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峰会难以抵达的正义

2022-12-22陶恺

看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环保主义者巴基斯坦气候变化

陶恺

2022年11月20日,埃及沙姆沙伊赫,第27届联合国气候峰会闭幕式

11月中下旬的国际社会,有两个“战场”备受瞩目:一边是11月21日世界杯赛事在卡塔尔打响,一边是11月6日到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气候与足球,会议与比赛,似乎本不该相提并论,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过往“踢皮球盛况”略知一二的人,将对这个联系会心一笑:与会国对于气候、环境、经济的议题彼此推诿,就像足球比赛一般布控防线,计算着承诺、付出与收益的正负。

在本次气候大会的“脱碳日”,来自小国巴巴多斯的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特别顾问哈特提出:淘汰化石燃料势在必行,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援助以实现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

事实上,关于发达国家是否弥补、如何赔偿气候损害的博弈,已纠缠多年。

从1995年起,连续27年,气候大会都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轮换举行,今年也不例外。与世界杯临近的这场气候大会,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每年的例牌,议题或效果可能都不算新奇。

但在世界经历了政治、军事、卫生、环境等多重震荡之后,今年的气候大会忽然变得存在感突出,两周的交流与谈判也吸引了多方眼球。例牌变成了特别,让气候大会承载了诸多期待。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从年头到年尾,无论是非洲之角面对的40年来最严重干旱、美国西部1200年以来的最罕见干旱、澳大利亚多达四次的洪水危机,还是欧洲被致命热浪舔舐,极端气候总是如影随形,让世人很难无动于衷。

新冠疫情带来的持续经济下行,让人类走向清洁能源、寻求气候保护生产方案的脚步慢了下来;俄乌冲突短期内依旧看不到结束的表征,因这场冲突而起的能源战,更让依赖俄罗斯的欧洲国家走入了能源窘境,原本承诺的能源转型、气候友好一类的展望,在生存面前变得不值一提。

无论是大国与大国、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任何一种排列组合内的彼此信任与合作,都在大环境的冲突、小切口的反复中消耗殆尽。

气候问题从不只关乎温度与天气,也不仅仅是讨论单纯的环境问题。气候大会始终是一块绿茵场,上演着各国政治博弈的赛事,但今年,在天气、疫情、冲突的多面夹击下,国际社会或许都到了必须向气候大会倾注目光的“至暗时刻”。

对于声量极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欧洲发达国家在冲动地对俄能源制裁后感受到的酷热或严寒,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已经是一种“凡尔赛”式的喟叹了。对于来自巴巴多斯、乍得、索马里,甚至主席国埃及这样的国家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至暗时刻”早早就开始了。

气候大会始终是一块绿茵场,上演着各国政治博弈的赛事。

索马里人、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亲善大使萨布丽娜·艾尔巴

在这次与会环保主义者的表态里,我们能看到那些聚光灯外的小国,正在忍受怎样的气候危机。

来自乍得的一名环保主义者说,在乍得,许多人因洪水、干旱而死亡,一些生活在太平洋地区的人们,更是因为海平面上升流离失所。对于她和她的家园而言,气候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眼前生命的陨落、无家可归的彷徨,更是对未来的绝望。

索马里人、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亲善大使萨布丽娜·艾尔巴也在一场记者会上,描述了本国面对的气候危机:连续4个没有雨的雨季,让索马里陷入了40年来从未有过的、颗粒无收的窘迫。由于工作身份,她比一般的环保主义者想得更远:包括索马里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只能独自面对恶劣气候的侵袭,势必产生更多牵涉粮食安全、贫困、流民、犯罪的问题。

这些针对发达国家、展露伤疤般的敦促,是希望追讨一项早在13年前便确定下来的“赔偿金”:13年前的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做出了承诺:到2020年,每年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其使用新的技术手段适应气候变化,并通过这种“赔偿”方式“反求诸己”,最终达到节能减排、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苗头的目标。

但显然,13年过去了,每年共同调动“1000亿美元”的承诺从未兑现,发达国家依然坐享属于自己的财富,只留下发展中国家在金钱、技术的困顿中独自打转。

埃及政府自确定成为第27届气候大会的“东道主”以来,便期待一场“真正的非洲会议”,为发展中国家谋取福利,充分探讨损失与侵害,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再次坐下来充分谈“赔偿”。

2022年巴基斯坦洪灾

2022年巴基斯坦洪灾

发达国家确实坐在了谈判的圆桌上,但表态极为含糊。

今年谈判開始的第一天,与会代表就达成了一致:可以再次讨论富裕国家是否应该给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贫穷国家补偿—能够被提上官方议程,已然是重要的一步。与会环保主义者甚至有了更多乐观的期待:新冠疫情、局部冲突是否软化了发达国家面对世界的态度?既然“全球流行”的新冠可以让各发达国家毫不吝惜地掏出数万亿美元用于医疗、提振经济,那这一次,“同此凉热”的气候问题,不也正是需要共同面对的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消失的1000亿美元”一般难以兑现的伪承诺,还是开始浮现。

发达国家确实坐在了谈判的圆桌上,但表态极为含糊。专注选举的美国总统拜登,一面陈述着美国作为大国定然会履行职责,一面拓展油气开采,声称是俄乌冲突临时背景下“不得不”的选择。欧洲国家更是以“国内有更紧迫的事务”为由,在谈判中如同隐形—欧洲一直是推进气候举措的“优等生”,但天然气的匮乏让它原形毕露。

主席国埃及为这次大会推出的口号是“一起为落实”。埃及呼吁各国脚踏实地、兑现既有承诺,也不断转换语气,希望将“赔偿”修正为“共同促进”,扭转过往受害者与施害者的固有关系,让世界回归共同面对的对话氛围。

但汹涌的气候恶化浪潮,可能等不及见到1000亿美元、等不及人类慢慢梳理语言、从战争与疾病中找出头绪了。

今年,巴基斯坦发生了罕见大水,巴基斯坦外长这样形容这场“天灾”:“今天,3300万巴基斯坦人正在以他们的生命和生计为大国工业化‘埋单’。”他呼吁,要求那1000亿美元落实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是要伸手向发达国家要慈善、要施舍、要援助,而是要“正义”。

这次,正义,会来吗?

猜你喜欢

环保主义者巴基斯坦气候变化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支票簿环保主义者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你,站住
塞浦路斯 帕福斯
“鼠”满为患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