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作的发展

2022-12-21张筱钒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视域舞蹈创作

张筱钒(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舞蹈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被称为“艺术之母”,其发展与历史的进步和人类变化相伴相生。进入21 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方式,这也对舞蹈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创作形式而言,新媒体技术的引入,拓宽了舞蹈艺术创作的思路,并且在呈现方式上也更加新颖,因此本文针对新媒体视域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媒体与舞蹈艺术创作的内涵主旨

新媒体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之下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与服务形态,载体丰富多样。

例如: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其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容量大的特征,能够打破时间、条件、空间所存在的障碍,使得媒体实现全球化。而舞蹈艺术创作能够通过舞蹈语言、节奏、表情、构图等,塑造更加具有直观性以及动态性的舞蹈形象,从而在舞蹈作品之中能够融入思想感情,能够探索与体现出舞蹈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

二、新媒体艺术与舞蹈创作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艺术是基于科学技术之上所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具有虚拟性与互动性的特征,能够更加全面性地展示出艺术的内涵与价值,而舞蹈艺术创作的目标则是将舞蹈艺术更好地发扬以及传承下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更多的受众群,因此新媒体艺术与舞蹈创作之间实质上是互相支撑的关系。

利用新媒体媒介和先进的技术形式进行舞蹈艺术创作,能够丰富舞蹈内容,提升审美创新性,衍生出不一样的舞蹈艺术形态,有利于其发展与推新。

三、新媒体视域下舞蹈创作的主要特征

(一)突出个性

新媒体的引入,给予了舞蹈创作人员更多的创作路径,拓宽了舞蹈的题材,在过去许多的舞蹈表达主题都不尽相同,而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也激发了创作人员更多的想象力,这也使得舞蹈呈现更加的新颖具有个性。另外,在新媒体视域下,许多创作人员都利用了突破传统反向思维的方式,通过更加近距离和细腻的呈现手法,提升了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

(二)拥有技术

在过去许多的舞蹈作品之中都利用了固定化的舞蹈动作,注重情节叙述与抒情写意,这也大多是受到了舞蹈创作技术局限性的影响。而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赋予舞蹈艺术更加深层次的内涵,例如在创作的过程中应用全息投影、虚拟成像、可模拟化的舞蹈编排软件等,能够方便创作人员尝试不同的风格,在注重作品内涵表达的同时,更能照顾到受众的视觉与情感的体验。

(三)视角多维

舞台是舞蹈艺术的重要载体,在过去,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多维化的视角表达,部分舞蹈和观众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共鸣。而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及传播形式,则能够充分利用舞台空间,将舞美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且结合3D裸眼、VR 等技术,模拟出一些实体的道具,也使得画面更加真实,能将舞台空间与舞蹈构图有机融合,实现多维度的展现。

四、新媒体视域下舞蹈创作的现状分析

(一)舞台呈现方面

新媒体视域之下,舞蹈的视觉表达能够更加的丰富与立体,因此当前在舞蹈创作中的舞台视像呈现上,由原有的考虑作品内涵的表达,转变为了更加注重要素之间的构联性。

例如,可在主观的审美基础之上,通过LED 屏幕等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使得舞蹈演员在画面中与舞台之间更加协调,情节更加流畅,作品呈现更加清晰。

(二)艺技融合方面

新媒体视域之下,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注重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其衍生出了以下三种创作类型。

第一,缀衬式融合创作:新媒体技术能够点缀人物,更注重舞蹈意境氛围的展现。

第二,交互式融合创作: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实现舞蹈作品的审美创新,并能将不同的情景融合在同一舞蹈之中。

第三,依存式融合创作:运用新媒体技术对舞蹈作品进行时空的重塑,更讲究虚实结合。

(三)创作语言方面

新媒体与舞蹈艺术的融合使得创作更具有了创新性,而这也使得创作语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前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将舞蹈动作变得更加“随性化”是新媒体视域下许多舞蹈作品所运用的创作语言,例如:在编舞家沈伟《融》的作品展演之中,则采用了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更加注重所处时空与环境的动作语言表达,能够加大对舞蹈艺术创作人文价值的发掘。

五、新媒体视域下舞蹈创作发展的方向

(一)创演思维抽象化

创演思维是指舞蹈创作时的具体思维,而这也是将人体动作以及感性材料形象相结合的关键。基于对新媒体视域下舞蹈创作特点以及现状的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上,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浪潮,突破传统的创演思维,运用更多具有抽象性的题材,并融入自己的理解以及情感,从而实现创新。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之上,让舞蹈内容更富有推理性,能够以新媒体技术带动舞蹈情节的发展,提高对舞台环境的渲染力度,与舞蹈演员之间的动作相辅相成,探寻一些不可能的事物,变为合理化,多发掘具有刁钻和新颖角度的题材,采用动态化的联想方式,使得舞蹈作品的层次更加鲜明。

