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极化差异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功能分析

2022-12-06廖心虹

文化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罗丝两极化贵族

廖心虹

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化差异来达到打动观众、加强渲染、引起观众情绪高潮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收视率。以下以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为主要案例进行分析,揭示这种两极化差异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发挥的功效。

一、《泰坦尼克号》情节回顾

1997年上映,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斩获无数奖项、无数好评的高票房高分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头,一辆精致的马车载着女主人公罗丝以及她的未婚夫卡尔和她的母亲,三人登上了当时最大的号称“梦想号”和“永不沉没”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尽管从小就过着丰衣足食、养尊处优、万人之上的优越生活,但罗丝却厌倦了虚伪冷漠、压抑拘束、没有自我的上流社会生活以及为还债而被母亲安排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打算跳海自尽。在她即将跳海之际,男主人公,一位来自下等舱的青年画家杰克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阻止了她,并因此与罗丝有了种种牵连。他看透了罗丝眼里的痛苦,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打开了罗丝的心扉,带着压抑烦闷的罗丝去了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里尽情享受下等舱的快乐,给予了罗丝精神上的解放和拯救。通过短短几天的相处,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然而,幸福终究太短暂,在两个真心相爱的人面前横亘着的,不仅有罗丝母亲的阻拦,阶层的藩篱,来自未婚夫的陷害,还有邮轮即将撞上冰山的生死分离的考验。尽管二人后来不离不弃,携手互救,躲过了重重危机,然而就在最后关头,杰克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心爱的罗丝,还未等到救援船只,就冻死在了严寒的海水里,留下了生还的罗丝一个人。原本深爱的两人却在咫尺之间已成了永别,其悲剧结果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叹息。

二、两极化差异在《泰坦尼克号》中的体现

(一)人物的阶层差异:贫与富的对比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可以看到许多处的两极化差异。对于男女主人公来说,二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异是阶层差异。影片中女主人公罗丝出身上流社会,属于贵族阶级,尽管已然只剩个空架子,但依旧靠着名头维持着体面尊贵的生活,过着贵族的日子,坐在邮轮里的上等舱,他们生活的代名词是私人订制、精致高贵、优雅得体、香槟宴会、名流世家、高级乐队舞会、顶尖的艺术品鉴赏等;而男主人公杰克则是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仅靠着好运气赌赢了邮轮三等舱的船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早早地便为谋生做各种各样劳累的活计,在行为上体现出与贵族的拘束得体迥然不同的豪放不羁与不拘小节。二者的身份差异为两人的交往发展提供了第一层冲突,首先受到了女主人公母亲,一个过惯了雍容华贵体面生活的顽固贵族女人的阻挡。这是贫与富阶层的两极化差异。然而原本看似不可能交往的两个人却没有被这层差异所阻挡。在杰克真诚地追求下,罗丝终究违背了母亲让其依靠未婚夫还债来维持上层生活的意愿,在贫穷与富有、自由与拘束、快乐与压抑之间,她放弃了尊贵的生活,选择了一无所有却真诚待她、不顾一切守护她、懂她的画家杰克。两个人真挚的情感是冲破这层差异阻碍的利器,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看点。世俗之见,以门当户对作为婚配的基本条件。然而两个人油然而生的对彼此的爱慕之情和灵魂相吸超越了世俗的枷锁,如出于尘土之上不受污染的冰清玉洁的莲花,纯粹美好而动人。当杰克受邀来到上等舱,他略显粗鄙的行为暴露无遗,遭到了在座的那些自命清高的贵族们的嘲笑,他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罗丝的追求。当罗丝跟随他来到三等舱,尽管那里的嘈杂随意与上等舱的井然有序相比截然不同,但罗丝也没有显露出贵族阶层的鄙夷,反而与杰克尽情地融入其中,喝啤酒、跳踢踏舞,适应三等舱的简单纯粹的快乐。可以说,上等舱和下等舱的生活、习惯是差异巨大的。两个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娱乐方式差异极大。然而,这两个阶层之间的差异并不能阻碍两个人的灵魂共鸣,反而为他们的彼此吸引增加了动力,透过对方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才让二者的相遇改变了彼此原本单行线的世界,在波澜不惊的生活里出现了不一样的风景,给彼此的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一抹新的颜色。两个人物之间的差异性正是故事的价值所在。正是由于主人公之间巨大的差异,使观众产生好奇心理,渴望了解这两个差异巨大的人之间会发生怎样的矛盾?是否能够有圆满的结局?从而增添了观众对该故事的观赏期待。

