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探究空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022-12-28张娜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设育人空间

张娜 _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提升自我学习的品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参与、探究、反思、拓展的空间,让其在实践与反思中发展自我。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探索为例。

1.关注多元目标的达成,开放目标空间

育人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是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提炼为关键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必备品格。知识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活动是渠道,而过程与方法是桥梁,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达成育人的价值和目标。目标要做到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以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例。目标1:只是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行的,还要能举例说明以达到良好水平。目标2:只了解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也不行,还要能说出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以达到合格水平,同时还要在生活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优秀水平。

2.新知学习合作探究,提供实践空间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的支架,提高探究效果。例如,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课前设计了调查报告单,分组选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课上学生再根据课前调查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汇总,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课前、课上为学生创设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实践与交流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实践能力。

3.把握课堂学习节奏,创设反思空间

反思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进行不断监督、评价的过程,从而优化学习方法,改进自身行为的自省行为。例如,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师创设了学生学校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中午排队打饭,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这个晚来的学生应该怎么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反思,在表达中判断、辨析,树立规则意识。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排队时是怎样做的?为什么那么做?让学生再次进行反思,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改善。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达到知行合一。

4.巩固练习开放实践,拓展发展空间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实践空间,在课堂之外与相关学科、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发展。

例如,四年级下册“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与学校开展的“勤敏少年走进华冠”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设计探究主题。活动一:我眼中的华冠。与各学科教师一起制订活动方案,设计任务单,并且在各班召开岗位竞聘会,学生竞聘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活动二:我参与我实践。学生们根据自己竞聘的岗位,进行亲身体验。活动三、四:我观察我思考和我感悟我建言。体验、实践之后,以情景剧、绘画、写实践体会、制作手抄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猜你喜欢

创设育人空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空间是什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享空间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