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2022-12-08仲晶晶李卫红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指标体系应用型

杨 蕾,仲晶晶,李卫红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始终是高等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在我国,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高校有很多所。这些高校以其明确的发展思路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3]。然而,由于这些院校多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因此,在学校的发展中也必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问题。其中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就是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在分析探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涵义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包括用人单位与非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某高校一个工科专业进行了实例研究。

1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在《辞海》中,“培养”的引申含义为教育、造就人才;而根据GB/T1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根据以上对“质量”和“培养”的定义及解释,可以把人才培养质量理解为教育、造就人才的活动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的“要求”主要指社会需要、培养目标等。因此,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活动”,如何明确人才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众多的高等学校采用了“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监控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判定大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换句话说,接受教育的学生、接收学生的用人单位等既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的策划和实施中,更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这造成了许多学校培养的学生或不被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或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或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工作等。其人才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高等学校,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型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过程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过程;同样,其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则取决于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等的综合评价,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以考试成绩等为评定标准的单一内部评价。其人才培养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然而,目前我国关于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施工作,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方面。这主要体现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整、科学、合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后也必将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学校对教学活动的监控,且主要在教学过程的某个阶段(如期末)进行检查和评价等。尤其是,由于这种监控体系并没有涉及人才的接收之处——社会、用人单位等对毕业生的评价;没有涉及在校生及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的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因此,如果仅仅使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去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很多时候会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重脱节等。

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人才培养过程是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对人才培养质量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为了确定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特点,本次研究是在查阅文献[4-7]的基础上,制作调查问卷,发放给包括学校、企事业单位专家及毕业生和在校生等被调查对象。之后,采用德尔菲法,经过3轮的反馈和汇总,采纳调查对象趋于一致的意见,最终得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各类高校,但更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测评时,对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对评价指标的内涵描述及权重做出相应的界定。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实例研究

利用表1给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某高校一个工科专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模糊评价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实例研究。

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的一种具体应用方法。它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评价系统的各个相关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其特点是: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效果比较好,是其他的模型和方法难以代替的[8]。该方法通过精确的数字手段处理模糊的评价对象,对蕴藏信息呈现模糊性的资料做出比较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既可以比较准确地刻画被评价对象,又可以进一步加工,得到参考信息,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

3.2 确定测评范围

在通过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确认问卷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被调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测评工作。

被调查专业所属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被调查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专业。

本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测评工作通过发放问卷进行。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被调查用人单位性质主要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台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这些单位是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被调查的非用人单位主要为已就业2~6年的往届毕业生和3~4年级的在校生。

3.3 建立因素集U和评定(语)集V

(1)用人单位

建立因素集U用={U1=专业需求,U2=实践能力,U3=专业能力,U4=综合素质,U5=身心健康};评定(语)集V接={v1,v2,v3,v4}={很好,好,一般,差}。

(2)非用人单位

与上类似。建立因素集U非={U1=适用程度,U2=人才培养,U3=就业情况,U4=社会认知度};评定(语)集V非={v1,v2,v3,v4}={很好,好,一般,差}。

3.4 建立权重集

目前,权重的确定尚无一个统一的方法。本研究结合指标体系的建立,采用德尔菲法确定相关的权重值。

其中,一级指标因素权重组成的权重集为P˜=(0.4,0.6)。二级指标中用人单位因素的权重集为P˜用=(0.1,0.3,0.2,0.3,0.1);非用人单位因素的权重集

3.5 统计、确定单因素评价隶属度向量,并形成隶属矩阵

隶属度是模糊综合评价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3.5.1 用人单位

通过对问卷问题分类统计、计算,可得用人单位评价表,见表2。

表2 用人单位评价

由表2可得用人单位的单因素评价隶属度矩阵R˜1为:

3.5.2 非用人单位

研究过程中,对于在校生与毕业生相同的指标,分开调查,但综合统计;不同指标,分别调查和统计。

通过对问卷问题分类统计、计算,可得非用人单位评价表,见表3。

表3 非用人单位评价

由表3可得非用人单位的单因素评价隶属度矩阵为:

3.6 模糊综合评价

3.6.1 用人单位的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已确定的用人单位的权重集P˜用和评价矩阵,可得出用人单位的模糊综合评价为:3.6.2非用人单位的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已确定的用人单位的权重集P˜非和评价矩阵,可得出用人单位的模糊综合评价为:

3.6.3 人才培养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由已确定的用人单位和非用人单位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可得所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隶属度矩阵为:

根据已确定的所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权重集P˜和隶属矩阵R˜,可得出用人单位人才培养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为: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各评价指标的运行情况,在对应的评语集V=(v1,v2,v3,v4)中,将评定(语)集V={v1,v2,v3,v4}={很好,好,一般,差}赋值5、4、3、2,利用加权平均值原则进行评判。其结果见表4。

表4 各指标综合评价结果

3.7 测评结果分析

以上应用本文所建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某高校一个工科专业进行了测评。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该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整体评价很好。此外,评价结果还为我们提供了各指标的具体信息。例如:

(1)用人单位评价结果为4.33。说明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对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较为认可。与此同时,从用人单位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专业需求得分最高,为4.73。说明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需求度很高。特别是,该专业已连续多年签约率达到100%。说明目前该专业涉及的专业领域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逐渐提高,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加大;

与此相反,对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评价较低,仅为3.43。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问题表现在该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上;

(2)非用人单位的评价结果为4.45,高于用人单位。从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其中,就业情况评价结果得分最高,为4.79。这与该专业连续多年签约率为100%的情况相符。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认知度评价结果最低,仅为3.90。实际上,家长、学生对该专业的选择情况,反映了社会对于该专业的认知度。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对该专业普遍了解程度不高,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学生第一志愿进入该专业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一情况与用人单位的高需求和毕业生的高签约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实际上,这一情况也体现在国内其他学校的相同专业上。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真正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度。

根据测评结果,我们加大了该专业的招生宣传力度,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以此增强了社会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该专业的满意度,使之更能符合社会和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升了该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探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涵义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某高校一个工科专业进行实例研究。从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利用本文所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系统评价方法,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考查的学校或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定量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既可以了解学校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情况,也可以研究各个评价指标在被考查的学校或专业的表现情况,了解被考查学校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优势及劣势,为持续提高等学校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指标体系应用型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