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智能党建:智能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2022-12-22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申娟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智能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申娟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有百年历史,现如今是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自主的历史。基于此,国家战略强调纪念建党百年、筑牢红色基因,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和科技的融合运用,让智能党建迈向常态化发展。主流价值传播与社会舆论导向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媒体事业的重要内容,当前处于智能技术推动下的智媒时代,技术的进步推动主流舆论工作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媒体时代如何使党建工作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让主流舆论在多维信息传播渠道中抢占入口主动权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场景嵌入是智能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推动舆论格局革新的多主体嵌入外的又一嵌入形式[1]。将智能技术嵌入到党的建设、党务工作中,通过虚拟场景构建、互动功能设置、数智云端管理等方式融入党建日常中,不仅能再现无法重演的历史,让党员群众感受一个无法去到的时代,也能形象地解释现实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党建工作和主流舆论传播场景化、智能化、互动化。智能媒体与党建的协同应用,既提升了党建工作效率,为党支部协同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新平台,也为有意蕴的主流舆论传播发挥效能。

一、智能技术,激活党建“温度”

运用AI技术和算法模型修复旧照片和历史影像,唤起群众记忆,带来情感上的交融。交互技术将静态照片转换动态视听效果,搭建对党的“表白”渠道,让网民情怀轻松落地。智能媒体创造新产品以站位人民角度,用智能技术打造“有情怀、有温度”的党建格局。

(一)智能修复影像,打造群体怀旧场域

智能修复影像是基于智感超清的AI技术和算法模型处理老旧照片、影片中的脏点、霉斑、水渍、褪色、模糊不清等缺陷,实现画质、像素上的焕然一新。2020年5月,一位北京青年在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上传了两段AI技术修复的百年前北京影像,引起网友热烈讨论,因此影像档案修复开启了新篇章。视频平台设置经典电影修复版独家放送专题,例如修复之后的《山河岁月》以及移动视频端上线的经典老电影《红高粱》《我的1919》等多部老片,观影人次超1200万,让濒临消失的老电影重现荧幕经典。影像档案的修复带动历史景象钩沉、引发历史回忆,促发个人回忆向群体回忆生产,并创造了一个公共怀旧的场域;通过揭露、唤起、强化历史记忆,可抵抗社会习惯性失忆、集体记忆偏差等现象;揭露历史真相,缅怀革命先烈。影像修复带来历史、文化 、情感 、记忆的回归与交融[2],让主流思想入脑入心。

新时代背景下,更应转变传统党建思维,充分发挥情感价值导向。革命老照片、影音档案承载着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特殊经历,抑或是一个区域、民族的地方文化缩影。运用好影像档案的珍贵价值发扬党建引领作用,在传播策略上,一方面发挥地方特色文化档案的输出效果,例如:少数民族的服饰蕴意、特色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族地方文化的产出,能激发原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乡土情怀;另一方面花工夫修复地方红色历史影像,如革命阶段的纪录片、革命战士的个人阐述等红色资源。针对性地创制有情感温度的主流舆论,全力打造“有情怀、有温度”的党建格局。

(二)AI虚拟交互,重视个体情感表达

智能技术赋能人民爱党情怀落地,由此推出的全民接唱、向党“表白”活动:AI秀·唱支红歌给党听,运用AI虚拟交互技术,无须本人到场,仅需静态照片为蓝本与选定主题相融合,就能利用技术实现开口唱歌的动态视听效果。活动一经推出,多位来自政界、商界、学界及一线劳动者一起唱响红色经典歌曲,并带动众多网友热情参与。这场AI秀站位人民角度,让爱党情怀轻松落地,实现了红色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获得各界关注好评。AI虚拟交互技术作为一种角色转换技术,致力于让公众担任党建工作的主创者,发挥积极性主动唱响革命时代的声音,也真正让革命精神扎根心中。

当前,舆论主阵地已转向移动互联网,要进一步促进主流媒体工作,需统筹移动端,打造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沟通平台。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3]。以往的党建工作中,都是政府或者公务人员作为发起人引导工作的进行,而人民只是活动的参与者、转发者、评论者,发挥空间的限制也缔造了传播效果的热度不高。这场“唱支红歌给党听”的活动不仅是一场爱党活动,也是一场全民传唱的短视频征集活动。主流媒体在保证原创视频产出的同时,也应引入UGC、PGC等内容,这就需要适当给予创作权限,降低参与门槛,让这个庞大的群体主动创作作品,成为活动的体验者、引导者、传播者。“唱支红歌给党听”活动再次印证了主流舆论的报道,需要适当放下自身身段,设置低门槛参与方式,切实做到与网民拉近距离,提升互动感,无论是老人小孩、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自行参与接力,即使是唱歌不好听、五音不全者,也可以通过对口型的方式表达爱党感情。这种“智能媒体+党建”所带来的新产品,重视个体表达,从大屏到小屏的轻传播方式,见证着主流舆论工作方式的创新演进。

