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国勤教授治疗肺痿药对拾遗

2022-12-29杨肇权

光明中医 2022年22期
关键词:莪术李教授肺气

杨肇权 马 将

肺痿病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该条文指出了肺痿以咳嗽,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李教授认为其病机本在肺脾肾三脏不足,标在痰瘀阻络、外邪侵袭。治本重在补肺健脾益肾,治标在于化痰活血通络、祛外邪,疾病所处分期不同,治法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临床不可拘泥。西医常见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免疫相关疾病合并的肺间质病变的中后期,目前无特异性药物治疗。药对的历史源远流长,旧时也称“对药”或者“姊妹药”,其名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雷公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一般由经方或者时方中常用的两味药配伍组成。药对既不同于方,也不同于药,因为它既具备了药物本身的“个性专长”,又兼具了方的“合群妙用”。药对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具有内在的组合变化规律,既是方剂配伍的精华与核心所在,也是辨证施治针对性与治疗性的明确体现[1]。研究药对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药配伍的规律,增进药物的作用和疗效,为治疗肺萎提供新的思路。

1 生黄芪 炒杏仁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肺健脾益气的功效,为固表实卫之良药。李教授临床喜用生品,并指出生黄芪补中寓宣,不仅可以补益肺气,同时可以宣发肺气。炙黄芪偏于补益,宣通之力较弱。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2]中言生黄芪“用生者补中有宣通之功”。张元素 《医学启源》中有黄芪“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之火”之阐释。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炎、抗感染、提高免疫力、对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等作用[3]。临床用生黄芪多与炒杏仁伍用;炒苦杏仁味苦,主降,可降逆止咳平喘,且主入肺经,同时可作为引经药,引药归肺,直达病所。两药伍用,一宣一降,止咳力强,同时补益肺气。该药对适用于肺痿病变中出现肺气虚、肺气上逆的症状,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和(或)有气喘,气短乏力,活动后、上楼等劳累后诱发或加重,李教授指出该证可贯穿肺痿始终,肺痿病早期本在肺气不足,标在他邪侵犯。肺气虚弱,外邪犯肺,易诱发咳或兼喘,同时用药要注意兼顾他邪,对证用药。常用量生黄芪30 g,炒杏仁12 g。

2 防风 生黄芪

该用药配伍源于玉屏风散,原方中有白术,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4],同时防病传变。李教授指出老年人、小儿后天之本多不足,可以使用白术,青中年人一般脾胃之功多可自行恢复,非出现大便质稀、不成形之症,可以不使用。防风为治风邪犯肺之要药,且为风药中之润剂,其功用有二,一正如药名“防”;一为“主大风”[5]。防风可宣肺散风邪于外,使机体免受风邪之患,同时防其传变。正气不足,肺表不固,风邪少许作祟即可使用以散邪防变。其“大风”状如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6]所言:“遇大漫风起,却不恶也,惟门窗隙中些小贼风来,必大恶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具有抗过敏、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7]。生黄芪之用,正如前言。两药均可走肺表,伍用可达防邪、透邪、固表之功。适用于肺痿中出现肺卫不固的症状,常用于肺痿缓解期,临床表现以气短乏力,平素易汗出、感冒,怕风为主,同时尤怕从门窗等缝隙进来的风邪。常用量防风9 g,生黄芪30 g。

3 茯苓 山药

肺痿病变中后期,多出现脾虚证,其病机可责之于金病侮土,或素体脾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运化水湿不利,聚湿成痰,可停聚于肺。健补脾胃,可杜绝痰源,同时转运药力直达病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旺,则周身气血充足,虚风贼邪,无处侵犯,可达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之效。脾运化水湿不利,湿邪犯于肌表,困阻气机,可见身困重乏力。茯苓,是健脾渗湿之主药,同时补中有泻,可以培土生金,补益肺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渗湿利水等作用[8]。山药可补肺健脾、补肾纳气,《医学衷中参西录》[2]言其“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一药三功,实为治肺痿之要药。两者合用具有健脾化痰、纳气平喘的作用,多用于临床表现为咳吐白色痰浊,面色萎黄,四肢困倦,纳食尚佳或一般,大便质稀或时成形时而不成形,舌质淡红,边齿痕,脉濡或缓。常用量茯苓12 g,山药15 g。

4 黄精 淫羊藿

肺痿,痿者,萎也,如草木之枯萎而不荣,其津液不能濡养肺叶所致。肾为一身阴液之源泉,肾水匮乏,不能上输于肺,可导致肺叶枯萎。同时肺痿往往是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展而来,中医理论言久病及肾,肾主藏精纳气,肾虚则精气不充、纳气不利、呼吸出入无序,“肾为一身之根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以为始也”[9]。淫羊藿善温肾壮阳,《神农本草经》[5]中“主阴痿绝伤……益气力,强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可提高生殖机能,抗炎,抗肿瘤等作用[10]。黄精善补肺胃肾阴,《本草逢原》言其“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黄精、淫羊藿,一善补肾阴,一善补肾阳,谙合阴阳互根互生理论。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两药伍用补益肾中之阴阳,使肾水得以源源不断上输于肺,濡养肺叶;使肾阳充盛得以温煦机体,提高机体抗邪防病能力;使肾主纳气功能正常,呼吸有序。主要适用于患者临床表现为说话、上楼、活动或劳累后出现气喘,同时手脚多凉,手指可有杵状指,腰部多酸软或怕冷。若肾阳虚较甚,可酌加巴戟天以助温阳纳气;若腰部疼痛较甚,可加用其他补益肝肾、强壮腰脊的药物,如杜仲、桑寄生、狗脊等。常用量黄精12 g,淫羊藿12 g。

