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议论文“原因分析段”的构思与写法
——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为例

2022-12-27河北郭雅芬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强者

河北 郭雅芬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

“是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分析问题”“怎么做—解决问题”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维路径。其中,分析与解答“为什么”这一问题是学生思维与表达的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回避或跳过这一部分,直接进入到解决问题阶段。虽说考场写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但如果“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大谈“怎么做”恐怕也是纸上谈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养成从现象中探求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并通过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培养其逻辑思维。因此,高考议论文写作对试题材料或自身观点进行原因解答,并将其作为文章主体段落进行深入分析是符合议论文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

写好原因分析段,可以使议论文的脉络更加清晰,并彰显其深刻性,提升考场作文等级。基于此,本文提供如下训练路径供师生参考:

一、分析作文材料,建构原因思维

有教师指出,对学生而言,最难的不是作文方法,而是作文意识。我们姑且将这种“作文意识”理解为有意识地运用思维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近些年高考作文均为材料作文,因此,分析原因应从分析作文材料开始,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因果意识、建构原因思维。

1.“为什么”与“会怎样”的辨析

建构原因思维,要学会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和“会怎样”。具体来讲,就是围绕材料,思考“某某为什么这么做”“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做了会怎样”“不这么做会怎样”等问题。

辨析“为什么”和“会怎样”这两个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关键。

“为什么”是社会现象或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属于由外而内的分析,即由对现象的概括到对本质的挖掘,其基本思路是“某某现象的产生反映了……”“某种论调的出现是因为……”“做出某种行为是由于……”;“会怎样”相当于探究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的影响、意义,属于由内而外的拓展,即由个性到共性的归纳、由个体到群体的推演,其基本思路是“某种现象(行为、品质)使……”或“只有某种现象(行为、品质),才能(方可)……”。从因果角度上说,二者同属于原因分析的范畴。

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第一段为例: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材料摘取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的论述,分为三层:第一层说体育可以使人强壮,第二层谈“强”与“弱”的转化,第三层论“强者”与“弱者”应该秉持的心态。

根据材料,从“为什么”的角度,可以分析“身体强健源于坚持锻炼”“强者变弱是因为滥用其强”“弱者变强是因为勤自锻炼”等;从“会怎样”的角度,可以分析“滥用其强会使强者变弱”“勤自锻炼会使弱者变强”“强者不自喜可固其强”“弱者不自悲可变为强”等。由此可见,进行原因分析不仅可以使论述更有深度、广度,还可以避免因大写特写“勤奋”“坚持”“努力”等“怎么做”而导致游离题意的失误。

2.“内因”与“外因”的选择

建构原因思维,离不开分析作文材料的“内因”与“外因”。

内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内部依据,在材料中主要指人的思想观念、心理情感、天赋爱好、性格品质等;外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社会风气、教育经历、人际关系等。

绝大多数高考作文试题材料中都或显或隐地交代事物的内因或外因。例如,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材料是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及孔子、司马迁的评价,其内因是三人的才干、志向、胸襟与情怀,外因则是乱世与机遇。考生完全可以从“重用管仲”“甘居其下”“管仲之力”“鲍叔能知人”等词句中抓住内因,从“争夺君位”“霸王之业”“天下”“称赞”等词句中抓住外因。再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毛泽东同志发表文章的背景即为外因,内因则蕴含于“滥用其强”“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等词句中。

高考作文试题材料类型众多,但无论是寓意型还是时事型,无论是漫画类还是文字类,无论是单则还是多则,其内容大都体现的是群体性社会现象或个体的行为方式、精神风貌,命题意图都是为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因此,在进行原因分析时,要鼓励学生侧重分析“内因”。一方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致力于分析“内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的高考的“根本任务”,理解题意中的“核心价值”也需要分析“内因”。

二、理顺论述思路,合理布局段落

具备了一定的原因思维,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内而外、主次分明地分析后,需要结合一定的行文思路,完成原因分析段的写作。下面,笔者依然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试题为例,具体分析下面两种原因分析段的写法。

1.“为什么”与“会怎样”的有机结合

(1)发挥想象,依据例证,深度挖掘

【例1】强者变弱往往由于滥用其强。刘慈欣说过,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确实,强者的敌人绝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云:“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威震天下的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是因为“独夫”视百姓为虫蚁的暴虐骄横;盛极一时的开元之治一朝毁灭,是由于君主晚年的骄奢淫逸。这些强者,被曾经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辉煌只属于过去;这些强者被表面的强大蒙蔽了双眼,看不到繁华之下的重重危机。他们不明白强大的根源,不珍惜拥有的实力,随意消耗自己的资本与威信,最终难逃衰败,在历史的长河中沦为笑谈。