二、互动化学史,筑牢党建“深度”

智能媒体综合运用智能交互、VR、AR等技术,将主体人融入特定的环境当中,调动用户感官刺激,打破单一的党史教育模式,带来具有现场感、沉浸感的学史体验。通过补偿文字图片式教育中的媒介缺失,筑牢党史学习的“深度”。智能党建体验中心-气味王国体验馆,搭配戴脖式数字气味播放器,还原红色影片中经典场景的气味。气味王国体验馆要比直接观看影像带更能带来主观上的刺激体验,因为嗅觉是能够直接影响控制人类情绪、记忆的唯一直觉系统,当闻到气味时大脑能直接做出反应,加上当下人们长时间接触短视频之后,对仅有视听体验已然无法实现新的刺激感受,因此新增嗅觉刺激从最直观的角度了解特定对象。例如,在观看《信仰的味道》主题气味影片中,能直接嗅到草地、墨水、树叶等气息,在环境的烘托效果中能对现场事物有所感知和互动,也是我们通常说到的切入实际、走向现场。这场互动化的党课营造参观者“身体在场”,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新媒介的发展应用,造就信息世界新的社会场景诞生,其中包含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而“在场”中的“场”就是现场环境,“在” 则是主体(人)正处在这种现场环境中(活动)[4]。因此,“身体在场”是社会场景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在场的意义既是自身存在的显现,也是对现场事物的关注、理解和影响。倘若身体缺席在场,场景的存在将失去意义。智能媒体的引用,就是将主体归入到“场”中,以人在场,与周围的环境作用发挥效能。所以,智能党建体验中心的意义在于通过智能技术将人引入到特定的党史背景中,在场景的渲染下运用智能元素调动五感,弥补仅有视觉反馈、听觉反馈的局限,发挥互动化学史正向效能,筑牢党建“深度”。

三、软硬件升级,深耕党建“厚度”

融入3D、VR等智能技术提升党建硬件设施,用科技手段复现历史故事,布局多维跨维信息传播渠道。运用5G、云技术手段,收录各地红色场馆内容,形成“红色基因库”,让学史者随时随地都能云参观各地场馆。智能媒体深耕党史内容厚度,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一)VR智慧党建沙盘:布局多维跨维信息传播格局

自移动互联网时代起,智能媒介功能日趋强大,用户不再满足单纯的“视觉派”逐渐升级为“享乐派”,不仅希望能够在视听维度上深度沉浸在内容之中,同时也希望全面调动其他多维感官机能[5]。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仅限于内容上的复刻延伸,也开始聚焦在场景体验的过程中,党建宣传从互联网+跨越到VR+。VR智慧党建沙盘是一款灵活性强、可塑造性的智慧党建产品,由多个沙盘主题、外界显示屏、操控令牌、互动软件结合为一体的学习操作平台,可以多屏幕间互动,也可以与其他智慧党建设备联合运用,占地面积不到3平方米,却能够拓展虚拟阅读场景达到几十万平方米的效果。体验者在选定一个主题后,通过放置令牌就可启动展馆内容、操纵令牌的平移、旋转,从而实现展示内容及交互与裸眼3D场景,进行沉浸式学习,使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爬雪山、大渡河等场景,提升党建科技感,让观看者参与到信息场景的构建过程中。沙盘产品还有自定义展厅和签名墙功能,可以依据用户需求建设属于个人的红色展厅,在用户参与到信息场景建构的同时,亦可以影响甚至主导场景的建构过程。不仅突破空间界限实现全方位学习党史,也着力提升学史空间中用户的具身性感受和场景化体验。

时代的变迁也带来行业的变革,主流媒体加快与当下时代信息传播新业态的融合发展,首先要推动多维信息内容生产,VR智慧党建沙盘便是主流媒体从“沉浸式”内容生产向“沉浸式”场景构建迈进;其次是软硬件研发,打破先前因应变不足而被动交出信息点击入口的主动权。当前,国内诸多科技公司、科学研究院也都在研发与智能传播业态相关的信息终端和应用程序。对主流媒体来说,也应加强与科技公司、科研院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和应用能利于自身传播的关键技术,结合自身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研发智能硬件终端及软件应用程序,在变局中开拓新机,布局多维跨维信息传播渠道,抢占信息入口,用全新的数字化智能技术(VR/AR/AI)从深层意义上来呈现党建文化的厚度。

