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解决问题的教学
——二上《八角楼上》教学及反思

2022-12-17陆萍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主席词语课文

文|陆萍

【教学流程】

一、真实情境中任务驱动

同学们,刚刚接到通知,我们相城高新区实验小学二年级要在这个月举行“革命人物事迹分享会”。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八角楼上》,课文里那张珍贵的照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介绍这张珍贵的照片。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革命文化主题单元,“革命人物事迹分享会”就是为大单元的学习创建的真实学习事件。这一课把“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作为学习情境驱动任务,是对大单元学习项目化活动的回应。】

二、任务进展中落实要素

任务一:尝试介绍照片

1.观察照片,说说时间、地点、人物。

(1)时间:“艰苦斗争的年代”。指名读,强调“争”后鼻音。“夜幕降临的时候”,说说是什么时候。通过两个关键词回顾第1自然段的内容。

这张珍贵的照片具体的时间是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夜”,强调右下部分,学生跟着教师再书空一遍。

(2)地点:“八角楼”。因为毛主席曾经在那里工作过,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楼”是上一课学过的生字,谁来指导老师把这个字写好?

(3)人物:毛主席。他是一位不仅让中国人民敬仰,也让世界人民崇敬的伟人。

2.观察照片,说说“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在交流中相机读词语“握着笔”“拨灯芯”,引导发现汉字规律——“提手旁的字都与动作有关”。

(2)这样介绍显然太简单了,赶快读读课文第2 自然段,看看是怎么介绍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照片,说说时间、地点、人物,教学落点在语言文字的复习、巩固与积累上。“毛主席在干什么”,学生通过尝试介绍,发现动词的规律,落点指向图文结合体会动词,有助于下一步语文要素具体学习的开展。】

任务二:抓住动作介绍照片

1.活动单。

(1)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完成连线。

(2)边做动作边读词语,你觉得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哪些介绍照片时不可以去掉?说说你的看法。

(3)介绍照片的时候,强调这些动作,让照片上的人物“活动”起来。

2.交流过程相机指导。

(1)看图,比较句子,体会介绍照片的时候,“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中的“单”“薄”能不能丢?说说你的理由。看看图上的照片,你有什么要问问主席的?结合“寒冬腊月的深夜”“艰苦”说说自己的想法。

(2)“拨灯芯”是插图上特定的动作,联系“深夜”体会工作时间之久。

(3)每一个动词都富有表现力,介绍照片时突出强调这些动作,体会主席工作的辛苦。

任务三:抓住神情介绍照片

1.活动单。

(1)观察照片,体会“凝视”是怎样地看。

(2)读含有“凝视”一词的句子,观察照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主席?在第2 自然段中找找答案。

(3)尝试用上积累的词语,介绍主席是怎样“沉思”的。

2.交流指导。

(1)观察图,体会“凝视”:凝视,长时间、严肃、专注地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凝视”不仅表示动作,更侧重在神情。在体会“凝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专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2)紧扣“凝视”“没有察觉”,学生自问自找答案——原来主席是在“沉思”。结合图文,说说主席是怎样“沉思”的,“沉思”的结果怎样。

(3)鼓励学生用书上积累的词语和课堂上积累的词语来介绍,图文结合体会词语,体会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设计意图: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关注动作、神情来介绍照片,既是为了完成驱动任务,同时把落脚点落在了“图文结合体会词语”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上。通过“你觉得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不能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主席”“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任务四: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干什么?谁再来介绍介绍这张珍贵的照片?

1.活动单。

(1)“艰苦斗争的年代”“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这三个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介绍这张照片,你会选择哪个词语来表示时间?

(2)如果主持人发现时间不够了,让你用简洁的话说说主席是怎样工作的,你会怎样介绍这张照片?

2.交流指导。

(1)体会“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更能体现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通过引读下面的句子,加强体会主席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出示: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的是一个特定的镜头,在那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学生接读上面的句子的内容)

这张珍贵的照片,让我们联想到许许多多寒冷的深夜——

(2)这篇课文其实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的: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时候,每晚都在忘我工作。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瞧,毛主席和往常一样又在辛苦地投入工作。

毛主席这样辛劳地工作,都是在想办法让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教师总结:这样介绍,能够帮助我们把照片上的内容说清楚,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但是要通过你的介绍让别人对主席的忘我工作精神肃然起敬,就需要你细细观察和体会了。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话说说主席是怎样工作的”,落脚点是对课文整体内容的了解,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稍有难度的。“每当……”“这是个……”这两个表示时间的短语是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抓手,借助图的帮助,我们可以用简单的三句话来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从而介绍照片,这既是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也是指向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实践探索后展示成果

宣讲大舞台:主席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忘我工作,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介绍这张珍贵的照片。

1.活动单。

(1)根据骨架图提示,说说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2)图文结合,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主席的忘我工作?填写在词语超市中。

词语超市:

(3)创设模拟情境:革命人物事迹分享会——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

三人小组内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通过自我评价和组员评价,看自己能得到几颗星。

2.交流指导。

在学生互动评价的基础上,播放一学生的介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次练习,向同桌展示,并邀请同桌评价。

【设计意图:面向解决问题的学习,问题解决得怎样?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展示,通过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再次实践,提升学习成果。】

