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探究

2022-12-22榆中县自然资源局岳杨成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用地村庄

榆中县自然资源局 岳杨成

在当前我国村庄发展状况日益改善的情况下,对村庄用地的规划设计要做到科学化、理性化,运用评价与反馈、高效控制等手段来处理当前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施土地利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尤其是要在改善村庄环境、项目建设、交通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健全的配套设施,同时还要注重保护村庄发展,要注重发展和保护相结合,促进村庄生态环境与经济共同进步。

一、村庄规划的重要作用

村庄规划是我国“5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首先,确保村庄高水平的规划十分重要,重点是确保村庄地区的合理利用,避免村庄产业发展中土地资源短缺,从而确保土地总需求和土地平衡,对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由于我国现实状况十分复杂,存在着诸多矛盾,因此,在实施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必须要与相应的计划进行有效协调,不然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要根据现有的数据,结合实际,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制定村庄规划,减少在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为村庄规划的实施和项目的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还可以确保村庄规划和建设符合国土空间需要,防止村庄在进行各种规划和施工过程中产生浪费,从而提高村庄区域的利用效益,为村庄规划和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充分的用地[1]。

二、村庄规划特点

(一)准确的资料

由于资料采集方法的差异,使得资料的精度难以保证。规划编制技术人员须驻村开展详细调查,在深入了解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开展规划方案编制。要综合应用相关部门已有工作基础,充分吸纳村民代表、本地乡贤能人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全过程规划工作记录,保障规划成果质量。目前,村庄规划中普遍采用大尺度测量的现况地图,大尺度地图可以有效地改善数据的连贯性。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特别是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建设用地指标,需要确保资料的准确性,以确保村庄居民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可操作性强

村庄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的项目,涉及区域开发的位置、产业的选择、区域划分等。其中包括土地、基本农田、村庄居民点等的保护与维护。要使村庄规划高效可靠,就必须把规划作为清晰的发展方向,全面掌握村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各级政府政策要求。收集内容需全面,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区位交通、自然环境、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历史文化、现行规划和政策文件等内容。必要时应及时补充完善收集内容并根据具体的规划方法加以实施,从而提高规划的实用性,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国土空间规划对村庄规划的影响与要求

(一)对村庄规划的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是乡村规划的依据,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合理地处理好村庄地区的发展和环境问题;新规定包括合理利用和批准用地,以降低人为破坏行为。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必须对耕地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地区特征,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依据上位规划和村庄分类成果,充分考虑村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合理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明确村庄近、远期发展目标。

(二)对村庄规划的影响

在实施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村庄发展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向,同时要注意村庄发展、经济发展、土地开发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在经济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要保证不以生态为代价,对用地进行分类,对用地进行合理划分,对用地的使用审批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对村庄建设要做到精准。

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现状

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的迅速发展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指出,要实施村庄发展战略,突出村庄问题、农民问题、村庄产业问题和生活条件问题,真正实现村庄振兴,村庄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改善居住区的居住条件,有效解决农民的居住空间和居住条件问题;二是因地制宜,挖掘和振兴村庄特色产业,兼顾历史文化遗产,带动村庄生产和发展;三是,坚持以“底线思维”为依据,坚持以“生态和谐”为核心的村庄生态保护模式;推进“五位一体”,以“多规合一”为指导,科学合理、完善、绿色村庄发展蓝图。

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一)各编制机构技术水准不高,无法保证成果质量

当前,我国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中,面临着制约村庄建设的制约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家政策都是为了促进群众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村庄规划,并没有制定科学的、严格的法规,这就造成了很多非正规的规划队伍和组织,在没有接触到村庄规划的时候,就直接投入编制工作,致使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编制质量[2]。

(二)各地区对村庄规划的困惑

目前,在制定村庄规划时,必须要获得详细、准确的村庄计划资料,而许多地方的村庄居民对村庄规划的理解不够,对村庄规划的目的和功能缺乏清晰的理解,从而使村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无法起到推动作用。

(三)部分地区尚未出台相关标准指南

当前,许多地区对村庄规划和规范制定不够清楚,不能适应当地的具体要求,有的地方村庄规划与现实相抵触,使其在实践中无法落实。此外,在原有的规划体系下,村级规划的性质、领导单位、类型和方向是多样的,如原国土部门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建设部门的新村庄建设规划等规划村庄景观重建等。此外,各地制定的规范和技术标准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导致规划目标、基础、用地空间分布、控制规范等方面的矛盾,导致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和整合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整合。比如,一些省份已经制定了指导意见,但是有些省份并没有对此进行规定。此外,在编制指南的深度上也表现出了差异。

六、村庄规划编制的空间规划思路

(一)确立分类思路

在进行村庄土地分类时,要有清晰的归类,将用地分为居住用地、服务用地、工业用地等,对于本身的规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等必须要切合要求进行保护,而农用地和生态用地等保障必须要提前预留,并切合不同村庄的实际生态差异。对土地分类的准确分类要按照分类标准、建设需求和多项标准的要求来综合考虑,对土地的各种性质要有统一的代码来表达,确保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在基本类别划分完毕后,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衔接性的调节与优化,同时也可以对土地计划的编制进行比较,从而使得土地的实际开发与施工相适应,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参照。在进行土地分类时应注意用地施工与细节问题,并从具体的规划层面进行具体的处理[3]。

