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模型研究
——以重庆市轻工业学校为例

2022-12-08张波涛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模型库联网岗位

张波涛,胡 跃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重庆 400709)

0 引言

随着新“职教法”“职教20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职业教育法律及制度文件陆续出台,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提质培优”已成为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望。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教育单位,深度研究典型工作岗位(群),构建人才培养岗位模型将是建设优质专业最为重要的一环[1-2]。本文着重探讨物联网技术技能岗位(群),构建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岗位模型,促进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1 岗位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1.1 产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迫切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重庆市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依托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重庆以南岸茶园新区为核心区,以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同兴工业园、双福工业园等为拓展区进行产业布局。据《重庆市物联网产业蓝皮书(2019年)》披露,2019年重庆市物联网核心产业产值超过752亿元。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26%。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产值将达到40~50万亿元。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产业人才匮乏、人才需求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

1.2 专业发展迫切,人才培养创新

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等“提质培优”新课题不断涌现,亟需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3]。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准确、高效地开展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努力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趋势相统一的“技能型”人才,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显得尤为紧迫。通过总结和挖掘职业院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4-5]、行业企业人才的典型岗位能力需求及各行各业未来发展动态[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模型建设,制定理性、客观、科学的人才培养数据模型和资源库,有利于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深度对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为人才培养链(供给侧)和产业链(需求侧)有机融合奠定基础。

2 岗位模型研究的思路

采取问卷调查、座谈分析、文献研究、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围绕“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这一主题展开,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行业企业、同类院校调研,掌握物联网人才培养岗位群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并开展分析论证,初步构建通用岗位群模型库并通过个别访谈的形式加以优化,进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践,推动“三教”改革等,优化人才培养岗位模型,最终促进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提档升级。

3 岗位模型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方法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研究人才培养岗位群以及岗位能力要求,采取的是以问卷调查、座谈分析为主,辅以文献研究、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以行业企业、同类院校为研究对象,获取大量真实的人才供需数据;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座谈分析,获取定量分析的参数,如岗位说明、工作任务等,有利于建立较为精准的岗位模型;文献研究可丰富理论基础,确保构建的岗位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用性;对职务高的少量群体开展个别访谈,对问卷调研进行合理补充,获取企业发展规划相关信息,有利于科学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路径[7]。

3.2 研究过程

(1)文献学习,理清思路

深入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及专家重要论述,广泛收集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状态及典型应用,综合分析物联网行业、龙头企业的人才需求,系统消化主要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先进经验,为开展物联网专业通用岗位群调研提供依据。

(2)需求调研,确定内容

通过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中移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行业企业,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27所职业院校进行调研,梳理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初步构建通用岗位群模型库,大致确定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岗位群、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及胜任力等,进而形成专业建设需求调研报告。

(3)分析论证,构建模型

邀请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物联网专业一线教师到校,通过充分论证调研报告,对学生(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及主要岗位群进行科学研判,开展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通用岗位群模型库及人才培养方案。

(4)应用反馈,优化模型

组织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师认真学习岗位模型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实时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将工作项目、任务、要求及相关知识、关键素养、评价标准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7-8]。同时,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岗位模型,保持与产业升级、技术融合及职教发展同步[9]。

4 研究的成果与应用成效

4.1 构建了岗位模型库

通过研究,构建了中职物联网专业通用岗位群岗位模型库,物联网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信息采集表见表1、表2。

表1 物联网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信息采集表(一)

表2 物联网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信息采集表(二)

4.2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研究,创新了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三证书、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三证书、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图

4.3 提升了师生职业能力

通过研究,确定了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有效地推动了“三教”改革,促进了中职物联网专业师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职业技能竞赛参赛和指导、专业教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技术技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项目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参加重庆市“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余项;教师参加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市级奖项近10项,结题“中职物联网专业基于互联网+校企共建共享的职教人才培养岗位模型研究”等校级以上课题11个,发表《中职学校物联网专业“三课堂”大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市轻工业学校为例》等论文4篇,出版包括“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联网系统安装与调试》在内的教材5本。同时,新增重庆市骨干教师2人,高级技师2人,高级考评员及考评员5人,物联网系统认证讲师2人,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9人。

5 结语

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模型的研究顺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构建的中职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岗位模型,直观、快捷、准确地体现本专业的岗位需求动态,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等5个对接,促进了人才培养、“三教”改革、“课证融通”等教学改革,增强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确保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研究过程中选取的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样本数据有限,加之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技术应用发展迅猛,产业的调整、技术的融合,尤其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发布以及“传感网应用开发”等1+X证书制度试点,物联网专业的岗位群以及知识、素养、技能等要求也将发生变化,各模型块也将不断变化和优化。同时,研究岗位模型指导人才培养并推动专业建设仍然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和不断完善的工程,需要更长的时间检验和持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模型库联网岗位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基于Creo参数化建模的设备模型库建立方法
抢占物联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模型库系统的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于模型库的现代成本会计计量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