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现状调研报告
——以喀什地区叶城县为例

2022-12-29新疆大学阿布都外力吐尼亚孜

区域治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南疆村民培训

新疆大学 阿布都外力·吐尼亚孜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且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力资源。乡村要发展,不仅要想方设法把人才引进来,还需要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南疆地区的乡村振兴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保障南疆地区青年的生存发展、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培训实践等,对于南疆地区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完善尤为重要。

一、南疆地区基本概况

南疆地区地处天山山脉以南,占新疆地区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口约占全疆人口的46.1%,自然条件恶劣,95%以上的土地为沙漠和戈壁,经济发展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民族杂居区域多,语言种类多,群众汉语水平较低,与外界交流困难,导致接收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欠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落后与缓慢阻碍着南疆地区各项工作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也深受影响,成为我国教育水平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

二、南疆地区与农村人力资本

有关研究表明,农村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环境欠佳,人力资源总量过剩和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之间存在矛盾,人力资源的培养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且引入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都呼吁加强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由于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因素的影响,南疆地区一直以来都是落后的代名词,与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小的差距。南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其直接原因是经济增长较慢,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发展滞后。南疆地区高校数量较少,高等教育层次偏低,在人才自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环境,很少能够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长此以往,使得南疆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质量水平偏低。这一问题将成为今后制约南疆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甚至影响整个新疆的均衡发展的进程。所以,开发南疆地区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成为整个新疆地区均衡发展的前提,也是我国全面开发人力资本、建设实现人力资本强国的重难点。

三、叶城县农村青年人力资本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之所以选取喀什地区叶城县各村为调研对象,因为这里是南疆地区以发展农业为核心的典型县域,其不同乡镇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性较大,与南疆其他县域具有共性特征。叶城县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有全新的科技园区,有新成立的农村合作社,这些都走在了南疆其他县域前列,所以全面了解叶城县乡村经济发展所处时期及其特征,解析当地青年村民人力资本情况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进一步了解整个南疆地区的人力资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在叶城县共发放5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叶城县各村青年人员。其中,300份面向已毕业青年,回收204份,其余200份面向在校青年,回收166份。此次调研中,青年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6岁至35岁的在校及已毕业村民。

(一)教育情况

南疆地区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度不够,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各地教育历史和地理、经济条件以及文化因素等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接受调查的204名已毕业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年占比79.9%,高中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仅占12.3%。学历不高,未能继续升学必有其因,当对已毕业村民未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叶城县农民的受教育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

经济的限制也是导致这些青年未能继续升学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人不给予支持。经济的落后、陈旧的思想导致他们学历不,综合素质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当与个别村民进行面谈访问时,发现其中很多人至今仍对上学有着一股热情,甚至有些人会在家里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的书,从电视、收音机里收听汉语节目、广播,以此提高自身的双语能力。未能继续升学是由于生活所迫,但心中的梦想仍有留存。从时代的发展来看,他们也认识到双语是资本、学历是资本、知识是最大的资本。

对于在校生而言,所受教育的质量则是重中之重。调查表明,在校青年学生对现读学校的教学质量满意度相当高,95.6%的学生对就读的学校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接受调查的在校生目前都在接受双语教育,并且学习力度相当高。年级越低的孩子,接触双语教育的时间越早,汉语水平能力越强。比如,初中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比马上要高考的高三学生好,因为接受双语教学的时间及教学质量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提高。当与当地父母谈起孩子的学习情况时,他们表示对现在的教学及教师的综合质量都非常满意。说到自己孩子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父母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培训情况

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人力资本的素质需要进一步增强。在全疆范围内兴起的职业技能培训影响下,培训投资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被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常态化与制度化的轨道。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素质的方法很多,但其中最直接、极为重要甚至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就业培训。对于南疆地区来说,就业培训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好的实现自我机会,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增强了南疆地区的综合能力。

在对青年接受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叶城县已毕业的农村青年对人力资本培训的渴望特别强烈。在接受调查的204名已毕业村民中,需要获得某种技能培训的村民占比80.4%,而不需要任何技能培训的村民仅占19%。村民对接受某类培训有如此大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大多数青年仍处于失业或者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状态中。由于学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不能选择自己想从事职业,甚至不能养家糊口,这对一个已成年的青年人来说甚是悲哀。当问到他们想接受什么样的技能培训时,男性大多选择的是汽修、驾驶和厨艺,女性大多选择的是裁缝、糕点业和刺绣。当市里的孩子一满18岁就去上驾校,不到两个月就能考取驾驶证的时候,村里的青年还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学习驾驶,拿到驾驶证,当我们嫌弃这件衣服不好看、那个甜点不好吃的时候,村里的青年还在渴望着能学点缝纫技能、烘焙技能来养家糊口。