(二)人物的性格差异:善与恶的交锋

阶层差异的两极化不仅存在于杰克和罗丝之间,也存在于杰克与罗丝的未婚夫卡尔之间。二者相比,杰克的硬实力远远不及后者。其未婚夫出身豪门世家,为了追求罗丝,买下了路易国王曾经佩戴过的天价珠宝,一条名为海洋之心的镶嵌着巨大蓝色钻石的项链。他出手阔绰,周围尽是仆人、管家。而画家杰克,却过着到处漂泊的生活,靠给别人画像谋生,可惜其画作却不受赏识,身上仅仅只有10美元的钞票。然而二者之间最突出的并非是身份、财富的两极化差异,尽管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差别。影片中作者为二者安排的突出的差异体现在二者的内在差异上。二者外在和内在的两级化双重差异为影片加剧了对比冲突。

尽管高居上流社会,有身份、有财富,然而罗丝的未婚夫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代表了上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即利用金钱来为所欲为,不择手段地夺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为了追回罗丝,不惜设局命仆人将自己的手表放进杰克的外衣口袋里,以盗窃的罪名栽赃嫁祸杰克,把他囚禁在船上无人的地方。在看到罗丝与杰克相拥时,怒火中烧开枪追杀二人。为了逃生抱起一个哭泣的小女孩儿伪装成孩子的亲人混入仅可让妇女儿童乘坐的救生艇。可以说,他是一个在物质上富有,在精神上贫瘠的人物。他对罗丝的爱与杰克对罗丝的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同样爱着罗丝,但他更在乎自己的颜面,为此不惜辱骂她、打她,像对金丝雀一般囚禁罗丝、监视罗丝,他的爱出于占有和自私得目的。

与卡尔形成鲜明差异的一贫如洗的青年画家杰克,是下层社会的一个代表。尽管杰克在物质上囊空如洗,但是他幽默外向,热情开朗,积极上进,富在精神,富在才华,富有爱心。在罗丝想要跳海的时候,尽管素不相识,但他仍尽力劝阻,并成功将她带离了死亡的边缘,哪怕自己被误会成罪犯,也替罗丝保守跳海的秘密。同样面对落单无助的小孩儿,在逃生困难的情况下他依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带上小孩儿逃生。在邮轮已经沉没,而杰克和罗丝都在海水里只有一片木板无法承受两个人重量时,杰克明知在冰冷入骨的海水里必死无疑,也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罗丝,让罗丝一个人在木板上,而他却泡在冷冰冰的海水里抓着罗丝的手,守护在她身边,并不断地安慰她,要求她好好地活下去。曾经掉入过冰面,深知海水温度的杰克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在爱情与死亡面前,他不顾一切地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爱情。他对罗丝的爱是毫无保留的成全与付出,尽管这份爱一次次地给他带来麻烦,他也没有放弃对罗丝的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比之下,卡尔虽然赢在了物质财富上,却在种种情节下暴露出了他的虚伪、卑鄙、自私。二人的外在差异和内在差异、阶层差异和性格差异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对比,突出了故事的矛盾和冲突。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两极化性格差异还体现在危难来临之际的人性与抉择。同样是作为上层阶级的人物,暴发户新贵莫莉夫人与传统贵族同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她也有幸加入了上层阶级,却不受老贵族的欢迎,受到老贵族的嫌弃。可是当她看到窘迫的杰克之时,不仅好心提醒他处境不佳,并且还大方地借给了他得体的西装,让他可以焕然一新,像个真正的绅士一般去参加卡尔发出的不怀好意的晚宴邀请。在用餐时杰克面对众多的刀叉不知该如何使用,她亦善意提醒先用最外面的叉子,并告诉他如何融入上层圈子。当她以贵族身份优先坐上了救生艇,她向同船的其他贵妇发出呼吁划船返回去营救更多的人,却无一个人回应她。被嫌弃看扁的暴发户新贵族的善良与老贵族的自私冷漠、虚伪刻薄形成了两极化差异。

同样是男人,在影片最后也有明显的差异。卡尔为了逃生不惜贿赂掌管救生艇的船员,不惜利用孩子,不惜将他人推下救生艇只为了自己的船不超重翻船。还有一些不断拥挤不受秩序不顾一切想要逃上救生艇的男人。但在那种危急情况下,依然有一些尽忠职守的船员,他们维持着秩序,充分发挥绅士精神,在生死命运面前,固守原则,保护弱小,坚持让妇女和儿童优先离开,将男人阻拦在死亡甲板上。

