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齐齐哈尔市产业链供应链的路径探索

2022-12-16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段博俊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2年10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产业链供应链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 段博俊

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可有效解决过去传统的供应链存在设备实时监控、上下游协同困难、缺乏快速相应能力、信息偏差于滞后、信息共享不充分、应对风险冲击弹性差等问题。当前齐齐哈尔市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基于齐齐哈尔数字经济现有基础良好以及政策红利较为丰富的优势,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可有效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堵点和断点,对于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围绕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性建设、重点领域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面对疫情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持续冲击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所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新发展格局将作为一定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新格局的提出对于各地方在畅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可能存在的堵点和断点,以及提升其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齐齐哈尔市作为一五时期的老工业基地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如今正在积极推动《齐齐哈尔市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成为必须要攻克的问题。因此,在大量的政策红利下,应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推动赋能齐齐哈尔市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实现其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 齐齐哈尔市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大背景

1.1 传统产业链供应链存在问题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供应链作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供应链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必须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过去传统的供应链会存在设备实时监控、上下游协同困难、缺乏快速相应能力、信息偏差于滞后、信息共享不充分、应对风险冲击弹性差等问题。所以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呈现堵点、断点的问题,特别是重大风险出现时问题尤为严重[1]。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社会化供应链流转效率低,其成本占到GDP的18%左右,远高于欧美国家的7%~8%。

1.2 数字经济助力传统供应链解决问题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供应链的融合有助于解决过去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据调查,产业链供应链有效的数字化,可推动企业收入增加10%,采购成本下降20%,供应链成本降低50%。

数字经济中各种数字技术力量实现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如农业中通过数字农业使数据贯通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是农业生产从过去靠天到靠科技,从靠人到靠系统,从无序生产到按需生产,从不可控制变为可控。工业中,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构建数据驱动的工业生产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2]。服务业中,通过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工业企业和其他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货物信息追溯等服务。

2 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状分析

在《齐齐哈尔市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中,齐齐哈尔市先期谋划了25个产业链。本着成熟一批推动一链思路,首批启动数控机床、轨道交通、冶金装备等12条产业链供应链行动计划。这12条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有效协调联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2.1 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有基础

2.1.1 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

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对全国大部分的数字经济情况的分析显示,2020年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为242个城市中的101位。从城市画像看齐齐哈尔市属于数字经济二线城市。4个一级指标中,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高出全国平均值14.4分,主要因为齐齐哈尔市在全国率先推动政务云建设。其余3个一级指标产业融合、城市服务、城市治理均略低于全国平均值。由此表明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

2.1.2 齐齐哈尔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红利较为丰富

从省域层面看,近几年黑龙江省接连公布多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如2019年6月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2021年10月20日公布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

从市域层面看,齐齐哈尔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中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市各相关部门先后公布了《齐齐哈尔市关于建设“数字鹤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齐齐哈尔市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围绕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发展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上进行了全面的完善。

2.2 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2.2.1 三次产业的数字化融合上缺乏均衡性

根据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对我国242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情况的分析显示,齐齐哈尔市在产业融合方面,13项三级指标中6项高于全国平均值,分别为农业、金融、能源、科教文体、示范工程应用、产业融合综合指数。其余7项不同程度低于全国平均值。根据数据分析,可知齐齐哈尔数字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产业数字化方面,农业数字化程度较好,但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低于全国平均程度。产业融合的运营成效符合齐齐哈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2.2.2 农业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压力较大

根据中国信息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渗透率为8.9%、21%、60.4%,结构比例与德国、英国等国家发展状况大致相似。说明农业和制造业与服务业相比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大,其中农业数字化转型难于工业。根据齐齐哈尔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30.8∶23.9∶45.3,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8%、35.8%、32.4%。由此表明齐齐哈尔市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经济主要支撑产业。所以齐齐哈尔市在农业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压力较大。

2.2.3 数字技术人才供需失衡

面对全球数字经济兴起,从全球范围内看数字技术人才均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齐齐哈尔市这些年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同样也面临此类问题。比如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近两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模式新业态,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中,绝大部分都是数字技能相关的职业。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的阶段,必然会面对传统夕阳行业人员的剩余和新兴行业人员的短缺。

2.2.4 新基建建设不够完善,有效供给不足

新基建建设要求达不到实际需求量。一般来说,新基建建设密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能实现产业化应用产生经济效应。根据齐齐哈尔市十四五规划纲指出,“建设5G基站5100个”“建设换电站20座,公用、专用充电站共180座,建设充电桩3000座、配备充电枪5000个”。此量化要求与齐齐哈尔市的实际需求相比,很难实现齐齐哈尔市新基建在一定范围内的覆盖。

