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索

2022-12-29通辽市委党校李智超

区域治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受众文化

通辽市委党校 李智超

一、民间文化的价值及其对外传播困境

(一)民间文化的时代价值

民间文化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形象。人类发展中,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社会交际形成十分广泛的习俗、语言、价值观以及法律,这些元素互相融合共同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生有着较强差异性、民族性的民间文化[1]。从传播层面而言,民族文化有着十分优异的吸引力、亲和力以及感染力,更有着原生态的特征。我国民族文化当中的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以及价值观念,能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西方文化所主导的世界当中,让民族特色可以融入时代潮流当中,进而保证中华文化可以“走出去、走进去”。并且,我国文化底蕴浑厚、丰富多彩,是人类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将民间文化的传播做为基础来构建国家形象,无疑中为国家或者民族形象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野[2]。罗豪才认为:中华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以及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以天下一统的人伦和谐社会观、国家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等为关键特征的中华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特征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二)民间文化对外传播困境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年上升,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旧较为艰难。从传播能力层面分析,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目前舆论仍旧处于“西强我弱”的势态,自媒体逐渐成为海外各个国家受众获取和把握信息的关键媒介,部分发达国家在各个自媒体平台当中基本垄断我国信息流,海外受众了解和观察到的中华民族文化会经过传播媒介过滤、选择、调整并重新组织,难免会造成中华民间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民间文化被误读、误解。从传播内容层面分析,不同国家语言文字、民间文化和习俗、思维模式、生活模式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于并没有接触过中华民族文化的民众而言,此类文化较为陌生,甚至可能会与其自身原有的价值观念相悖。而我国大部分对外传播的民间文化素材都只是内容堆叠,政治化语言较多,部分甚至并没有转换语言,这也就造成海外受众在观看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3]。从传播思维而言,对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时,经常会受到自身的约束,对于外海受众的想法与感受较为忽视。从传播手段进行分析,我国优化民间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程度不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媒体,而在信息化、碎片化时代,各个国家的居民更加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看到能够激发自身兴趣、把握信息重点的内容,一些较长、过于单调的民间文化纪录片自然很难吸引人们注意力[4]。

二、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传播优势

(一)新媒体为民间文化传播提供全新渠道

目前,在新媒体技术全面、快速推进的影响下,媒介的传播形态得到了全面、深刻地转变。在德国哲学家康德所发布的《永久和评论》一书当中,对欧洲文明和国家行为进行了深刻地描述,其认为欧洲各个国家的行为是以虔诚为名对人民运用手中的各项权力。但是他仍旧坚信另一个世界秩序终将建立,坚信不断密集的信息和跨文化交流将会推动人类构建一个全新世界情感。他在书中写出:“海洋将(地球)这个全人类共享的社区分隔开,但船舶跨越无政府的海洋,使人们互相接近”。这样,世界各个国家自然能够互相进行联系,最终拉近不同民族真正成为世界的邻居。在新媒体技术迅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康德所提出的不同国家在互相尊重和理解基础上,联系越来越密切可能会产生全新情感的观念正在逐渐实现[5]。

依据数字技术、卫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以及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各类终端,向不同用户提供全新形态服务和传播渠道,让媒介之间存在的壁垒被打破,消除媒介之间存在的行政、地域,甚至是接受者、传播者等之间差异与边界。特殊、优异的网络介质让信息数据接收者、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我国较弱的国际舆论被明确打破,凭借信息技术以及媒介渠道的优势,我国主流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针对我国以及与我国有关的重大事件展开报道,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极大地缓解过往中国在国际当中存在的“有理说不出、说了无法传开”的不利状态,受众也不会受到外部媒体轻易引导与“摆布”,而是通过网络互动以及与新媒体进行互动,将自身的声音发出,为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提供更加精准、真实的信息。