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性,则通过了激光、机械臂、多媒体综合展现的形式,以舞蹈艺术为核心,用最复杂的舞台达成了最纯粹的审美,并且能够让古典美学绮丽之花绽放在技术创新的空间维度之中,观众在“每一帧都是画”的创作思路之中,获得了良好的视听盛宴。最重要的是,观众可以根据舞蹈演员的肢体以及画面技术渲染,了解到七个篇章的起伏,这种抽象化的场景表达以及全程无声的演绎情节,也能够全面性地展现出舞蹈的内涵主旨,并且观众也可以随着舞蹈演员的肢体节奏,形成较为强烈的情感起伏与共鸣。这也为新媒体视域之下舞蹈创演思维的拓展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抽象化、不可能的事物,通过综合性的表现形式,结合舞美的运用,从而提高了舞蹈作品的个性化与独特性。

(二)视像呈现立体化

舞蹈演绎的空间对舞蹈本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是编导人员所需要考虑的关键元素,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性,应将舞蹈演绎所处的环境、空间、视像进行一体化的布局,这样才能够提高呈现形式的立体性。此种创作发展方向分析与探究的依据在于,不得不承认传统的舞蹈创作之中存在“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问题,而舞蹈背景的空白,没有丰富的视觉元素填满或者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则很容易使得作品变得苍白无力,与观众之间便会出现一定的沟通障碍,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从而丰富舞蹈背景,结合环境、空间、视像效果,让其变得更加立体化,为舞蹈表演而服务,变成为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创作有机融合和需要探究的新发展方向。

例如:由田湉创作的《俑》系列作品之中的《俑III》,创作灵感源于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整支舞蹈由八个部分所组成,分别为《簪花》 《唐乐宫图》 《胡服美人图》 《蹲蹲舞我》 《塞外》 《行吟图》 《穿深衣的贵族1》 《穿深衣的贵族2》。为能够探寻古代的汉唐舞蹈是否能够在当代复兴,田湉依照历史原型进行了动作上的编排以及舞美的设计以后,利用“活化”的方式,将古代意象与现代空间相结合,并延展出了具有未来感的演绎环境,其中便应用了大量的新媒体技术。

在《簪花仕女图》之中,展现出的是唐代仕女游览花园时的闲暇之意,而在该作品的表演之中,创作者运用了许多的停顿与音乐节奏放缓的设计,为能够拉近观众与唐代文化的距离,通过还原博物馆古物展览的形式,一束悠悠的灯光,缓缓地落在演员的身上,与周围的环境与空间形成衔接,让观众自动地联想到在博物馆参观时的场景,舞蹈背景的空白便获得了合理性,能够让观众静下心来欣赏。在灯光的设置上也应用了许多的新媒体技术,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演员的形体投影在荧幕上,让演员与影子一同运动。在《簪花》中的环境道具花利用了PVC(聚氯乙烯)材料制作,通过添加荧光粉的方式,使得花蕊处的灯能够反射制造出一种前卫的环境科技感。在科学的技术形式之上,利用周围的环境、空间,营造出合理的舞蹈演绎形式以及视像效果,这便是未来新媒体视域之下,舞蹈创作的新方向。

(三)互动传播多元化

新媒体技术最大的优势性便在于能够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及传播平台,这也使得部分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考虑多样化的舞蹈展现形式,这样便可以满足不同平台对于舞蹈画面展现的需求,这也是新媒体视域之下舞蹈创作结构重构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一,短视频平台。据资料表明,截至2022 年我国的抖音短视频平台用户已经达到8.09 亿左右,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分享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还让部分中国文化走出了国门,提高了世界人民交流的力度。而当前我国的部分舞蹈创作便结合了短视频平台的优势,通过与观众实时互动的方式,将小众的传统文化推向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舞蹈艺术之美。

目前,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之中,“网综+网剧”的形式,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能够将具有传统美学和历史价值的舞蹈融于现代人最为喜爱的综艺之中,并且改变了传统的直播形式,观众可以依照舞蹈片段,自行截取与观看,这样受众主体便能在欣赏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性,实现了舞蹈展现形式的差异化,提高了舞蹈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在后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观众点击率最高和最喜爱的舞蹈片段,对其进行重复播放,或重点传播,从而满足大众的需求。

第二,即时性平台。QQ、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即时通信工具,其不仅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之内接收到大容量的信息,还能够提高互动双方的交流力度。当前部分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之中,便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即时性信息平台的优势,从而完善以及优化了创作内容。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在2020 年微信平台之中创设了“北舞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基地公众号”,将我国的一些民间舞蹈作品传入了其中,并积极开放了评论区域,阅读量迅速攀升。通过受众的反馈以及传播,相关人员便可关注到受众的心理动向,便于对传统民族舞蹈创作的改进与革新,实现舞蹈艺术的发展。