3.课后作业:以家人、邻居为对象,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

【教学反思】

一、提炼单元主题,确定学习任务

《八角楼上》和其他三篇课文共同构成革命人物主题单元,这也是低学段教材中唯一一个革命人物主题的单元。这一单元课文除了承载“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一般学段要求之外,还在落实“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学生对革命领袖、革命家、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八角楼上》作为革命文化题材的一篇文章,要落实的低段语文要素是:1.结合课文语境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乐于运用积累的语言。2.通过观察图画、阅读短文、体会语句,初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换来的。3.通过图文结合,将《八角楼上》这一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学习讲述的过程中感受并表达对主席的崇敬之情。

二、联结生活实际,创设任务情境

《八角楼上》这一课的学科素养目标能够解决生活中哪些现实的语文问题呢?面向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习成为必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这就需要创建真实的情境任务。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以梳理的素养目标为基点,联结儿童的学习生活,创设真实情境的驱动任务。何谓真实情境呢?1.创建真实的学习事件;2.指向儿童生活可能的情境;3.指向角色体验的模拟情境。真实情境的三种类型,分别指向儿童的现实生活、有可能的生活、将来有可能的生活。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革命人物事迹分享会”这一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学习事件,这属于第一类情境——现实的生活情境。

其次,针对《八角楼上》这篇课文,我们如何确定适恰的情境任务呢?这篇课文是实用性记叙文,课文共两个自然段,篇幅短小。这一课课后练习,一是结合插图体会词语;二是朗读课文,说说主席是怎样工作的。“结合插图体会词语”,是这一课的语文要素;“说说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其着力点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如何找到语文素养落实的适恰的任务载体?教学设计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次设计任务活动为“说说主席是怎样工作的”。这一任务直接来源于课后的练习,但是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大概地说,而“结合插图体会”这一语文要素就旁落了。第二次选择“讲述主席的故事”,是因为2022 年版课标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的要求。这一篇文章篇幅短小,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主席工作时一个特写的镜头,没有一般故事的基本特征。特定的镜头有强烈的画面感,画面跟“借助插图体会词语”这一任务内在契合。因此,最终确定“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这一任务活动。

由此可见,好的任务情境能在儿童的生活实际和语文要素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创设适恰的任务情境,才能为设计内在逻辑自洽的系列学习任务打下基础,让语文要素顺利落实,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三、双线并举推进,支架体现要素

1.双向并举推进任务进展。综上所述,任务情境的设计取决于两点:一是学生生活实际;二是语文要素的落实。直面生活,面向解决的问题——“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的学习,设计了四个子任务:任务一,观察照片尝试介绍(在尝试介绍中发现问题);任务二,图文结合,说说课文中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在介绍时一定不能去掉(抓住动作来介绍);任务三,“凝视”和“看”,在介绍时你会选择哪一个(抓住表情来介绍);任务四,时间不够,怎么介绍(了解大体内容)。四个子任务构成完整的任务群来学习“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怎样在支架性活动中得到体现的呢?如任务二的支架性活动:“图文结合,说说课文中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在介绍时一定不能去掉”。这一任务完成的内核是“图文结合,体会词语”,只有深刻体会词语才能知道词语的关键,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主席工作的辛苦。比如任务四中支架性活动:“三个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介绍这张照片,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语来表示时间?”“时间不够了怎么介绍?”以时间为抓手,落脚点却在“整体了解课文的内容”这一语文要素上。由此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流程中有两条线;一条是完成情境任务的线;一条是语文要素的落实的线。语文要素的落实在具体的支架性活动中得到体现,而支架性活动又是为了完成具体的子任务。

2.支架性活动促进学习进阶。如为完成任务二“图文结合,说说课文中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在介绍时一定不能去掉(抓住动作来介绍)”——设计了三个支架性活动:(1)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完成动词短语连线。(2)边做动作边读词语。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觉得哪些介绍照片时不可以去掉?说说你的看法。(3)介绍照片的时候,强调这些动作,让照片上的人物“活动”起来。分析三个支架性活动,活动(1)阅读文本,理解基本的语句,搜集处理文本的信息。这是阅读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性活动。活动(2)则通过有思维含量的挑战性的问题来促使学生经历体验、建构、探索等深度学习活动。活动(3)通过实践运用,让语文要素最终成为学生内在的语文素养。从基础的语文活动,到深度的学习活动,再到语言的实践运用,支架性活动不是在同一个平面滑行,层阶性支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阶。

四、提炼反思实践,成果展示成长

学生学得怎么样,一看学生情境任务有没有完成,对于《八角楼上》这一课而言,就是学生能不能“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二看语文要素“图文结合,体会词语”“学习了解课文的内容”的落实。而两方面的任务最终统一在“介绍一张珍贵的照片”任务完成度上了。通过星级水平提示,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组员评价,了解自己处于哪一个水平。成果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如何达到“三颗星”的标准,提炼总结后再次实践,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获得成长。模拟真实的舞台效果,让学生最后展示成果,获得满满的仪式感和获得感。

上图“青蛙图”是《八角楼上》学习任务活动设计的线路图:面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建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的实践性;设计内在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通过层阶性支架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进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为未来学习和生活积淀基本的语文素养。《八角楼上》这一课学习任务活动进程体现了这些要义。

猜你喜欢

主席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李主席的人大故事
背课文
我最想对习主席说的一句话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