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发展与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向

2022-12-27徐晶晶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内容

徐晶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当下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农民以更便捷的智能手机、更快的网络速度,更便宜的网络费用参与到短视频的观看和制作之中。有关数据显示,将近九成的中国网民在使用短视频软件,抖音、快手、秒拍、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软件及其短视频的使用率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短视频软件的普及催生了乡村文化的新形态、改造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短视频的发展及其特征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视频行业逐渐崛起一批优质UGC制作者,微博、秒拍、快手、今日头条等短视频软件或平台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目前,短视频改变了以往互联网产品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的发展路径,而是将受众定位成普通大众,以内容简短方便阅览、海量资源个性推送、双向互动趣缘聚合等特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越来越受到农民群体的喜爱。

(一)内容简短方便阅览

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短视频让农民相对摆脱了文字对于他们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束缚,使得他们对于知识的汲取从原来生涩困难的书籍阅读向娱乐轻松的视频浏览转化,乡村文化开始由印刷纸质文化向数字视频文化转变。短视频以更为简短、更为碎片化的形态改变了广大农民原有的休闲娱乐方式,他们只需要动动手指,源源不断的内容信息就会出现在他们眼前。短视频内容简短、方便阅览的特质,让农村居民可以利用等车、吃饭、短暂休息的碎片化时间来观看文化内容。短视频平实的故事、简洁的表达能够给农民带来良好的使用感,简短精悍的内容更契合了农民碎片化的娱乐与学习的需求。

(二)海量资源个性推送

短视频对使用者的技术门槛逐渐降低,不同人群都可以便捷地使用短视频软件进行自我展示。农民作为传统媒体中的弱势表达群体,也可以利用短视频软件或平台记录和展示自我,迎来了表达契机。短视频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的知识丰富,平台中海量资源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信息资源的获取需求。短视频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文化信息传播形式,在海量资源中短视频平台通过追踪用户的网络数据行为,分析用户的习惯与偏好,进而推测出用户的需求,再将筛选出的相应资源信息推送给相应的用户,通过精准个性化的推送方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信息内容传播的精准度。个性化的推送和服务可以让农民群体轻松地利用短视频软件学习科学农业知识、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吸收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不断提升现代化品质生活。

(三)双向互动趣缘聚合

有别于微信、微博、QQ等传统社交软件,短视频不是建立在熟人圈层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爱好之上的社交媒体。广大农民可以自主加入感兴趣的话题,突破原本相对固定的人际关系。依据自己的兴趣发布短视频吸引其他志同道合的网友加入,以短视频内容为中介,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趣缘聚合。短视频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文化信息的属性,用户在观看过程中会发生点赞、评论、转发、关注等双向互动的行为,长期积极正向的互动用户之间会建立信任产生情感,进而这种情感价值后续可以向资本价值转化,引发实物消费行为,产生网红直播带货现象。可以说,短视频双向互动趣缘聚合的特征为乡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农业品牌的打造、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不断助力现代农业生产、传播乡村文化,让新时代乡村生活能够更真实、更多元地呈现出来。

二、短视频对乡村文化带来的现实挑战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短视频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自我表达的障碍。但是它在解除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在理念、认知和行为上的约束的同时,也产生了教育主客体界限的消融降低了话语权威,知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消解了话语逻辑,社会娱乐化盛行淡化了话语认同等问题,为乡村文化的积极正向发展带来了现实挑战。

(一)教育主客体界限消融降低话语权威

短视频在发表观点、传播文化方面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低成本、更及时和匿名性的特点,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群体的文化表达和传播的权利,让每个农民都有机会参与到文化传播的过程之中,成为“发言人”,文化信息源由以往的固定单一向灵活多元转变。文化传播的主客体关系逐渐消融,让原本相对固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模式被打破,文化教育者不再是文化传播发展的主导者,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向主体间平等、自由地交流转变。农民群体在使用短视频的过程中,既可以是影响他人的主体,也可以是受影响的客体。但由于文化传播主体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文化教育主客体界限的消融会造成一些错误或虚假信息传播的失范行为。农民群体在文化资源的输出和输入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但是这一定程度上也会让辨别能力较弱的农民群体受不良文化信息侵害的概率逐渐增加。