(二)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村庄的发展是国家和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积极解决村庄、农民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与各地的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加强对村庄规划的监管,使村庄发展的各项政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策要做到协调村庄发展的目标,主动贯彻落实上级规划,确定发展与保护等方面的目标,严格遵守基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确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规模、标准等。建立覆盖城乡、利益共享的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制度体系。合理安排村庄房屋布局,科学确定用地范围,按照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传统与保护、产业发展空间、村庄保护等进行村庄建设规划。通过严格审查和严格控制,发放乡村建设许可证,村庄规划受到严格控制[4]。

(三)完善技术统一

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下文简称“三调”)的行政村界线为规划范围,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51号),细化现状调查和评估,统一底图底数。底图数学基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 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村域采用与“三调”成果一致的比例尺底图和1:5000-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数据,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地籍调查数据、正射影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及地理国情监测、地质环境、林草、矿产等专项自然资源调查为补充;重点区域(村庄核心区、农村居民点、建设空间布局等)规划用图,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和要素负载量,采用 1:500-1:1000现势性好的数字地形图(数字地形图测绘需延伸至规划线外100米),并以农村地籍调查、农房调查成果为补充。

在底图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建立统一的要求,以一幅地图覆盖当地发展需要,并严格执行规范问题,并随时对现实情况进行更新和修正,使得底图模式更为科学、合理。在底图上要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整合,便于管理者迅速了解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发展需求和特征编码,避免重复阅读造成的麻烦。针对基底图中标度规格不一致的问题,可以采用辅助绘图的方法加以改进,尤其是在普通地区,居住条件比较好,必须是1:500,而在更大的地区,可以采用1:1500-1:2000的比例尺,这样可以提高底图的设计速度。每个地区的详细资料都是先去现场调查得到的,不能随便填,以免耽误以后的发展。在绘制好底图后,要使用评价系统进行检查,主要涉及边界融合、数据获取等。

(四)从单一的村庄规划到多方位的空间规划转变

在新社会和经济制度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步伐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面对日益复杂、变化的市场,村庄经济若不能适时地进行调整与革新,最终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击垮。唯有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策划,方能走在业界前列,并能起到带头效果。在整个计划过程中,要及时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正面的调节,以保证当前生产和管理方式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从而增强村庄竞争力。所以,整体规划要突出全方位、精细化等多方面的考核,坚持“稳定发展”方针,充分关注村庄经济发展,并制定出最优实施计划。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应注意设计的实用性,充分运用已有的建筑面积,并进行科学分区。与此同时,应重视公共用地的使用,加强对空间的定量评价,保证特定的执行计划与居民实际生活需要相一致。夯实基层,建设现代新市镇,加强基层建设,加强养护,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形态进行整体统筹。

(五)公众参与管理

在编制村庄规划时,不仅要从发展要求和顶层设计出发,还要结合村民和村委会的建议,制定出更为科学、可行的发展计划。村委会和规划者需要事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采集村民对于城镇化、村庄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宅基地、农宅建设、村容村貌等各方面的诉求,分析确定村庄发展需求和重点,建立村庄发展需求台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规划中来。规划者要做好现场调研,搜集数据,采取驻村形式,了解地方发展需要,保证规划方案能更好地满足村民需要。在收集村民们建议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村委会协调,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有些大学和社会组织也可以融入村庄规划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村庄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六)发掘村庄文化特点,保留村庄文化

一些地方在发展村庄经济过程中,由于环境破坏严重,盲目模仿别人的施工计划,对此相关单位要采取积极措施,改进管理措施,强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生态环境的原貌和独特景观特色。同时,通过引入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产业,保持本地传统文化,建设具有地域特征的村庄经济。

(七)因地制宜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在新时期,要实现区域经济创新与发展,必须把空间规划工作做好,以促进地方稳定发展。要在上级规划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种种缺陷,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要避免当前的社会矛盾,必须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出科学化、标准化的村庄规划制度,才能为村庄发展提供一条合理途径。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试点,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深度分析,并根据现行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计划,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在最后规划思想下,确定发展方向,搞好整体控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均衡、土地资源合理使用、乡土文化保存和乡土景观。在不毁坏土地、林地的前提下,做好区域设施的维修,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为区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地基。我们要坚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本地人民的生存环境,促进村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为未来村庄发展制定完整的、高标准制度[5]。

(八)资料技术的运用

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可以很好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进行更好的评价。利用大范围的海量资料收集,可以对已有的土地与环境承载指数进行检测与验证,从而得出更为科学的发展与分析结论。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可以实现对村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控制,并针对不同地域的地质状况进行有效的协调,使现有用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也使经济发展与环保得到充分协调。在大数据技术下,区域计划可以根据活动强度、联系和偏好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运用相应的顶层结构来进行现有的计划测量,通过对各类形式指标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村庄规划。

七、结论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村庄建设应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在现有村庄发展有关准则的指引下,有重点地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要进一步细化分类,统筹谋划,强化编制单位,提高总体水准。在实施计划的同时,要明确工作目标,发现问题,制订实施规范,提高当前规划人员的整体素质,重视技术和方法的引导,制定统一的参照准则。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用地村庄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村庄在哪里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