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

2022-12-17

法制博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建筑业专利知识产权

孟 起 高 群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我国建筑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目前建筑业发展的情况和特征来看,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建筑业整体知识水平来看,由于多年以来以追求数量和规模为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以经验积累为主,科技水平较低的问题[1]。虽然建筑业从整体上看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是发展更多体现在数量上,而非质量上[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开始从高增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培养和聘用高级人才,另一方面需要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研发,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不仅需要高级人才进行研发,还需要通过知识产权进行推动和保护[3]。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加速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是我国建筑知识产权保护启动较晚,知识产权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相对落后,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层面看,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容易导致侵权现象频繁发生,这将不利于在技术和创新上大力投入的建筑企业的发展,从而挫伤企业乃至整体建筑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持久发展。从国际层面看,随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影响,建筑业未来所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竞争中,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也将进一步带来机遇和挑战。建设项目由于具有价值高、技术领域广等特征,因此如果围绕建设项目实施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必然能够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4]。但是目前建筑业还存在高级人才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研发与创新产生了制约。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果知识产权体系完善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建设市场,势必会在技术上对我国建筑企业产生冲击,制约我国建筑企业在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因此,从国家层面,需从政策上引导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政府、企业等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筑企业也必须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逐步加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形成适用于我国建筑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地位。

本研究基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结合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对目前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建筑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明主要原因,提出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政府层面和制度建设来看,建筑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随着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虽然已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但针对建筑业少有设定相关制度,在建筑业知识产权专利的审批上,仍然根据常规审批流程。建筑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周期长、难度大,但是技术易于复制。申请知识产权则意味着对新技术进行了公开,而现阶段建筑业知识产权的侵权事件又时有发生,并且尚未形成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侵权的处罚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存在侵权行为的企业会因处罚力度较小而继续侵权,被侵权的建筑企业维权反而存在困难,这就挫伤了建筑企业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

(二)从建筑企业层面来看,建筑企业因制度不健全,缺乏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还缺乏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意识。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仍是粗犷式发展模式,通过增加业务数量和扩大规模来增强企业的知名度,以利润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相较于其他行业水平较低。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新技术研发和创新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此为了保证利润,更缺乏主动创新的积极性,甚至通过侵权行为来获得其他企业开发的新技术。再加上知识产权如专利等存在申请的时间长、流程多的问题[5],对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保护不及时全面,在挫伤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性的同时,更加剧了建筑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忽视。

(三)从人才的聘用和培养层面看,大部分建筑企业更加看重应用型人才,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少,对于人才的奖励也偏重于业务能力,而不侧重于技术创新,这就导致大量高技术人才从建筑行业中流失,从而影响建筑企业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相关的人才较为缺乏,首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由于大部分建筑企业缺失技术创新动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需求较少,没有制定知识产权奖惩制度,吸引、聘用及管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工作也开展得较为缓慢,影响了建筑业知识产权的人才结构的优化,加速了人才流动。建筑企业高技术人才缺乏不利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乏不利于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四)我国建筑业内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少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宣传活动。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愈发重视,虽然同过去相比,专利的申请数量有所提升,保护力度有所加强。但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对知识产权政策、法律法规仍不熟悉,从而引发建筑业专利申请率和转化率低等现象。同时,当建筑业从业人员遇到专利侵权问题时,由于缺乏专利保护意识,不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知识产权,导致企业和个人知识产权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问题原因分析

(一)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构。建筑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资金和人才上的投入也持续加大。但由于我国建筑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起步时间较晚,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国内建筑业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存在差异,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佳。此外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建筑企业中部分大型或中型企业会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则少有设置,因此,建筑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尚不完善,不够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待建立。大部分建筑企业仍然缺乏技术、人才、经验的积累,而技术、人才和经验的积累需要漫长的周期,其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人才的培养、经验的积累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投入,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仍然保留着粗放式的经营理念,将利润作为衡量业绩的主要指标,这样即使想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要通过原有的商业模式,即加快建设速度、扩大建设规模等以保障企业利润,同时又要通过资金投入研发新技术、新材料,而研发是否能产生利润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因研发的新技术在短期内不具有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整体利润,因此,大部分企业难以在其中做出取舍或平衡。从以上可以看出,同时追求利润与创新,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都具有挑战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

(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的匮乏不仅体现在高技术创新人才上,还体现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上。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宣传和人才培养做得不够,在建筑业领域,高校偏重于对建筑专业知识的传授,对知识产权的教育不充分,大多数学校未开设知识产权相关的课程,也很难将建筑专业知识与知识产权知识相结合[6]。在对知识产权的研究上,高校教师普遍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知识产权对建筑企业在发展和效益方面的效果研究,学生也难以去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实践工作,从而缺乏知识产权实践应用经验。此外,高校的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不够了解,教师中具有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相对较少,导致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企业人才职业培养方面,人才的职业培养不仅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人才自身能够善于总结经验并把握机会,这样才能成为可为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创造价值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建筑业当前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高,投入普遍不足,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充分,降低了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引发离职行为而导致人才流失。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职业发展周期,跳槽频繁会影响个人的职业积累,不利于职业发展,进而影响建筑业中知识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进一步导致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四)知识产权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当前建筑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专利申请逐渐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但部分企业为了展示自身的技术实力,陷入了唯专利数量的误区[7],而企业申请的专利当中,一部分专利因技术太超前或实现的成本太高而难以落地实施,不利于专利权人实现经济效益。还有一部分专利仅仅是为了对自身研发的技术进行保护,在防止竞争对手应用该技术的同时企业自身也不使用,新技术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应用,从而影响专利的有效转化[8]。据统计,目前建筑业专利的整体转化率仍然较低,大部分的专利都不能及时或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

三、对策与建议

(一)在政府层面,应建立并完善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结合建筑业相关技术的研发特征,制定适用于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侵犯建筑业知识产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切实保护好建筑业的知识产权。此外,政府应鼓励建筑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增加创新投入。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建筑业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工作。鼓励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的成立,引导建筑业中各类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并建立完善公开统一的推广管理制度,实现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在企业层面,建筑企业应转变发展模式,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筑企业发展应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而这种转变离不开技术创新。因此建筑企业一方面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吸引、培养并重用技术创新人才,实现整体人才素质的提高,提升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鼓励员工开展新技术的研发,并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内部也要加强知识产权相关的教育宣传,让员工全面、系统地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来应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企业还要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组建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吸引和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同时,为了让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利润的提升,在专利申请时应从追求数量转化为追求质量,优先考虑市场急需的、能够带来价值、提升企业利润的技术。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研究潜力较高的技术方向,优化企业的专利技术结构,促进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建筑业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动物“跨界”建筑业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知识产权
专利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