5 红景天 泽兰

肺痿患者往往肺气虚、肺肾两虚或肺脾肾三虚;肺气虚,布散津液失调;脾虚,运化水湿不利;肾虚,蒸腾运化水液失常。它们均可以造成湿邪在体内停聚,形成湿瘀互结、阻滞肺络证,同时湿邪瘀浊久聚容易化热。红景天性寒,味甘涩,具有补气清肺,活血散瘀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为补虚清肺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景天具有抗哮喘、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保护神经元细胞等作用[11]。泽兰性温通达,可以调达肝气,活血利水,具有通经散结而不伤正的特点。两者合用可以活血清肺,疏肝利水,且无活血伤阴之虞,多用于女性肺痿患者,易疲乏,情志不畅,多焦虑,胸胁不适,月经不调,经前痛经,白带量多,质稀,胸部HRCT可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若情志不畅较甚,可以酌加疏肝理气之品,如木香、香附、预知子等。常用量红景天20 g,泽兰10 g。

6 三棱 莪术

中医理论讲“久病多瘀”“久病入络”,肺痿久病不瘥,瘀血阻络。其瘀血的产生原因常见其一为肺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运血无力,导致血瘀;其二为金病侮土,或素体脾虚,脾虚运化水湿不利,聚湿化饮成痰,痰饮阻塞气机,导致血瘀;其三久病情志失和,情志所伤,伤及心肝脾。心为主神明,主五脏六腑之神,心失和,则脏腑功能俱损;肝伤疏泄不利,周身气机运转失序,再加上过思则气结,导致或加重血瘀。李教授指出肺络瘀血,非峻猛活血药不可,三棱、莪术两者攻逐力量峻猛,且均入肝经、善治瘀血积久,为化瘀血之要药。张锡纯应用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有独到见解,指出:“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12]。同时两者均微有辛味,辛药走窜,无处不到,可透达邪气出络、引药归络。但两者稍有区别,如《本草求真》所言“莪术入肝,治气中血;三棱入肝,治血中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棱、莪术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13],两药合用行气活血,通络散邪力强,主要适用于病变日久,口唇发绀、偏暗或暗淡,杵状指,舌质(淡)紫、(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胸部HRCT可见网格影、蜂窝肺等。若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酌加虫类之品搜风剔络,如全虫、蜈蚣等。同时李教授指出峻猛之药,易伤正气,长期使用可佐以黄芪、党参等补益之品,机体气血旺盛,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常用量三棱12 g,莪术12 g。

7 煅龙骨 煅牡蛎

《医宗必读》[9]言“肺为储痰之器”,肺痿患者,肺气虚弱,宣发津液失常;脾虚痰液滋生。痰浊停聚于肺,上阻气道,可引发咳喘。李教授指出龙骨重镇收敛肺气,善治痰饮停肺、癥瘕积聚。龙骨在《医学衷中参西录》[2]言:“其性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神农本草经》[5]言:“龙骨主咳逆……癥瘕坚结”。《神农本草经》[5]言牡蛎:“主伤寒寒热……除拘缓,鼠瘘”,鼠瘘即瘰疬之别名,为气滞痰凝所成。《医学衷中参西录》[2]言牡蛎“软坚散结,善消瘰疬,止呃逆”。两者同用正如陈修园所言“为治痰之神品”,且两者煅用收涩平喘力强,且不敛邪气。可用于肺痿患者以咳嗽气喘较甚,咳白痰,量多质稠,体表、肺内或其他脏器长结节、肿块为主要表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骨具有松弛骨骼肌、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14]。李教授指出患者长结节、肿块,牡蛎应用生品,生用软坚散结力强,不过脾胃虚弱者,宜佐以健补脾胃之品,如党参、白术,不然病邪未去,伤及脾胃而变生他证。常用量煅龙骨 30 g,煅牡蛎30 g。

8 旋覆花 赭石

两药伍用源于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的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李教授指出旋覆花、赭石两药药性以降为主,旋覆花是诸花皆升,唯此独降,是治咳嗽要药,且尤善治疗久咳。但肺痿咳喘病变日久,欲去之,非佐以重镇之品镇降不可。赭石为矿物,是重镇之品,善降肺胃逆气,同时可以引药归肾以助纳气,在《长沙药解》中言“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疗惊悸哮喘”。《医学衷中参西录》[2]言:“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是以凡喘逆之证……惟重用赭石以引之下行,转能纳气归肾,而下焦之气化遂因之状旺而固摄”。两药伍用达降逆止咳、纳气平喘之功。多用于有肺失肃降,胃气上逆的患者,常见症状为咳嗽日久,气喘,呃逆、恶心等。李教授指出赭石为矿石之品,含有金属,用时注意配伍与用量。常用量旋覆花12 g,赭石30 g。

猜你喜欢

莪术李教授肺气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人到中年补肺气
温莪术引种贵州的表现与规范化种植要点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育槐
厨子救人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