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学技术》混合式教学中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课堂教学为例

2022-12-17曹德民陆海善黄云美陆飞燕龙喜带朱晓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病理学免疫组化病理

曹德民,陆海善,黄云美,陆飞燕,龙喜带,朱晓莹

(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1]。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融合,依托专业课,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相互协同,发挥共同育人的效果,落实高校树德立人的教学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学科,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而病理学技术是病理学在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方法学,也是我校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病理方向)核心课程,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病理技术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病理学技术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课程的思政教育现状及元素特点,本团队以精心设计的典型病例为载体,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课程思政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育人作用,探索构建德育与智育融合、三全育人的新教学模式。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简称免疫组化)是病理学技术中的重要检测手段,在病理诊断和科研中被应用广泛。它对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和靶向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本章节是《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本章节教学内容复杂、实验步骤多、影响因素多、此外临床应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多,学生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针对本章节教学特点,团队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通过线上发布课前预习内容:引入真实病例,设置讨论问题,再到线下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合的课堂授课,让学生深刻体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责任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讨论,进而引发学生情感升华,自觉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具体措施如下:

1 课前,雨课堂在线推送学习资料,设置讨论问题

真实病例导入课堂知识:患者,女,51岁,孕2产2。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1个月,5天前在当地医院行两癌筛查时,发现异常细胞”,为明确诊断,遂到我院行进一步检查。妇科超声显示:子宫前位,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包膜清,宫腔内探及一大小56*51mm高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缘毛躁,回声不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考虑为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回报: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开腹子宫+附近+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子宫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浸润深度约7mm,脉管可见癌栓。免疫组化:P53(突变型),Ki-67(阳性率 40%),ER(+),PR(-),CK7(+),MLH1(-),MSH2(+),MSH6(+),PMS2(-)。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诉大便异常,便血。行腹部CT,发现直肠肿瘤。肠镜活检病理报告:腺癌。遂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直肠中分化腺癌,肿瘤侵及浅肌层,脉管可见癌栓。免疫组化:MLH1(-),MSH2(+),MSH6(+),PMS2(-),Ki-67(阳性率 80%),CDX-2(+),HER2(1+)。

设置讨论问题:“(1)在该病例中,前后两次手术标本做了两次免疫组化,它们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在子宫内膜、结直肠癌中均开展MLH1、MSH2、MSH6、PMS2和Ki-67检测?(3)他们检测的意义是什么?”

2 课堂上把铺垫的思政点层层推开,让专业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在本次授课中,首先以病人主诉开展思政引导,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两癌筛查”是哪两癌?并简单介绍我国“两癌筛查”政策:两癌指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筛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指通过筛查,把两种女性常见癌症筛查出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女性健康,节省医疗费,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两癌筛查”是关爱女性健康的公益活动,它体现国家层面对妇女同志的关爱,是党和国家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和实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讲免疫组化技术发展历程时,介绍早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常常不稳定,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多困惑,不知道染色结果是真阴性?还是假阴性。面对这一现象,很多病理医师、技师逐渐放弃免疫组化技术。美籍华人石善溶在接触了该技术后,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有时候组织染色很漂亮,有时候却怎么都染不上?他反复实验,寻找原因,但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带着实践中发现的现象与问题,他去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在一篇文献中看到“经过甲醛固定的组织,会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使其氨基酸链交联”。因此“如何打开这些交联”?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中。但由于他总是揪着这个问题不放,又没能解决问题,于是他工作的实验室把他辞退了。无奈之下,他只能白天去打零工,晚上在自己宿舍实验。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他终于发现热修复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而发明了抗原修复技术,从而推动了免疫组化技术的成熟与临床运用。以这个小故事勉励学生,遇到问题/困难挫折,不轻言放弃,及时调整方向,努力终有收获。

