者的内心感知,因此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人员应当站在艺术人文发展的角度考虑环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融合创新设计元素,合理应用灯光与色彩,营造不同主题的参观氛围,践行简约设计理念,体现时代审美特征,合理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加强观众与展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科技文化信息的传递,发挥博物馆的科技文化宣传职能,促进城市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参观者空间设计文物
最美的蝌蚪
文物的栖息之地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文物的逝去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