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光剧社:折子戏背后的青春力量

2022-12-17吴开宇

江西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折子戏剧社微光

□吴开宇

从“菜鸟”到演员,需要多久?

1个月,16次彩排、16个黑夜、1场演出,微光剧社的“戏剧人生”压缩成了一组简单的数字。然而,数字的背后,是鲜活跃动的时间,是一次次的否定,是中途的“换血”,是即兴的现场PK,是指导老师突然沉下来的脸色,是某个同学低垂着脑袋蹲在墙角,是某个同学匆匆赶来,满头、满脸的汗水,是某个同学迟疑着说想再试试……

1 个月,16 名社团成员脱胎换骨、见风就长。现场表演时,在舞台的中央,一群“菜鸟”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

从台下到台上,需要多久?

距离演出1 个月,遴选社团新成员,组建微光剧社,定下演出作品,以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茶馆》为蓝本,创作了折子戏剧本——《茶馆的一天》。

距离演出30分钟,演员组各就各位,提前候场;场务组搬运道具,调试耳麦。

距离演出5 分钟,演员们开始紧张,场务组严阵以待。

距离演出15 秒,咿咿呀呀的音乐声响起了,温柔干净的旁白紧随其后,拼凑而成的道具迅速到位。

其实,演员组与场务组是同一个团队拥有的两个别名,成员们既是演员,又是场务,既要光鲜亮相舞台,又要干好所有杂活。

从意料之外到意料之中,需要多久?

演到关键处,“秦仲义”的耳麦突然失灵,这对语言类节目而言,意味着什么?1 秒的时间,或许更短,“秦仲义”用微表情和大幅度的折扇动作,将台词“吼”了出来,严丝合缝地盘活了自己的角色。演出结束后,他灌下了整整一瓶矿泉水,急救自己突破极限、快要嘶哑的喉咙。

跟他配戏的小伙伴,是曾经一说话就脸红的“王利发”。这一次,他豁出去演了一个满场奔走的小掌柜,还想尽办法替同伴打掩护。

全场最活跃、台词分量最重的“刘麻子”,是本场演出当之无愧的台柱子。他撑住了全场,3 段重头戏皆游刃有余、颇具神韵。然而,他是硬生生扛下这出戏的。连续两天发高烧的他,却在台上神采飞扬、稳如磐石。

从个体到团队,需要多久?

学校精品社团现场展演如期举行,微光剧社的成员们已经准备就位。8 个成员都是第一次接触话剧,第一次尝试表演,第一次登上舞台。

演出前,后台等待的滋味真难熬,好几个成员脸色发白,故意说着大话、开着玩笑,戏服的领子捻了又捻,微微颤抖的手指泄露了一切。社长突然大喝一声:“嘿,伙计们,来张合影吧!”全体成员顿时活泛起来,挤在一起,举起剪刀手,也来了个5连拍。紧张和焦虑悄悄地溜走了,会心的笑声此起彼伏。

社长是大家公认的演技派,是“王利发”的不二人选,台词最先背熟,还设计了好几个传神的人物小动作。然而,演配角的同学鼓起勇气,说想挑战一下主要角色,社长二话不说,把自己心仪的角色郑重交给伙伴,出演了一个只有两句台词的配角。他一遍遍地指导、纠正伙伴的表演,隆重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精彩的“王利发”。

“庞太监”的饰演者郭同学,是全体公认的老好人,平日里未言先笑、轻声细语,与角色有着巨大反差。但他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人物笔记,从心理角度剖析了“庞太监”这一角色性格扭曲的复杂内心。试戏时,他生动演绎了这个角色的阴狠与歹毒,为自己顺利争取到了演出机会。在舞台现场,他与伙伴们飙戏,火花四溅,场面热烈。

从现在到未来,需要多久?

舞台现场,微光剧社的8个成员在咿咿呀呀的京鼓开场声中,新颖活泼地呈现了折子戏《茶馆的一天》,演员神似大于形似,台词精彩利索,甩的都是干货,成为整个展演的一股清流,被评为现场展演最佳作品,微光剧社也当选为本年度精品社团。

社长感慨地说,每一次的彩排,有几个同学总是特别有“心机”,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尝试着添加在每一次的排练中,并且效果都很好,这似乎跟平常的他们很不一样。

微光剧社排演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表演技巧,提升文化素养,更多的是想以戏剧这种形式,带领大家体验人生百态,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落败不能颓废,完胜不能骄傲,每时每刻保持最好的心态,用好的面貌迎接崭新的一天。

小小的舞台是同学们迈向职场的前站之一。一出几经排演的折子戏,不仅演绎着人生百态,其本身也是多棱生活的多角度折射。同学们学习如何展现自我,也学习如何交流合作;既挖掘个体的价值,也享受团队的融合所带来的幸福。▲

猜你喜欢

折子戏剧社微光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戏剧演出
追光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微光
冲锋剧社在唐县
流淌的微光(组诗)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教室里的趣事
黄梅戏生行折子戏导演创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