在讲免疫组化的临床运用时,以 MLH1、MSH2、MSH6、PMS2四个检测指标为例,介绍它们的功能,检测意义,进而解答课前设置的问题。介绍这四个指标对林奇综合征筛查的价值:MLH1、MSH2、MSH6、PMS2是由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产生的蛋白,它们负责检测并修复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3-4],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当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四种蛋白中的一种或两种表达缺失,其中以MSH2+MSH6双缺失或MLH1+PMS2双缺失最为常见。该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和肠癌组织均出现MLH1、PMS2表达缺失(见图1),结合患者的家族史,可以确诊她为林奇综合征患者。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异常性疾病,它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概率为0.33%[5],林奇综合征患者在首次确诊肿瘤后容易再次并发其他部肿瘤,应每年行肠镜检查+其他脏器检查,以便发现早期病变。林奇综合征患者的一级亲属约有50%的概率遗传该疾病,应积极对于一级亲属开展筛查和健康管理。

图1 患者MMR表达情况(A子宫内膜癌,B直肠癌;均为MLH1、PMS2阴性,MSH2、MSH6阳性,200×)

在针对该病例家族成员的遗传咨询与管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女儿,时年30岁,有大便性状改变,便血的症状,以为是痔疮出血,尚未引起重视。通过我们分析引导,她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直肠腺癌,病理结果为直肠腺癌,浸润粘膜下层,I期,MLH1、PMS2双缺失;说明她也遗传了林奇综合征。患者的儿子,时年32岁,同样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术后病理回报原位腺癌,MLH1、PMS2也是缺失。幸运的是这对兄妹俩疾病发现得早,经过临床治疗后,恢复好。经过近两年的随访,该家族三位成员均表示身体状态较好,也定期到医院体检,各项指标均较好。通过这个真实的案例,学生对病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课堂讨论中,学生纷纷表达要关爱病人的情感共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自豪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课堂最后,同样以临床病例为例,医师、技师用所学知识,努力寻找病因,但还有一线临床病征无法控制,很多临床问题尚未解决。这时医师、技师又怎么能帮助患者呢?学生经过思索、小组讨论,纷纷表达了各种想法和意见;这时教师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思辨精神,同时让学生换位思考,进阶体会,优质的医疗服务,如准确、及时的检查报告、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等,能起到关怀病人、宽慰患者的作用,从而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 课后拓展延伸前沿知识,总结分析课程实施效果

课后布置作业:“还有哪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明确诊断林奇综合征?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对于林奇综合征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取得患者信任,开展遗传咨询管理?”基于上述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查阅资料,拓展前沿知识;在随后的小组成果汇总中,学生们纷纷阐述各自的成果。大部分学生主动提出,要认真开展病理技术,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病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课程效果分析显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理解较为透彻,能灵活运用知识,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普遍较好(平均分80.1)。在免疫组化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能较好较快地掌握实验操作,对实验细节把控较好,染色结果质量高。

4 关于《病理学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4.1 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之本,应该常抓不懈

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育才的统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6]。这是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中的德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指南针。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要准确地把握专业教学与德育育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使命。

通过此次授课,笔者发现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沉浸在病例场景中,能换位思考,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推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劲头。课堂讨论、成果汇报不在流于形式,而是精心准备,积极展示。因此,进一步挖掘课程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思政元素,有利于从精神层面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在专业教育方面,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建构自我知识体系,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7]。

4.2 将思政编入课程设计全过程,提高教学团队思政教育认识

在既往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中,不注重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对思政的理解、运用、拓展都不尽相同。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教学团队开展了多次专题学习和探讨,从病理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的故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中吸取元素和营养,筛选、提炼出有《病理学技术》课程特色的思政素材,加深了团队教师对课程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拓宽了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温度[8]。将思政内容编入课程教学大纲,让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3 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此,教学团队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优秀教师示范课、开展思政论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和鞭策教师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鼓励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洞察学生的学习认知模式、行为习惯等,从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实现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三全育人目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目标[9]。

5 结语

大学阶段正是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塑造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为国育才,为党育才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历史的使命[10]。我们有幸恰逢中华民族复兴崛起与圆梦的好时机,“立德树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11-12]。

猜你喜欢

病理学免疫组化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