3 齐齐哈尔市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路径探索

3.1 聚焦数字农业,实现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转型

根据国内外关于数字农业的研究表明,普遍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从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为设施化和装备化,再到实现精准化和自动化。数字农业的实现可以结合齐齐哈尔市所处松嫩平原西部农业区, 在农业数字化转型方面:(1)多渠道推动土地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服企业等形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2)通过打造无人农场,提升农业种植过程中的数字化水平。据了解无人化作业亩节约作业成本15元以上,同时节约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水资源。(3)加强平台建设与合作,提高农业产业流通过程中的数字化水平。一方面可打造本地农业数字化云平台,连接本地农户和消费者,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可因地制宜选择与特色平台合作。

3.2 打造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

(1)因地制宜,基于自身优势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齐齐哈尔市产业链供应链。赋能模式大致分为4种,即个性化定制模式、“龙头”带动模式、异业联盟模式、产业聚集区模式。(2)积极宣传先进企业的现实案例,形成示范作用,并加强政策激励。比如齐齐哈尔市域内中国一重、飞鹤乳业和中粮集团的数字化程度均处于国内前列,可借鉴其先进经验推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3)积极为工业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型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加快促进互相间信息的对称性。可搭建平台组织知名数字化服务型企业为齐齐哈尔市工业企业进行宣传介绍,加深了解促进合作。

3.3 通过个性化发展,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1)鼓励发展食品、农产品、文旅等领域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如齐齐哈尔的三兄弟全国卡车救援平台在我国相关细分领域中排名第一。(2)引导餐饮、酒店、娱乐、家政等领域开展线上营销、实店消费。(3)鼓励传统商贸、仓储、邮政、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工业企业和其他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货物信息追溯等服务。

3.4 完善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的基础性建设

3.4.1 全方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相关的物流建设。1)作为农业大市,应加强冷链物流仓储建设。齐齐哈尔市的冷链物流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比较快。在快速发展中呈现结构上缺乏均衡性的特点,比如在千吨以上冷库的使用上,用于仓储蔬菜的冷库比例较低,不足总量的20%。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市的生产型冷库需求量较大,但是消费型冷库供给过剩。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强冷库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建设冷库的功能性和均衡性;2)完善重点园区的铁路公路运输建设。齐齐哈尔市具有多个国家级升级园区,但由于各层次政府对县域政策与区级政策的不同,导致一些区级园区中铁路公路建设不够完善,从而影响园区发展。

(2)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1)国有资本应重点投资新基建。新基建具备长期投入而短期难以获得回报的特征,故而主要通过国有资本投资实现;2)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新基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新基建的需求规模较为庞大,仅通过政府投资建设,无疑会增加地方财政的压力。因此可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模式,进一步明确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机制,激发民间投资热情,促进政企合作。

3.4.2 多层次加强我市数字人才建设

(1)筑巢引凤,广纳贤士,招募数字经济人才,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才引进做好基础工作。目前齐齐哈尔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但是数字技术相关人才属于全球范围内的稀缺性人才,需要加大招引力度,打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保证数字技术人才能够招得来、留得下、用得好。(2)形成兼职型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机制。比如可以在人才环境较好的地区建设人才飞地,保证人才能够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所用。比如近日克山县开展了“飞地汇智行动”,通过人才飞地建设招纳人才,解决目前齐齐哈尔市面临的人才短缺的问题。(3)立足本地,实现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齐齐哈尔市拥有6所高校(本科高校3所,专科高校3所)和131家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含线上),采取订单式培养,将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一定能极大地丰富我市数字经济的相关人才。

3.5 突出重点完善我市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措施

3.5.1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供多元化政策支持

根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经验显示,支持政策往往呈现多元化特征。在税收、财政、金融、社保等方面都有专项规划,甚至有些地区还出台了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齐齐哈尔市可参照优势地区发展经验,逐步完善政策支持。

3.5.2 突出特色,制定重点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规划

(1)打造重点园区数字化云平台。齐齐哈尔市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可通过建设园区数字云平台提升园区对企业的服务和管理的功能。(2)探索工业遗产数字化融合新方式。齐齐哈尔市拥有多个国家相关部门认定的工业遗产,可推动在建设齐齐哈尔市工业博物馆体系、工业遗产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过程中,融入数字技术发展旅游产业。如将5G+XR技术融入工业遗产园区中,通过数字技术回溯齐齐哈尔市“一五”时期辉煌场景,打造我国最北工业文化遗产新地标。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市产业链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SWOT的齐齐哈尔市冰球城市建设研究
齐齐哈尔市冰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齐齐哈尔市慢行交通系统调查与思考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