(二)红色云展厅:构建“红色基因库”

运用5G、云技术将各地红色场馆等党建党史内容系统性收录,用实景拍摄和3D全景成像技术将线下展馆1:1真实还原至线上,深耕党史厚度,形成“红色基因库”,实现将党史移动听、线上学,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党建展馆。由高校、政府和企业联合发起的“红色云展厅”,是储存、展现、联动红色资源的重要工具,也是党政教育中“活着的文物”。红色云展厅将单个革命纪念馆打造成相互连通的传播矩阵,以更全面、系统的姿态展示党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彩的党建成果。此外,项目线上运用扫二维码生成海报、掌上数字书架等多种融媒体手段,对项目成果进行分发、推送适配内容,线下开展“红色云展厅”进校园一系列活动,将来自各地展厅背后丰富的红色记忆展现在课堂、班级上,让全校师生一起重温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深切感受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党史教育不能停留在党员、群众被动学,而是改变传统方式通过年轻化的叙述、情感化的展演推进主动学。运用现代智能技术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深挖红色文明资源的潜力,推动革命纪念馆的数字化转型,将历史文字和图片转化为融媒体产品,将各地红色资源汇集至云端,建立可及时升级、可持续传播的红色资源库,让党员群众只要连上网络就能云游全国红色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党史学习教育增添厚度,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红色教育“火”起来[6],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四、一站式管理,发掘党建“特色度”

智能媒体提供云智慧党建框、智能学习屏等智能工具,搭载党建信发系统及会议管理系统,创建智能多端、民生服务、专题学习、后台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党务模式。打造用科技为党务服务的党建特色,第一时间传递党的声音。对于党员群体来说,在各种管理类软件的不断普及下,更需要通过一个终端平台就能获取学习、服务、缴费等各类信息,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下混杂的信息环境中社会大众对于传播方便快捷、稳定有序的期待[7]。但一站式管理平台并不是粗略地将各项功能混合相加,也不是生搬硬套造成貌合神不合的局面,而是要构建顺应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框架,建立以智能产品生产和传播导向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数智党建阵地一站式解决方案”是针对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党建工作量身定制,赋能党务中心、党群中心、党建宣传中心、组织中心等。一站式服务搭建了多渠道阵地,具备多端口、跨屏幕、移动化等特性,加强沟通和交流,可以支持随时随地开展党务工作。依托于智能数据统一平台的党建云图,就像是各党支部及各成员的“身份码”,能可视化呈现支部组织成员、学习情况、党会打卡等数据,实现基层党组织线上管理,也能让支部书记在移动端上就能看到支部的建设效果。

移动端时代善于利用好移动优势,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开通数据线上呈现功能,弥补线下场地限制、距离限制等空间上的难以协调各个地域党建工作问题。建立集成式、综合型管理系统,统筹各社区工作管理,各基层党组织亦能根据工作实际,对党务管理、群众路线、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网上支部、考核评价、信息综合管理和客户端管理等功能进行菜单式的选择,快速构建满足当前需求的党建平台。部分模块还能个性化定制,构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党建工作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是新闻资讯、理论解读、党史学习、党员教育管理、基层生活可视化等功能一机通,是党建文化特色度的深刻体现。

五、总结与展望

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媒体的内容表达方式,展示动态化、个性化、场景化的主流话语内容体系,提升了交互性以提高媒体产品的质量。同时,智能媒体在党建活动中的应用重点从服务转向了内容生产,重视县级层面的党建平台传播能力,借助当地的地域优势和乡土特征,使之成为连接基层群众的情感纽带。随着党建终端的硬件设备升级、应用程序更新,智能媒体为党政教育创造了新智慧空间。数智一体化的平台赋能党务管理,提高其工作效能,助力智能化发展。在二十大之际,智能媒体在垂类领域创新不断,展示了其发展的空间,智能媒体亮点应用将不断渗入常态化党建管理,不断开启智能化党建新时代。未来“智能媒体+党建”模式将成为各级媒体、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向,将会深度融合到基层党建的日常中,丰富党建文化。在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专题中,智能媒体将持续发挥正向效果,引领红色精神传承,做出宣传指向标杆化、示范化。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智能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