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地理课标新变化,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2022-12-28邬雪梅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新课标育人

邬雪梅 _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的公布,引发了新一轮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讨论。

1.新课标出现的“新”变化

从整体结构看,“地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描述了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如针对“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就“区域认知”素养进行明确的质量描述,对学生学完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后应达到的表现成就给出可衡量、可评价的标准。一方面可作为学业考试内容命题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评价教学活动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内容”不仅列出“内容要求”,还明确给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引导教师有序、持续地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从课程设计理念看。新课标凝炼了学科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且围绕核心素养制定课程目标。“地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在关注时代性和学科特点的同时,更加突出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教师在平时选取教学资料、讲授地理知识、设计学生活动过程时,应始终关注渗透、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课程内容看。“地理新课标”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与丰富,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顺序,从认识全球到认识区域,分5个主题展开区域地理内容教学,相应增加了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跨学科主题两部分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人类的地球家园”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认识区域环境,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熟悉区域环境,组织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教师还应阶段地性围绕某一研究主题,设计、实施跨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身边环境、国家发展相联系,尝试发现和解决区域现实问题,进而更深入理解学科学习价值。

2.新课标提倡的“新”课堂

新课标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提出切实的要求,地理课堂应具有以下特点。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基于学生的学习逻辑和思维水平推进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针对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开展户外考察、调查活动,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关注评价手段的有效跟进,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责任感与参与度,又可以保障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精心设计的表现性评价也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3.新课标提出的“新” 要求

一是树立全面育人观。教师要全面、深入理解课程理念和目标,明确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互为表里,教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

二是拓展学科视野。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主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进而学会思考,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拓展自身学科视野,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积累教学素材,经过严谨筛选、故事化处理,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提升素养。

三是提高专业素养。区域地理知识内涵丰富、综合度高。要帮助学生理解区域问题,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对事物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吸纳新的教学思想并勇于实践,形成贴近学生实际、适合自身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新课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