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问题思考

2022-12-21筅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王珍

中学数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活动概念

筅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王珍

1 引言

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积极响应新课改政策,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教育方式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中将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在初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2 分层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逐渐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起来,同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得到了积极落实.但是,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不足及问题,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负面影响.

第一,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结合分层教学理念及学生学习能力、状况开展分类工作,并进行针对性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对这一分层教学方式提出了不满,这是由于一部分学习基础及能力较差的学生被贴上了低能力群体的标签,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导致其形成了自卑心理.在此基础上,相同情况的学生之间相互感染,使其厌学心理进一步加重,增加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难度.

第二,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发现、分析、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此方能有效实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中学生的社会经验及社会阅历不多,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实际生活经验时,学生往往难以快速地在实际生活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另外,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往往难以做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主权,最终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第三,分层教学理念下,更为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而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求教师合理进行教学形式、目标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领学生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既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保证学习效率,还应合理创新教学形式及方法,这为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教学压力,也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开展速度.

3 核心素养背景下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

3.1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不同教学任务的制定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进行微课教学与分层教学模式的结合,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分层设计,学生根据自我学习能力及学习状况进行相应学习模块的选择.利用分层设计教学内容的方式,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数学课堂时效性的提升,帮助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夯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如此,既可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优化.此外,对微课教学与分层教学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积极落实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数学成绩的不同层次,于微课视频中进行基础模块、提升模块的安排,需注意保证二者配置的针对性及层次性,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安排.如此开展教学内容设计,既有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使其数学基础进一步加强,也方便后续开展提升模块的学习.例如,在整式乘法(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于基础模块内进行整式乘法特点、类型等基础内容的设计,并应用列举案例的方式进行例证,要求学生开展简单运算练习.完成基础模块的学习后,学生便可学习提升模块内的教学内容,如此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地夯实基础.在提升模块内,要求学生进行复杂的计算练习,从而在促进学生计算速度提高的同时,保证准确率.

3.2 合理设计课前导学环节,逐步巩固提升基础

实践教学经验证实,科学、有效的课堂预习环节可显著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故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供帮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增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沟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思考问题能力的提升均具有积极影响.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可进一步强化;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数学技能可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有理数概念、数轴等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随后进行有理数加法相关内容的学习.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中便已学习了正数与正数之和、零与正数之和的计算,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此作为导学案的引导,逐步引领学生区别有理数与小学所学内容之间的差异,并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列举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生活经验与实际相反量进行计算.比如,赢1个球记1分,输1个球记-1分,要求学生计算小明赢5个球、输2个球后的得分,带领学生将代数和运算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计算过程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运算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生活常理性的问题,往往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新概念的理解,也无法形成法则建立想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进行教学案例的设置,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帮助其自然接受法则.列举分数与分数的代数和计算案例,使学生无法利用生活实际经验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及思考,继而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作用,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3.3 利用概念性同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升,同时学生对数学概念也可形成系统化掌握.在实际解决新的概念问题时,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利用抽象学习及类比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内同化新的概念.在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中,对于部分概念,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概念知识开展同化式教学,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等,可在原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对概念开展同化及掌握,从而实现更为深入的探究学习及应用.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列举实际案例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方程的列举,如4x-32=0,5x2=125,n2-2n=0,x2+5x-6=0,对上述等式展开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上述等式之间差异性的观察,学生在对比学习过程中,可发现其中4x-32=0属于一元一次方程,其他三个等式也均具有一个未知数,同时未知数的次数为二次.至此,教师便可进行新概念的引出,并提出定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也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记忆概念.利用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可发现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速度更快,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充分,还有助于旧知识的巩固记忆.总结概念同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可知,这种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系统地进行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利用层层类比的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应用分层教学,可有效促进各个层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作用.W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活动概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幾樣概念店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有趣的分层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