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22-12-06

文化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负面影响准则

侯 杰

一、引言

当来自于两种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时,跨文化交际就发生了。准确地说,跨文化交际是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该交际中交际双方的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影响交流事件。[1]跨文化交际活动自古有之,如今人类的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便捷的交通和即时通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更加频繁。在这个大背景下,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来。但跨文化交际往往不是非常顺利的,经常会遇到障碍,如果想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人们必须注意消除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民族中心主义就是对跨文化交际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的一种消极因素。

作为一个社会学术语,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提出,他把民族中心主义定义为“以其个人所属群体为一切事物的中心为出发点来看待事物,对其他所有群体则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它们分成等级……每个群体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社会习俗是恰当的,看到别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就会嘲笑。”[2]由此定义可知,民族中心主义具有以自我为中心、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判断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由于民族中心主义的这个特点,它常常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它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想要顺畅交流必须克服的一个障碍。

鉴于此,找到克服民族中心主义负面影响的对策非常有必要。本文将分析民族中心主义的表现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一些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对策以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民族中心主义的表现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一)民族中心主义的表现

民族中心主义现象存在于很多民族和群体文化之中,在语言、交流和社会文化方面都有典型表现。在语言方面,民族中心主义表现为该民族语言中有对其他民族的蔑称,或对自己民族的夸耀和抬高。例如:英国在最强盛时期,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日本在二战时自称“大日本帝国”,发动侵华战争,用蔑称“支那”指代中国;美国以美洲的名称America自称;这些都体现了语言方面的民族中心主义。在与其他民族交流中,民族中心主义的典型表现是对待其他民族居高临下,蔑视其他民族。例如:英国人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常会歧视其他民族,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趁着酒意假装英勇),take French leave(不辞而别)之类都对其他民族有歧视色彩;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宣扬日尔曼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要由他们来领导全世界,还认为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对犹太人实行大屠杀;美国在成为超级大国后与别国交往时常常居高临下,他们的外交官常对别国外交官或领导人颐指气使;这些都体现了交流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在社会文化层面,民族中心主义的典型表现为抬高和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理念,轻视甚至试图改变其他民族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理念。例如: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用坚船利炮四处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日本在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强制东亚国家加入由其主导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在历史上,美国白人为了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资源,对印第安人采取了近乎种族灭绝的政策,仅划出面积很小的“保留地”,致使印第安人在美国至今仍然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缘位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四处推行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在对外交往中实行霸权主义;这些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民族中心主义表现。民族中心主义的这些典型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民族中心主义其实有两面性。正如叶丽华(2012)所言,“民族中心主义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它可能成为某一国家、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也可能成为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的产生必然会影响着民族之间的感情。”[3]

民族中心主义对于民族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在一个民族形成民族意识之初,民族中心主义有利于强化该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该民族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民族中心主义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去判断其他民族文化,它肯定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负面影响。薛小梅和赵登明(2006)指出,民族中心主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想要达到相互理解都必须跨越的一道障碍[4]。诸多事例表明,民族中心主义不仅在民族和国家交往层面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在个人层面的跨文化交际中也有很多负面影响。

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民族中心主义经常会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感情,导致文化冲突和跨文化交际失败。中英交往史中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清朝乾隆皇帝统治后期,英国政府想和清朝建交,打开中国市场,就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在使团访华期间,双方就外交礼仪问题产生了冲突[5]。清朝官员坚持让马戛尔尼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礼”,而马戛尔尼坚决不同意,不过表示可向乾隆皇帝施行其拜见英国国王时的“单膝跪地礼”。最终虽然马戛尔尼觐见了乾隆皇帝,但由于礼仪问题导致双方不欢而散,马戛尔尼没能完成使英国与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和双边贸易关系的使命。这次事件看似是由中英两国的礼仪文化差异造成的,但究其根源却是双方都有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由于实行工业革命,英国国力蒸蒸日上,英国使臣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自豪感,在对外交往中有优越感,不可能同意向他国皇帝施行超过本国君主的礼节。而中国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国力还很强盛,官员在对外交往中仍然充满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外国使节不能遵守觐见中国皇帝的“三跪九叩礼”,肯定不会与其达成任何有意义的协议。这样双方的冲突在所难免,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也使两个民族之间的感情受到了影响,以致后来兵戎相见。

