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唱歌教学,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2022-12-28郭宝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乐句旋律素养

郭宝 _ 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音乐课作为学校艺术课程之一,承载着实施美育的重任。然而,在视导及平时的听课中,笔者发现有些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存在着忽视音乐本体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低,学生的演唱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阻碍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做到以音乐为本体进行教学,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呢?

1.提高学生识读乐谱能力,为提升音乐审美素养打下基础

发展学生在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识谱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基础。

视唱结合,感知歌曲旋律的重复。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视听接唱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歌曲旋律的重复。如在师生接唱《小蜜蜂》歌谱活动中,学生唱相同的旋律,教师唱与之不同的旋律,接唱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演唱的旋律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感知歌曲旋律重复的特点。

视听结合,感知乐句中的骨干音。根据歌曲的创作特点,我们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乐句中的骨干音。如在教学《木瓜恰恰恰》第一乐段识读乐谱时,教师根据歌曲每个乐句均只有4个不同的骨干音的特点,以第一乐句为例让学生在视听下找出乐句中有几个音;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唱一唱4个骨干音s、d、m、r,慢速视唱第一乐句;最后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第二至第四乐句的识读,以感知每个乐句中只有4个骨干音的特点。

唱划结合,感知歌曲旋律走向。我们采用边唱边划旋律线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歌曲旋律的走向。如低年级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旋律采用了上行、下行的创作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边唱边划,形象感知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

拓展识谱维度,提高识谱能力。音乐中的曲谱有多种,如简谱、五线谱(线谱)、字母谱、旋律图形谱等,我们从多个维度教会学生识谱,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如看简谱能够读出节奏谱、识别歌曲中主要组成音判断其风格特点、识别判断歌曲有几个乐段了解歌曲情绪等。这样,在唱歌教学中真正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促进唱歌教学审美情感的表达。

2.实施唱好歌曲教学,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音乐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演唱是音乐课程中表现领域的首要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实施唱好歌曲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内涵、表现音乐艺术美,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及音乐审美能力。

对比体验,表达歌曲情感美和情境美。音乐的情感体验、情境的表达,应根据音乐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并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跨越时代的歌曲,为让学生唱好、唱美,教师设计欣赏体验感知美、演唱体验创造美、拓展体验鉴赏美三个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和情境之美。

唱好歌曲,表现歌曲风格和形象美。唱好歌曲是在唱会歌曲基础上进行的有效处理,是根据作品特点,运用多种音乐表现手段及表现方式进行歌曲的演绎,是充分表达歌曲艺术美的过程,更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有效音乐体验。如歌曲《小螺号》是一首以民族五声调式创作的儿童歌曲,教师在学生唱会歌曲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歌曲具有五声民歌风的特点,通过聆听对比、演唱体验的方式,加入上滑音演唱技巧,表现歌曲民歌风格美。其次,引领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结尾版本及演唱体验,以改变歌曲结尾的形式表现前后部不同的形象美。

以音乐为本体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及审美格调,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形成心灵美、礼乐美、行为美、健康美、秩序美等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乐句旋律素养
春天的旋律
一生为客恨情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