这段文字先以解答“为什么”立论,采用引证法与例证法,通过因果分析证明分论点,接着展开想象,对强者“滥用其强”的心理进行深度挖掘,最后归结到这样做“会怎样”——“难逃衰败”“沦为笑谈”。整段论述以“为什么”开始,“会怎样”结束,以例证为抓手,揣摩心理,指出危害,既有感染力,又十分透彻。

(2)利用句式,巧妙衔接,逻辑严密

【例2】勤自锻炼能使弱者变强。诚然,强者有实力可以倚仗,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变弱;弱者实力薄弱,但不见得会永远弱小。只要不屈不挠,积极进取,弱者终将强大。正如面对耳聋的困扰,贝多芬立志“扼住命运的咽喉”,昼夜创作,《命运交响曲》横空出世,赢得举世赞誉;又如遭遇截肢的痛苦,18岁的少年周桐在ICU里依然拿起书本,历经8次手术而笃学不倦,最终以高分圆梦清华,为世人惊叹。是什么让他们摆脱困境,成为强者?是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勤自锻炼的意志!所谓“不要惧怕强者,也不要低估弱者”,此言诚不我欺。

这段论述以解答“会怎样”立论,以“为什么”收尾,采用“诚然……但……”“只要……终将……”“正如……又如……”“是什么……是……”等关联词语和设问句式进行过渡与衔接,使分析逻辑严密,流畅自然。

2.“内因”与“外因”的灵活安排

如上文所述,原因分析应侧重内因。当内因不止一种时,要根据主次顺序进行分析。当然,侧重内因并不意味着只能分析内因,毕竟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全面性,可提倡二者兼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题意筛选主要因素,不必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遵循内因为主、外因为辅的原则。内因外因的主次轻重除用篇幅显示外,也可用“主要是因为……还因为……”“一方面……另一方面……”“当然,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等句式进行区分与衔接。

(1)“内因”叠加,主次有别

当材料中出现的或学生通过分析挖掘出的内因并不唯一时,可采用“内因”叠加的方法安排段落。

【例3】弱者变强主要源于勤自锻炼的意志品质。曾被称为“拄拐少年”的邱怀德与青少年帕金森病斗争13年,不懈锻炼,最终战胜病魔,成为“肌肉小哥”;曾被教练评价“技术水平低”的苏翊鸣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最终跳出世界最高难度,成为当之无愧的滑雪冠军。他们并不是生而强者,但敢于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精神使他们终成强者。弱者变强还源于乐观的心态。所谓“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意味着要懂得从玻璃中寻找糖,在苦痛中寻找希望。

如上所示,弱者变强的“内因”有两点:一是勤自锻炼,二是乐观的心态。二者都来自材料,但有主次轻重之别。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用“主要源于……还源于……”句式衔接,并在篇幅分配上有明显区别。当然,如果只分析“勤自锻炼”这一个“内因”,也可以只致力于这一点进行充分论证。

(2)“内因”为主,“外因”为辅

【例4】一个国家由强变弱,可能是受到了天灾人祸或某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不懂得居安思危,自恃强大而滥用其强。例如,幅员辽阔、兵多将广的元朝,不可谓不强大,然而它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穷兵黩武,统治不足百年就分崩离析;再如,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作为19世纪世界头号强国,可谓风光无两,但因为奉行殖民霸权,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最终导致自身解体。可见,强者并不恒强,逞强必将变弱,守弱方可守强。

如上例分析国家由强变弱,用“固然……但……”句式先写外因,一句话点到为止;接下来集中笔墨,以“元朝”和“日不落帝国”的衰败教训论证内因,得出不“逞强”,需“守弱”的结论。这样表述,思维严密而又突出重点。当然,内外因分析的位置不必固定,学生也可以先分析“内因”,最后简要论述“外因”。

综上,通过分析考场作文材料形成因果意识,建构原因思维,引导学生将这种思维外化成为文字,采用适当方法合理安排“原因分析段”的结构,使其论述透彻、逻辑严密,成就考场作文的清晰文脉,是本文探讨的目标所在。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强者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天生强者 固铂升级版DISCOVERER AT3家族轮胎体验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分分钟搞定英语口语教学
与孩子们共勉:做个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