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吞万里的咸阳宫:象天法地,天人合一

2022-12-07

全国新书目 2022年11期
关键词:金凤咸阳荆轲

《消失的宫殿:秦汉篇》李凯 著/东方出版社/2022.9/68.00元

李凯

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本书以秦汉宫殿为脉络,还原今天已经消失的近20座宫殿的历史原貌。随着本书的讲述,一座座宫殿里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从尘土中被唤醒,读者可以真切地接触到这里曾出现过的人影,并目睹他们的悲喜人生。

积极进取的秦国统治者将咸阳视作秦都的不二之选,开始在咸阳营建宫殿,并以宫廷为核心,一步步完善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恢宏磅礴的城市形态。此后秦人再未迁都,咸阳城寄托了他们开创万世伟业的雄心。从考古资料看,秦栎阳故城平地起夯,版筑疏松,其规划比咸阳城差得多,具有明显的临时性质。而咸阳宫随着秦国的强大逐渐扩张,呈现出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格局,充满了星宿、宇宙、自然的神秘意味。秦孝公最初打造咸阳都城时,重点放在了冀阙和宫廷的建设上。高矗在咸阳城中的华美宫殿,以及宫殿前的冀阙就是秦王室威严最好的表达。那么冀阙究竟是怎样的建筑,它又为何对秦国的政治生活尤其重要呢?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作为筑冀阙宫廷于咸阳。”唐代司马贞对此进行解说:冀阙,就是魏阙。那魏阙又是什么呢?就是今天可以在古代宫殿前面门楼上看到的高大建筑,比如北京故宫午门外就有阙,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为什么叫作冀阙呢?冀,记也,是记录的意思,“出列教令”都要记录于此。也就是说,统治集团对百姓发布的教令要在这儿公布,要么是张榜公布,要么是以其他形式公布,所以这个地方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非常重要。明清时代的书籍就记载过“金凤颁诏”的典故。天安门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金凤颁诏”的重地,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册立皇后,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当时于城楼大殿前正中设立宣诏台,由礼部尚书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诏书,放在抬着的龙亭内,出午门,登上天安门城楼,然后将诏书恭放于宣诏台上,由宣诏官宣读。文武百官按等级依次排列于金水桥南,面对北方跪着恭听。宣诏完毕,官员将诏书放在一只木雕金凤的嘴里,再用黄绒绳从上系下,礼部官员托盘在下跪接,接着用龙亭将诏书抬到礼部,经黄纸誊写,分送各地,布告天下。这一过程就叫作“金凤颁诏”,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做足了仪式感。这是明清时期的“出列教令”,从它的规模不难看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商鞅时代的秦国是否有这样的仪式不得而知,但我们从冀阙的营建能体会到王权的强大。“冀阙”遗址装潢富丽,居高临下,气势雄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曾经提出一个说法,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此言出自李斯之口。它的意思是当时的百姓要想学习知识,可以去学习法令和国家的行政命令;想找老师,那就去找官吏和政府公务人员。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手段非常古老,能上溯到秦国之前更久远的时期。可见,国家对政令相当重视,而冀阙就是一个缩影。

在由商鞅监修的咸阳宫城内,众多的宫殿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座宫殿群,豪华瑰丽。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掘出大量文物,其中有壁画残片四百多片,陶文七十多种,从这些实物可以推测建都时的规模。

咸阳宫是由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组成的,包括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一、二、三号宫殿遗址等。一号宫殿遗址最有名,为土木混合结构,平面呈长方曲尺形。它是高起的楼阁建筑,对各房间的采光、排水问题做了合理安排,将各种不同用途的宫室集中到一个空间范围内,结构紧凑,布局高下错落,功能健全。在它的殿堂上、地面上发现了很多红色的矿石,这就和文献的记载相吻合了。有趣的是,在宫室中央有一个圆形“都柱”,也就是柱子从地中心拔地而起,联通建筑物的尖端。《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时荆轲扮作使者,已经在殿外经过“安检”,因为一般人没有君主首肯,不得带寸铁上殿。秦王政及大臣谁也没想到来的是夺命鬼,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刺客吓蒙了,臣下手中也无寸铁,而侍卫没有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只能干瞪眼。秦王政被荆轲逼得团团转,幸亏他身形敏捷,“环柱走”,这个柱很可能就是高大的都柱,因为它最显眼。终于有人提示:“秦王您背着剑哪!”于是秦王政抽出剑,刺中荆轲的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只击中了柱子,最后被杀。柱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荆轲和秦王政之间充当了缓冲地带,并且替秦王政挨了一刀(也有可能荆轲的匕首戳在别的柱子上)。当然,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章台宫,因为章台宫是接见藩臣的地方。但不管怎么样,这个高大的宫殿有柱,柱是宫殿中非常重要的起支撑作用的物件,也是宫殿气派的写照。

二号宫殿位于一号宫殿的西北,仍是以夯台为中心、土木架构为主要结构,是多层台榭建筑。以台上的宫殿为主体,依台修建有一圈回廊,东西廊下有盥洗室,可谓功能健全。其中,还有插放旗杆的竖管。这里很可能是咸阳宫中处理政务的一处场所,同样仪式感十足,如同故宫乾清宫。

三号宫殿位于一号宫殿的西南,南北长,东西窄,中间高,两边低,成鱼脊状。在此出土了大量壁画,包括车马出行图、仪仗图、建筑图、麦穗图,勾摹的方法非常美,以蜃粉涂底进行勾勒,在重点区域进行渲染,水平很高,弥补了中国美术史的空白。这是中国古代殿堂中最早的壁画,证实了史书中关于中国上古时期建筑中有壁画的记载,比如西周金文中就提到“图室”。人们早就知道建筑里头有雕梁画栋,但是雕梁画栋什么样?人们不清楚,而秦国咸阳宫三号宫殿遗址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认识。

猜你喜欢

金凤咸阳荆轲
咸阳
咸阳医院
带着父亲出嫁,亲人天涯亲情咫尺
甜蜜合伙人
文言实词小课堂
沐猴而冠
荆轲刺秦王
绿扬引金凤:扬州人才引进计划
金凤凰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