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蚕宝宝造个窝

2022-12-27毛秋娟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设计图蚕宝宝数学知识

文|毛秋娟 李 鲤

一、项目缘起及驱动型问题

同学们在校外捡到了一盒被丢弃的蚕宝宝,蚕宝宝放在一个简易的折纸盒里,同学们担心过几天气温下降,想给它们造个窝。结合数学知识开展的“给蚕宝宝造个窝”项目化学习活动就这样诞生了。

二、项目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计

1.数学学科目标。

(1)了解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与特征,感受一些常见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设计图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模型。

(3)在制作模型过程中,认真观察,迭代出更优质模型。

(4)经历收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积累统计活动的相关经验。

本项目在达成数学学科目标的同时,落实几何直观、应用意识、空间观念、数据意识四大数学核心素养。

2.其他学科能力与品质。

(1)在设计图纸、制作模型、绘制数学小报等过程中发展美育。

(2)在制作模型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选择及制作发展科学素养。

(3)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

(二)学习任务设计

任务一:设计图纸。

小组成员每人画一幅设计图,投票选出最佳方案作为小组设计图;也可选取组员的部分优秀设计,重新组合设计图。

任务二:制作模型。

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选择材料做出模型。

任务三:观察迭代模型。

通过观察,不断修正设计图,迭代升级模型。

任务四:汇报评选。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和作品,讲述作品设计要点、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用到的数学知识等。全班分别投票选出在美观度、数学知识运用、汇报表达三个维度的优胜小组。

三、项目实施

第一阶段:设计图纸

小组成员每人画一幅设计图,投票选出最佳方案作为小组设计图;也可选取组员的部分优秀设计,重新组合设计图。

第二阶段:制作模型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准备的材料开始了紧张的制作。有些小组用一次性筷子做支架、有些小组用纸板、有些小组用热熔胶作为粘合剂,每个小组都在用心地制作模型,同学们都说现在的自己就像是一个工程师。

第三阶段:观察迭代模型

模型终于做好了,同学们互相欣赏别的小组作品,有些小组发现自己的模型不够美观,于是开始给模型作画、贴漂亮的贴纸。有些小组发现自己的模型过于简单,于是开始升级部分设计和模型:有给蚕宝宝做个凉亭的、有给蚕宝宝做个爬爬梯的、有给蚕宝宝做走廊的。经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的设计图和模型终于完成了。

第四阶段:汇报评选

小组分别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和模型,并讲述作品的用途、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用到的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运用维度评选时,同学们一起寻找了此次模型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在制作屋顶、支架、楼梯。在设计图纸和制作模型时探索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内角和的奥秘。同时在模型中找出了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学习并回顾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寻找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感叹数学知识原来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应用!

四、项目成果与评价

本次项目化学习主要的成果有设计图、制作的模型、条形统计图、在每个阶段写的收获以及数学小报作业等。

此次项目化学习采用多元评价主体(自评、小组评、师评),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图纸设计、积极参与模型制作、积极迭代升级模型、积极展示小组作品、积极参与投票统计、数学小报)进行评价,激励了学生在整个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热情。

五、项目成效与反思

本项目最大的成效是将生活实际问题由数学学科引入并得到解决,使学生的学习从书本落到了实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都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的语言表达,这样的数学课同学们喜欢并给予好评。

猜你喜欢

设计图蚕宝宝数学知识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蚕宝宝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美国拟建漂浮城,可环游世界
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