(二)知识的碎片化传播消解话语逻辑

短视频在短时长内输出高密度的文化信息,必然会导致一些内容的碎片化表达和简单化解读。抖音中“一分钟看土地改革”“两分钟了解杂交水稻”等话题虽然短小精悍、风趣幽默方便农民理解,但是“短平快”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压缩了文化知识的理论性和思想性。且受欢迎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带有可复制的属性,拍摄者不需要对视频内容、表达形式、音乐艺术有较高的修为,只需使用短视频软件中固有的模版表演固定动作,阐述类似故事,使用相同音乐即可,同质化的内容表达抹杀了乡村文化的个性化特质。浅显易懂却如出一辙的影像资讯不需要人们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深层次思考,只需要被动地接受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感性信息即可。长此以往会让人们形成“浅表化”的思维倾向,速食化的信息接受模式会让人们形成惰性思维和简单逻辑,不利用一定理论高度和逻辑深度的文化理论信息内容的传播,即便传播了也难以被大众所接纳。

(三)文化内容的娱乐化淡化话语认同

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资本紧密连接,资本能够为优质短视频内容营造良好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具有逐利性。当短视频内容追逐资本,短视频功利化的价值逻辑就需要它迅速地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和变现能力。令原本积极正向的“三农”短视频内容就出现异化,“好玩”“刺激”“娱乐至上”的价值取向成了文化信息传播的隐性标准,为迎合大众消费偏好“三农”短视频中就会出现夸张的表演、低俗的内容以及同质化的形式。部分“三农”短视频制作者忽视了自身肩负的道德底线、价值认知和社会责任,造成了一系列伦理危机及网络乱象的产生。娱乐化盛行的思潮借由短视频平台传播和蔓延,为“三俗”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和氛围。尤其在广大农村,娱乐至上的文化传播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农民群体的价值取向,引发了文化价值失序,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窄化了乡村文化的发展路径。

三、短视频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现如今,短视频能够贴合大众的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模式和习惯。只有补足制约短视频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以理念为先导引领短视频守正创新,以质量为保证优化短视频内容供给,以技术为依托管理短视频话语表达,才能让“三农”短视频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

(一)理念向度:以理念为先导引领短视频守正创新

短视频作为最火暴的文化形态和媒介景观,是个体力量、媒介技术、经济资本有机整合的结果,是内容发展与资本利益互惠共赢的产物。我们需要直面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迭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理念为先导引领“三农”短视频守正创新。“三农”短视频作为展现乡村风景、农民生活、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需要与传统媒体一起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人们若终日沉迷于轻松诙谐的娱乐消遣中,将娱乐消遣作为精神文化的麻醉剂,只会造成精神世界的“荒漠化”。面对短视频平台内的碎片化、逐利化、泛娱乐化现象,“三农”短视频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主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三农”短视频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引导“三农”短视频主体将自身的利益需求和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契合,最终为实现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精神力量。

(二)内容向度:以质量为保证优化短视频内容供给

在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受到了质疑,有些人开始追求流量为王、产品为王、技术为王等。但是,笔者认为,内容为王仍然是新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短视频内容仍然是打动观众的第一要素。因而,推动“三农”短视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作者把握好内容的思想性和价值性。首先,创作者需要处理好“三农”短视频中“时长”与“质量”的关系。短视频时间之短、质量要求之高,就需要短视频制作者能够明确地把握主题、精巧地设计形式、精准地表达素材。其次,创作者需要处理好“三农”短视频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短视频的内容表达上,要积极推广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数字时代和乡村文化振兴的新风貌。在短视频的表达形式上,要讲究叙事技巧,多创作内容积极,能够激发乡村文化价值共识的作品。同时“三农”短视频的制作还要兼顾短视频在制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容完整性和形式碎片化问题。最后,创作者需要处理好“三农”短视频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感性的情感表达比客观理性的实情阐述更能感染受众,引发观众对于乡村文化产生情感的共鸣。主观感性内容是短视频传播语境下创作所必需的,但在主观感性表达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内容的客观真实,用真实的乡村生活内容来触动受众的心弦。

(三)方法向度:以技术为依托管理短视频话语表达

随着短视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能够多维度、多视角地呈现乡村生活,拉近农民群众与传播媒体的距离,在加深社交深度的同时实现社交价值的变现,技术的进步推动短视频内容生产由“量变”向“质变”飞跃。在一切皆为数据、一切皆可测量的技术模式下,技术的使用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和程序。短视频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推送,是建立在充分测量用户各项使用指标基础之上的,但是在优化个性推荐算法的同时也需要展现人文关怀。科学技术是客观中立的,但掌控短视频技术的主体是有价值偏向的,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技术需要以人为本、从人性出发,保护人的尊严和主体权益,通过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保护机制来实现对用户隐私的有效保护。与传统电视媒体层层管理、严密审核的机制不同,短视频软件作为一种新媒介具有发布作者多、内容更新频率快、涉及领域广等特点,是一种先放行、后审核的后台监察管理模式。因而,提高短视频环境治理效率需要以技术为保障,引导专业技术团队力量介入,形成专业稳定的内容审核队伍,建立明确的审核权责,提高内容监管的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主要内容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