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体验 感悟相思情长
——五上《长相思》教学

2022-12-17王红霞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纳兰性一程静态

文 王红霞

【教学流程】

板块一:揭题识人,读出词作韵律美

1.以旧入新:我们跟着王维去到秋日的空山感受了山林的静谧、迷人,也伴随张继在姑苏城河的客船上听千年的钟声,今天,让我们与纳兰性德一起去领略东北塞外的别样气象。(出示课题,读题。)

2.揭示体裁:与《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不同,《长相思》是一首词,谁来说说词的特点?(词有词牌名;词可分为上下阕;词又称为长短句……)

相机点拨:“长相思”就是词牌名;上阕从“山一程”到“夜深千帐灯”,下阕从“风一更”到“故园无此声”。

3.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是姓,性德是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指名说)

出示简介: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赏评等方式感受、发现、表达文本蕴含的美,应是教学的主旨。《长相思》与《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同为“四季之美”人文主题下的选文,在审美价值、表达特色上有相通之处,由彼入此,同中求异,既营造诗意氛围,又体现词作审美特点。在此基础上初识词人,为后续学习奠定基调。】

4.通读全词,读出层次。

(1)读正确。

指名读,正音解义:更,读一声,是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读出节奏。

词和诗一样,也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谁来读?根据学生的诵读节奏出示停顿间隔,齐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读好韵字。

《长相思》词由三、七、五句式组成,每句用韵,发现了么?(都押“eng”韵)“eng”韵传递出一种低沉、郁结的情绪。(师生配合读)

5.小结:一程程,一更更,这样读才有了诵读的味道,也让我们开始走入这首词,走入词人复杂的心绪。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诗词诵读的重点在读好韵律,于充分诵读中体会词作音韵和谐之美。故本词的正音以多音字“更”为突破,节奏以学生已有的停顿为基准,教师仅作相机点拨。而读好“eng”韵是诵读难点,需予以关注。在读好韵字的过程中,可揭示此韵与词人情绪间隐含的关系。】

板块二:想象画面,感受征程场面之壮美

1.出示上阕,提出学习任务一:

(1)学生自主学习。

(2)指名说:翻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前进,夜里千万个帐篷里亮起了灯。

(3)点评:这位同学的描述分为两幅画面,一幅是动态的,一幅是静态的。

2.聚焦动态画面: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1)自由读,你有什么感受?从哪里体会到的?(路程很长,很辛苦;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2)了解背景:将士们为何山一程水一程?终点又是哪里?(指名回答)

出示:

交流:读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路程很长;环境恶劣)

(3)谁能读出这种山长水远的感觉?(指名读,点评重点:读出行程的艰辛、疲累。)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初步体会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任务一的开展就指向此学习重点。在初步感知上阕动态、静态描写基础上,引导学生先深入动态画面,通过交流感受、阅读资料,充分体验行军的艰辛、漫长。】

3.凸显静态画面:白天的行军让我们感受到征途的不易,夜晚宿营的场景又给你怎样的感受?

出示:夜深千帐灯。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场景?(成百上千的帐篷支起来了,千万盏灯亮起来了,一派壮丽的景象。)

(2)读到此处,让人产生一个疑问:理应好好休整,千帐之下的灯却久久不息,这是为何?

(3)夜深人静正是相思情起之时,自古如此。读以下诗句,体会这点点灯火的无声诉说。

出示: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其一》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高适《除夜作》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交流、小结:不同作者笔下的灯传达共同的情感——孤独、思念。纳兰性德笔下的灯却有千盏万盏,这千万盏灯下有着千万个孤独的相思之人。

4.情感朗读:白天行军风尘仆仆,夜深人静灯下相思,你能读好这两幅画面间的转换么?(指名读)

5.小结:这份相思在山间、在水畔,在千帐灯下,齐读上阕。

【设计意图:“灯”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往往与孤独、哀伤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纳兰性德笔下的“夜深千帐灯”从象上看,呈现的是一派壮美无比的静态景象,从意上观,抒发的是征程中的孤寂、落寞。壮美的景象通过想象、描述画面来具化,内心的孤独相思则通过相关诗句的拓展加以映衬。外在景观与内在情感彼此交融,以深情诵读加以表现。】

板块三:对比场景,体会不得相思之凄美

1.思念是多么美好,可将士们的思念没有得到片刻安宁,按提示完成学习任务二。

2.交流、点拨。

(1)风一更,雪一更:说明狂风刮了一更又一更,大雪下了一更又一更,没有停歇。

(2)聒碎乡心梦不成:体会到词人迫切地想要做个与故乡有关的梦,可一直不能入睡,不能成梦。

理解“聒”字:义为声音嘈杂,呼啸的风雪声太嘈杂了,以至将士们没有睡着,做不成梦。

情境对话:将士们,躺在冰冷的帐篷里,听着嘈杂的风雪声,你想说什么?你在想什么?(我多想做个回到家乡的梦,可这风雪声扰得我不能入梦。)

③故园无此声:故乡没有这样嘈杂的声音,这里环境越恶劣,就越显出家乡的宁静和美。

3.情感引读。

寒风裹挟着飞雪,嘶吼着,呼啸着,一更又一更——风一更,雪一更……

帐外狂风大作,帐内词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风一更,雪一更……

寒夜漫漫,风雪更更,千般思万般念却汇不成一个圆满的梦——风一更,雪一更……

4.展开想象,用文字为词人圆一回梦。出示学习任务三:

交流、点评。

5.对比:美好的生活远在故乡,遥不可及,词人的身边只有什么?(单薄的帐篷、呼啸的北风、冰冷的睡铺……)多么令人心碎令人伤感,齐读下阙。

【设计意图:学习任务二以“为何不得相思”为探究话题,推动对词作蕴含情感的深度体悟。通过“风一更,雪一更”这一反复手法的理解,关键字“聒”字字义的挖掘,学生充分感受风雪交加未有停歇的恶劣天气以及长夜漫漫未能成梦的痛苦。排比式的情感引读将这份体会尽情抒发,情景交融的意境得以深度体验。任务三用文字为词人圆梦则满足了学生的内心渴求,词人的相思在鲜活的场景描述中得以消解,是学生用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物化成果。】

板块四:评价拓展,感知作品风格美

1.你们喜欢这首词么?为什么?

2.小结:纳兰词的神韵全在一个“真”字,他用真情真意成就了自己的作品。

3.拓展:与《长相思》写于同一时期的还有一首《如梦令》,两首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深入品读。

【设计意图:拓展同背景下的作品,进一步领略其作品的风格特色,培养品鉴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猜你喜欢

纳兰性一程静态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一个更加完整的印象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你陪我一程 我念你一生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你陪我一程,我伴你一生
未来的多功能汽车
我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