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诗歌的形象

2022-12-01王占英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赏析意境意象

王占英

考点概述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古诗文阅读”部分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级。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诗人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是诗歌思想内容和诗人观点态度的载体,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形象,才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知其思想情感。“形象”主要包括诗人的自我形象、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人事风俗等社会风貌。考生要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叙述者及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自然风物形象、比喻性形象、音乐形象及特定形象等,借助对形象的赏析与评点,洞悉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主旨,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为了更好地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生必须明确几个概念:“物象”指自然景物形象,它本身不具有感情色彩。如果诗歌中具体的自然景物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含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就成了一種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意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背景了解,把握形象的理解方向

诗人抒情言志,怀古咏物,大多是被现实生活中某种因素的触动有感而发,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及自身的生活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考生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认真分析这些创作背景,了解相关的知识,考生便可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领悟诗人的情志,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2.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而且跳跃性强,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考生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还要把握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常见的意象如杜鹃多蕴愁情,归雁多涵思归,菊花多喻隐逸,牡丹多喻富贵,落叶多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大鹏、骏马、凤凰多喻志向远大,台城、吴宫、黍离多喻昔盛今衰,长亭、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大漠、孤烟、长空多指边塞风光,夕阳、西风、残照多表个人身世沉浮和历史沧桑巨变等。我们要善于对这些诗歌形象的外形与内涵进行归纳总结。

3.通过联想和想象,填补形象的空白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这要求考生在鉴赏时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去丰富诗歌所描述的形象,多角度、多侧面调动各种知识与经验去揣摩、理解诗歌的形象,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人物、物象、意象或意境。

4.把握意象的指向,领悟言外的诗情

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形象相互交融,相互统一,从而构成“意象”。所以考生要从意象入手,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感情。考生要找出诗歌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诗歌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从而把握其思想感情。

5.从意境洞察心胸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诗歌中的意境往往是诗人心灵的折射,是诗人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再现,把握了诗歌的意境,有助于了解诗人的风格及创作倾向。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宋〕徐 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①。

〔注〕①苍华:头发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作此诗时,落日西斜,小雪飘舞,诗人饶有兴致地试用新炉煮茶。

B.颔联中“篱菊尽”“塞鸿飞”的景象暗示秋天渐远,寒冬正逐步迫近。

C.“低覆水”写菊花飘落之态,“远连霞”写鸿雁远飞之景,意境幽远。

D.第六句“轻霜”与上句“小雪”相对,用比喻手法表现自己头发微白。

2.本诗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寿赵茂嘉①郎中二首(其一)

〔宋〕辛弃疾

玉色长身白首郎,当年麾节几甘棠②。

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③逸兴长。

久矣如今太公望,岿然真是鲁灵光④。

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

〔注〕①赵茂嘉:曾除江西提刑,于铅山置兼济仓,平稳谷价,造福乡里。②甘棠: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作《甘棠》诗。遂用作称颂官吏政绩之词。③垂车:悬车,辞官家居。④鲁灵光:宫殿名,屡经战乱而依然存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描写赵茂嘉的外貌形象,夸赞其身材修长,鹤发童颜。

B.第三句歌颂赵茂嘉竭尽全力扶困济难,拯救他人,功德无量。

C.第四句写赵茂嘉未老就已辞官,闲居时超脱豪迈,兴致盎然。

D.第六句中“鲁灵光”用比拟手法,写出赵茂嘉健壮挺立的样子。

2.作为一首祝寿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祝福之意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①

〔宋〕黄庭坚

仪鸾②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

木穿石槃未渠透③,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藖④逢一豆⑤。

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著鞭随诗翁⑥,城西野桃寻小红。

〔注〕①本诗写于元祐三年,时苏轼以翰林学士知贡举,黄庭坚(参详官)、李公麟(字伯时,点检试卷)等均为其属官,公务之余多唱和之作。②仪鸾:指仪鸾司,掌奉供帐之事。③该句典出《真诰》。傅先生年轻好道,太极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石槃。他昼夜穿钻,历47年成功,遂得神丹而升天。槃,即盘。渠:通“遽”,疾、立时。④藖:斫余的草茎。⑤豆:精饲料。⑥诗翁:指苏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三句选用三个典型细节,渲染试院生活的清苦、简陋,烘托凄寒、烦闷的氛围。

B.本诗写“观”画马,突破一般盛赞丹青妙技的俗套,开掘深,联想广,首尾圆合。

C.“贫马百藖逢一豆”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一样都表达了对扼杀人才之举的控诉。

D.本诗每句押韵,三句一换韵,给人以奇峭之感,三叠戛止,突兀生新,不落窠臼。

2.本诗最后三句有什么含意?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春 晚

〔宋〕左 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选取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杨柳,写水池边的柳枝依依,柳树旁的人靠着门欣赏春天的美景。

B.颔联写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而过的燕子,与首联一起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

C.尾聯“倚杖对斜晖”,写诗人伫立在夕阳下,看着落日的余晖,以景语作结,言有尽,意无穷。

D.全诗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前面的风格明快,后四句风格有所改变,略显伤感。

2.颈联写“方惊笑语稀”,诗人为什么“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赏析意境意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