(二)新媒体为民间文化传播提供多元形式

中国民间文化相关研究内容较多,最早出现在《广阳杂记》当中,作者刘献廷表明,社会文化主要分为两类,其中诗、书、乐、春、秋、易、礼等属于“雅”文化;而百姓生活中形成的看戏、歌唱、听说书、看小说、祀鬼神、信占卜等是民间“俗”文化,此类“俗”文化就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梁漱溟先生针对民间文化展开说明,其认为文化是“吾人生所依靠之一切”。意在告知人们,民间文化属于较为实在的东西,需要将民众的实际生活当作直接、重点的研究对象。由此可见,民间传统文化是生活自身。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形式有着多元化特征,各类形式的体现流程相对较为丰富,可以将音频、文字、画面等融为一体,针对内容进行无限扩展,从而让民众的生活通过“活物”的方式为受众展现。这种环境下,民间文化新媒体的形态主要是通过大众文化的形式进行体现。

虽然民间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在本质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民间传统文化是民众将自身生活经验和生活内容当做基础自主创作的内容,其与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是十分古老的历史文化,也是追随生活而改变的重要文化。大众文化则会永远追求流行、追求时尚,是稍纵即逝且短暂的。不过两者虽有着显著差异,但也有深层次的关系和链接,大众与民间文化两者都有着娱乐性、通俗易懂、民间色彩、受众数量较多、狂欢精神等特征。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制作与群众集体喜爱有着密切关联性,只有充分迎合群众,制造者才可最大化地获取相关利益[6]。这样,民间文化就可为大众文化提供充足、源源不断的素材,大众文化也可在最短时间内把民间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大众化、普及化。例如:山西华阴老腔作为华阴县一个民间戏,其声腔磅礴豪迈、高亢,追求随性、自在的痛快感,听起来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势。新媒体大众文化将其适当包装,在全国各个地区进行演唱,甚至前往联合国进行演唱,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并使得中华民间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再比如,近年来,短视频发展迅速,依据CNNIC所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8.18亿,较3月份增长人数为4461万,占据网民规模总体的87%,这也就表明每10个网络用户当中有8.7个用户与短视频产品有关。短视频也逐渐普及到全球、全年龄段,一个新的传统文化休闲形式逐步形成,美食、政务、亲子、人文、旅行等各类短视频内容越来越多,人们通过自制视频,利用各类媒介平台展开宣传与普及,对于传统文化输出、传承带来显著作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进行年轻化包装与短视频融合可以让文化对外传输门槛不断下降,为文化传播提供优异平台。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间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一)依据技术,塑造中国形象

在2015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讲好中国故事,使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传播中国声音”。即要使世界流行普通话,明确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俗形式等各个层面的差异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过,我国过往在国际上的形象大部分都是“他塑”并不是“自塑”,这自然会影响形象的内容。因此,强化民间文化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是提升中国话语权以及文化传播效果的关键手段。在传播民间文化过程中需要借鉴并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传播形式,例如:好莱坞针对中国用户所推出的部分电影中,利用中国元素和风格包裹海外文化,针对美国精神以及价值观念展开宣传。同样,我国民间文化在传播中也可引入此类传播形式,利用国外居民了解的形式、话题以及载体等各类元素包裹我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受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消除过往的“刻板印象”,提高文化自塑的能力。

可依据新媒体时代所产生的各类技术,如数字媒体虚拟空间技术,结合虚拟技术来为文化的传播构建一个真实、清晰的情景,比如:在传播民俗文化时,依据3D眼镜、头盔、信息手套等一系列的虚拟环境发生器,通过3D游戏打破区域以及时间限制,让游客穿越时空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游客能够完全参与到民间的娱乐活动当中,体会身临其境的重要感受。当然,此类真实情境再现的方法,可以将中国形象和民间文化彻底、真实的为海外受众进行提供,或利用模拟技术来为海外受众带来最全面的体验,让受众从过往故事倾听者的角色充分转变成为故事体验者、故事亲历者,以此来欣赏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二)丰富渠道,贯彻落实走进去传播观念