第三,舞蹈综艺。自新媒体时代的崛起以来,舞蹈艺术的创作表达与观众互动的形式不再仅限于剧场以及一些大型的文艺演出之中,国内有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电视台以及网络视频平台,都依照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构建了数个舞蹈综艺项目,在过去,舞蹈创作由于具有较强的内涵性,使得受众群较为狭隘,部分作品以及舞蹈形式难以被观众接受,而通过新媒体传播途径,所构建的舞蹈节目,可以将舞蹈创作的整个过程以及思路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据资料统计2017 年——2021 年,我国的舞蹈类综艺节目进入了鼎盛时期,部分新兴的舞蹈形式,例如:街舞等,在经过新媒体节目的创作以后,能够实现跨舞种的结合与发展,这也使得外来的街舞有了全新的中国风定义,与其他舞种的融合也间接性地促进了我国舞蹈创作事业的发展与革新。部分舞蹈综艺节目既满足了观众对于日常文娱生活的需求,还在节目之中邀请了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导师进行指导与点评,这样观众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多样化的舞蹈作品,还能通过专业导师的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建立起一定的审美标准,这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也进一步拓展了创作人员的舞蹈创作思路,提高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能力。

第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舞蹈创作带来了更加广泛与新颖的创作形式载体,而创编人员也应抓住这一时代优势,利用多样化的传播途径,不断扩大舞蹈艺术的受众群,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协同开展,摒弃既有的舞蹈创作与传播方式,在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更要引领大众审美,实现舞蹈创作线上与线下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民共享舞蹈艺术魅力。

(四)视觉表达综合化

在如此背景之下,舞蹈艺术的创作,应构建综合性的视觉表达协作机制。由新媒体逐步走向“融媒体”转变过去单一的舞蹈创作与表达设计。就当前部分后现代主义的舞蹈创作而言,都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技术,通过将录像、装置、形体表演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跨界多媒体表演艺术,这也成了当下新媒体舞蹈创作的中坚力量。

例如:人影互动创作,将舞蹈艺术与信息工程有效结合,利用多样化的视觉效果,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感。动画舞蹈创作,将舞蹈艺术与动画相结合,能够达到丰富人物形象以及填补舞蹈演绎背景空间的效果。装置舞蹈创作,将舞蹈演员与舞美装置融合创作,形成更有张力的舞蹈表现形式,像《画卷》这部舞蹈作品之中便采用此种创作方法,提高了舞蹈艺术的新鲜感与创意性。

通过此种综合化的表达,现代化的舞蹈艺术创作并不是在单一的舞蹈知识基础之上开展的,其结合了表演学、民族学以及文化学,未来这种不同领域学科的交织,也会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舞蹈创作理念。

从身体语言的角度而言,从最开始的“舞动着的身体”逐渐变为“思考着的身体”到最后各式各样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变为了“数字化的身体”,这也是舞蹈艺术逐步实现自我超越的表现。而从现场空间的角度而言,从最初的“荧屏舞台”到“键盘舞台”再到“虚拟现实舞台”和最后的“赛博舞台”,这种综合化技术与创作思路的结合,使得舞蹈艺术已经发生了表演者以及表演空间的双重转型,当前已经在逐步地改变舞蹈艺术存在的形态以及样式,而基于新媒体视域之下的舞蹈艺术,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新媒体视域之下,能够将许多之前舞蹈创作之中的不可能的事物转化为可能,而这也为了传统舞蹈艺术与现代舞蹈艺术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在互动性、实时性的创作方法之下,利用多元性与综合性的新媒体技术,应构建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提高传统舞蹈作品的先进性,为现代舞蹈作品赋值。将既有的以创作者的角度为创作主线,转变为以大众的需求为创作主线,将部分复杂抽象的舞蹈艺术形式,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加持,变得更容易接受与消化,从而拉近舞蹈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六、新媒体视域下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考

(一)在舞蹈创作中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其为舞蹈艺术创作带来便利性同时,更应重视是否在部分舞蹈作品创作之中,也存在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而忽视了舞蹈演员本身能力,以及创作者的基础专业水平的问题。因此,建议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时,更要加强创作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应将新媒体技术作为辅助舞蹈呈现、表达与传播的工具,要明确在演绎的过程中谁才是真正的主体。需要利用此项技术将舞台、演员、构图变得更加协调,但不要因为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成为主流就盲目地使用,更应将重心放在作品本身上,保持舞蹈艺术原有的特性。

(二)提高创作内容的内涵以及审美意蕴

新媒体平台为舞蹈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开放的评论区域,也使得创作者能够与观众之间拉近距离,并能了解受众对于该舞蹈作品最直观的感受,许多创作者都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用来对后期的舞蹈作品进行改良与调整,虽能够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但也要反思作品的创作是否存在过度迎合大众的现象。舞蹈的宝贵之处便在于与人们的生活相伴相生,而对于现代舞蹈艺术而言,创作者更承担着引领观众审美,发扬舞蹈艺术精神的责任,因此在注重了解观众思想的同时,更要提升作品的内涵以及审美意蕴,从而做到“适众不从众”。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将舞蹈艺术创作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是社会发展对舞蹈艺术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之上不仅能够丰富创作者的视野,还能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表述作品之中所要传递的审美意蕴以及人文价值。

因此,舞蹈编导人员也要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从而让舞蹈这门艺术更有时代性、人文性、创新性,推动其发展。

猜你喜欢

视域舞蹈创作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