(三)人物的命运差异:生与死的距离

生的时候,贵族与平民的这一两极化阶层差异增加了罗丝和杰克之间爱情的不可能性,而当死亡来临,二者之间的爱情则更加不可能,生死之间永恒的距离成了两个才刚坠入爱河的人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故事里的两极化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阶层、性格上,而且运用了生与死这个绝对化的两极,在故事的最后掀起了观众情绪的高潮,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情感,也使得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像影片里歌词所唱的,“near,far,wherever you are,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无论你近在咫尺,或远离天涯,我相信我的心永相随。两位主人公的距离在阶层上的遥远,生死之间永恒的遥远,与他们心灵的紧密相近又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对比,而从相爱相知的无比甜蜜到生死分离的无比痛苦,又是一种极致的两极化对比。可以说,故事里的两极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加强了故事的张力与感染性,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种极致叠加在一起,最终张力通过极致达到顶点,使深刻达到最大化,观众的情绪也被最大化感染和调动。影视作品中那些运用到生死这种极端距离的,往往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极端强烈的刺激可以最大化地调动观者的感官情绪,使观众在强烈的代入感中体验到情绪的大幅度起伏,相比那些微微的感伤更能给观众带来极致的情感体验,从而延长对故事的回味与感受。

相反地,若是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没有了这些巨大的差异,他们所面临的阻力就会变小,两个人碰撞出来的火花可能也会变小,那么他们的爱情或许就没有那么地令人深刻和难忘了。相似的事物往往就意味着具有同一性,意味着和谐,意味着统一。而统一的结果就是波澜不惊,让人能够一眼望到头,也就使得文本失去了想象,失去了再延续的话语空间,失去了生命力与吸引力。而对立差异就不同,差异越多,往往也就意味着矛盾越多;矛盾越多,则越具有冲突和张力,使得故事的发展伸向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就对应了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磁铁的两极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正是有了这种对立的两极与矛盾,才促使客观世界不断地螺旋上升与发展。

三、结语

《泰坦尼克号》里的两极化差异总的来说,体现在人物的阶层差异、性格差异、命运差异上。故事充分运用了这些两极化差异,将这些差异以两位主人公的相遇、相知、相爱、相离为线索串联和呈现出来,聚焦在这两个人物及其周围的人身上,最大化地凸显了两个人物之间不同的世界,使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收到了较好的接受效果。另外,故事里的差异所在也是故事的吸引力所在,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对故事产生多样化的联想与期待,探寻故事的两极化走向,从而有效地提高影视收视率。

如果没有了差异性,那么平淡的故事就如同波澜不惊的水面,而两极化的差异就像是惊涛骇浪一般,能够形成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效果。平淡的情节总是少了点儿味道,而巨大的差异则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影视文学作品中,往往这种两极化差异越大,越能够激发观众的观赏期待,也往往比起那些差异幅度小的作品容易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正如作家周梅森所言,“影视要求‘有戏’,戏就是戏剧化,夸张、放大、巧合”。

这种两极化差异类似于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又不同于夸张。夸张是“故意夸大或缩小所表达对象的某些方面以强调或突出该对象的一种修辞方式[1]。”作为狭义修辞方式,夸张的修辞功能主要作用于句子单位。而作为叙事修辞的两极化差异则不同,它作用于文本的篇章布局,参与文本的建构,是一种作为修辞的叙事方式[2]。它突出体现了二者的差异,强化了二者的对比,为文本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叙事空间,也留下更多的余韵和讨论空间,使人不禁联想更多的关于故事的可能性。从文本的层面来说,两极化差异作为文本叙述的修辞方式,在参与文本建构的过程中给接受者的审美体验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当这种具备修辞诗学功能的叙述手法通过影视媒介来展现文本时[3],这种两极化差异则开启了戏剧张力,在赋予观众精神刺激的同时还叠加了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多模态的沉浸体验中更容易对文本的接受程度达到高峰,从而对该文本形成更强烈的记忆和接受效果,与此同时也更轻易促进了该影视文学作品的传播率和知名度。

当然,两极化差异的对比也需运用得恰当、不落俗套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否则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如何把握好故事中的两极化差异为故事蓄势谋篇,有待人们继续探讨。

猜你喜欢

罗丝两极化贵族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马来电话了
网络作家正在“两极化”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马来电话了
如何处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与动物对话的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