之所以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民族中心主义经常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是因为一个来自国力强盛的国家的外交官,常常深信自己民族的文化很优越,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充满偏见,不能与其他民族的外交官或领导人友好而平等地交流。这其实就是民族中心主义演变成了大国沙文主义。

在个人层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民族中心主义同样有很多负面影响,常会使交际双方互不信任,造成交际失误,最终致使跨文化交际失败。比如,和懂英语的黑人交流提到niggers(黑鬼),和懂英语的荷兰人交流用到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Dutch uncle(爱训斥他人的人)之类的说法,或者和懂英语的西班牙人说Spanish athlete(爱吹牛的人),肯定会激怒对方,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个人层面的跨文化交际中除了使用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语言会造成负面影响,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优越感也会造成交际失败。笔者在上研究生期间,一位美籍外教在上课时经常不经意间表现出优越感。一次,他说中国人不能追求美国人那样的生活,不然资源会不够。这引起了师生之间的争论,导致那次课没能正常上完。该美籍外教认为只有美国才有资格享受美好生活,才有资格消耗更多资源,这是明显的民族中心主义表现。这导致他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论、不信任,导致了跨文化交际失败。类似事件发生几次后,由于学生投诉,该外教被辞退了。

可见,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非常大。较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其它消极因素(如语言不通、语用失误等),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消极影响尤甚。因此,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是跨文化交际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民族中心主义负面影响的对策

既然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达不到预期目的或失败的重大障碍,要克服和超越这种障碍,总的指导方针就必然是针对民族中心主义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做法,避免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判断其他民族文化,并且要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与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礼貌原则”相契合。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认为格莱斯(Grice)的“合作原则”有不足之处,提出了“礼貌原则”,该原则使人们知道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利奇指出礼貌原则包含六个准则:得体准则(尽量减少对方付出的代价,增大对方的益处),慷慨准则(尽量减少自己的益处,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赞誉准则(尽量少批评对方,多表扬对方),谦逊准则(尽量多批评自己,少表扬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分歧,增加一致性),同情准则(尽量减少相互反感,增加相互同情)[6]。

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礼貌原则”的违背。我们如果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判断其他民族文化,就是对交际对象的文化不尊重,必然会让交际对象认为失礼,进而引发冲突,致使交际失败。综合上文提到的应对民族中心主义负面影响的总的指导方针和跨文化交际的“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想避免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需采取如下对策:

(一)要通过学习,在交际中做到理解和尊重交际对象的民族文化习俗。交际双方都应加强对交际对象的文化习俗的学习,并且要将对方的文化习俗与自己的文化习俗作比较。对文化差异,要能够理性看待,从对方的角度加以理解。比如,要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加强英语文化学习,对英语文化中的不同习俗,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不能以汉文化为标准来评判其优劣。交际双方都应如此;如果只是一方一味地迁就另外一方,那其实是对一方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的屈服。交际双方都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避免民族中心主义表现,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无心之过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

(二)要在了解交际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时刻保持文化敏感性,避免使用带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和民族歧视色彩的语言表达,尤其要避免使用对交际对象的民族有歧视色彩的语言。假如使用此类语言,就违背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会引发交际对象的不满,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比如,我们在与英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避免提到limey(英国佬)之类的称呼,对方也不应提到Chink(中国佬)之类的称呼,否则会激怒交际对象,致使交际失败。

(三)应平等地对待交际对象,任何一方都不应表现出优越感或者盛气凌人。如果一方盛气凌人,则违背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双方就无法继续进行友好交流。

(四)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教学机构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缺一不可,因此,要在教学中增加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内容。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方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由于民族中心主义现象广泛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它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多负面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避免以自我为中心、以本民族文化为标准判断其他民族文化;要通过学习,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理解和尊重交际对象的民族文化习俗;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注重遵循“礼貌原则”,避免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的言行举止,平等地对待交际对象;这样才能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克服民族中心主义造成的障碍,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负面影响准则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网络语言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由“媒介审判”困境带来的思考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探析夹逼准则在求极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