需要扩展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及传播渠道,充分借助信息传播的平台,让信息传播效果增强。以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为例,尽管我国各类短视频app的国际版在国外已得到全面的下载,下载量十分优异,深受海外居民的喜爱。但是新媒体时代,全球短视频市场仍旧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许多信息传播APP的国际版有着互动性缺乏、本地化运营的问题,面对十分广阔的海外市场,只是依靠短视频平台来对外传播传统文化远远不够。需要依据各类信息传播平台无法获取十分优异对外传播质量的环境下,跟随世界的发展趋势,展开海外布局,利用好海外各个信息传播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中华民间文化要想深入人心,让海外受众可以深入了解,就要逐步朝着巨大流量的海外短视频、信息互动平台靠拢,依据视频平台来扩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形式。

此外,在过往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传播同时,经常遇到“自说自话”的问题,造成文化对外传播的质量与效果低。而我国民间文化在全面针对海外市场进行传播中不仅需要做到“走出去”,还需要进入到海外受众的心里,借助他人视角来对民间文化进行讲述,这也是一种较为优异的手段。例如: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洋网红”这一自媒体群体逐步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这一部分居民大部分都有在中国生活以及留学的重要经历,他们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以及信息内容使用短视频的方式在国内外各个平台当中上传,吸引众多、大量海外居民的重视。“洋网红”身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感知者和传播者,使用海外受众能够理解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模式针对中华民族文化展开解码,能够让更多的海外居民重新了解、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并在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更加进一步、深入的感受中国民间文化韵味。“他者”视角让中华民族文化与海外受众之间距离得到拉近,让内容有着客观的特征,使海外群众信服。

(三)探索更加丰富的优秀文化符号,将优秀文化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

中华民间文化当中蕴含着我国居民的思维形式、风俗习惯,这对于海外居民而言较为晦涩,很难使其理解,让海外居民为了认识、掌握一个国家文化从而针对这一国家的语言进行学习难度较高。因此,使用视觉话语等手段来对外传播文化成为十分重要的选择。在新媒体全面发展的时代,短视频为文化传播的视觉呈现提供了十分关键的窗口,短视频的“短”主要展现在叙事简洁、时长短、视频呈现方式以小见大等特征,将完整且丰富的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当中展示难度较高,因此,需要针对文化核心元素和重点内容展开,重新组合并微处理,将文化以碎片化的方式再现。这也使得中华民族美食文化成为大多数人的重点选择,不过除了美食,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符号也能够利用短视频进行展现,例如:传统器乐、服饰、手工艺品、武术等,每一个文化符号通过碎片化方式展示,能够让海外受众更加愿意接受,沉浸于这一文化符号产生的私密空间,感受并体会中华民间的文化韵味。目前,将传统文化利用手机终端以及短视频形式进行精彩、高质量的传达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将优秀民间文化利用碎片方式再现时,全面掌控不同传统民间文化所具备的内涵能够极大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例如:唐宋时期的中华服饰、诗歌、茶叶、瓷器等各类文化是中国的代名词,在促使中国民间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还帮助贸易与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与唐宋将此类民间文化以及文化所具备的内涵融入外交、商业贸易、居民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密切的关系,致使唐宋文化在现今仍旧在海外有着极大的影响。

(四)扩展传播主体,凝聚民间传播力量

目前民间文化的传播机制当中,主要是以企业传播和官方传播为主导,存在针对性缺乏、宏观程度过高等各类问题。因此,在政府层面展开对外传播的基础上,需要正确凝聚民间文化的传播力量,明确民间文化传播主体。例如:李子柒等视频博主,在海外YouTube等媒体平台当中紧受大众喜爱,其所制作的视频在一定程度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不同于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民间各个主体的文化传播有较强的接近性、更加生活化、易构建信任感等特点,并且利用民间社交构建稳定的情谊,不会轻易受到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的限制,能够成为促使国际关系良好、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做为世界上少数并没有中断发展的文明,也是拥有“非遗项目”较多的国家。中国民间文化当中蕴含着民众的美好期望,依附着丰富、充沛的文化形式以及价值理念,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而可以促进国家正面形象的建立。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可以借助更加优异技术和传播渠道,成为我国建立国家话语体系的主力军,可以为中华文化赋予强大、充足的生命力。需要正确掌握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优势,不断改进、丰富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保证民间文化对外传播的质量、效率持续增强。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受众文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谁远谁近?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