在校生对未来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憧憬。调查发现,在校青年的理想崇高,他们背负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也是未能完成梦想的父母们的梦想。当问到已毕业青年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时,他们统一的回答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未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并且表示不论再怎么辛苦也会供孩子上大学。对在校生问起他们的理想时,他们的统一答案都是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和祖国。其实,父母的艰辛和国家的好政策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上一辈由于经济条件和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没能完成学业,这一代,虽然叶城县的经济仍然欠发达,教学质量及水平不及市里的,但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很好的条件和环境了,他们的父母不会因为传统的封建思想来阻止孩子上学,反而会省吃俭用攒钱供孩子继续深造。这就是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开放、教育的改革带给现在的孩子们的好处。

(三)医疗保健情况

医疗保障,通俗地讲就是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2020年,南疆四地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所保障。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叶城县的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基本到位,村民满意度较高。在接受调查的204名已毕业村民中,认为当地医疗状况好的村民占比69.5%,认为当地医疗状况一般的村民占比24.1%,认为当地医疗状况不好的村民占比5.7%,认为当地医疗状况很差的村民仅占6%。调查中发现,叶城县村民对乡医院和县医院的医疗质量都较为满意,不管男女老少都参有农村医疗保险。由于参保,看病不贵了,如果村里看不好会及时转到县里,县里看不好会及时转到市里或者乌鲁木齐,村民的健康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心态也安稳了不少。

(四)迁移情况

本次调研了解到,接受调查的已毕业青年中,三分之一现在不在自己的家乡工作,也就是说有34%的青年毕业后迁移到这里来参加工作。当问及他们是否有迁移或再迁移的意向时,大多表示愿意。虽然本体缺失率较高,但是通过有效回答的135人的情况来看,目前已毕业的青年在有较好的工作或生活条件的前提下,愿意离开家乡迁移至其他地方生活。大部分在校青年表示愿意离开家乡外出工作,甚至有21.3%的学生希望能去内地省份发展。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视野扩展,对外界的好奇心增强,愿意去闯荡、去开拓。迁移是一种挑战与冒险,也是一种机遇,就如定义中所说,迁移是从满足自身偏好出发,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而自由进行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或者组织的转移,这种转移可能对迁移者带来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利益。

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是人力资本的四大基本要素,要发展人力资本,需要先打好基础。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叶城县各村进行人力资本的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及访谈,充分了解当地青年的教育、培训、医疗及迁移情况,从而了解喀什地区青年人力资本现状。通过调查发现,教育是重中之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应该从教育做起。叶城县,即喀什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及经济政治发展所限制,教育文化发展较落后、较缓慢。总而言之,教育要抓紧,综合素质要提高,人民的思想要端正,思维要开拓。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其培训机会自然会有,有了稳定的工作,国家的医疗保障就能享受到。若个人有能力,且能走出家乡去外界闯荡,定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四、南疆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发展对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教育是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这个战略的基本保障。人力资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南疆地区通过以下途径可以大力发展人力资本:

(一)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合格教师

根据新疆地区的特点,着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应需要、质量符合要求的教师队伍显得极为迫切。要加强新疆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和培训,要使新疆师资的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未来教师研究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师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南疆地区人口素质

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改变南疆地区人们的教育理念,就要坚定信念,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影响过程。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让教育投资主体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收益性,政府要对教育价值观起导向作用,引导投资主体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家庭投资这一主体,尤其要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教育是改变下一代命运和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也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道路。对在校表现好的学生要多奖励、多表扬,表现不好的要耐心教育、多鼓励,让他们对学习保持一定的兴趣和毅力。总之,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依靠政府、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共同参与。

(三)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提高南疆地区人力资本的存量,需要给南疆地区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一定的政策倾斜,但关键在于提高南疆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加大南疆地区教育投资力度,开辟多种教育资金筹集渠道,形成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个人联合开发南疆地区人力资本的新局面

(四)加大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卫生、保健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途径,对人力资本增值具有基础性作用。一方面,人力资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作为载体,这就要求加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另一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人类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通过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可以延长寿命,延长人力资本的增值及作用时间。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为南疆地区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服务,可以保障劳动者人力资本实现增值,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有一层含义,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第二次人力资源开发。

(五)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双管齐下、共同发展

在农村地区,要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和边境乡镇学校,全面提高南疆地区教育质量。政府和学校要想方设法增加资金来源,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南疆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来。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职业教育实用性与技能性的统一,从市场需求出发,认真研究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设置适用性较强的专业。南疆地区的职业教育要考虑南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影响因素所导致的各民族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重点抓好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实用技能培训。

(六)正确引导投资,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

技能培训是一项正外部性很强的投资活动。根据具体的经济体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方案,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专项劳动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内。同时引导非政府力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投资力度,最终形成以企业和农村劳动力为主体、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适当参与的多方投资格局。

(七)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农业经济和非农经济的发展,诸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副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通过经济的发展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得农民有可能对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

五、结语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持续深入实施好惠民工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南疆地区发展、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扩大就业、增收致富、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社保扩面提质、安居保障、“煤改电”、兴边富民、公共安全保障、稳定惠民工程,促进各族群众从全面小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猜你喜欢

南疆村民培训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南疆木棉红似火
培训通知
南疆最美是春天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南疆水城(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