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2-11-28罗嘉仪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惠州516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课程

◎ 罗嘉仪(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惠州 516000)

一、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提出的背景

(一)新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2022年1月1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行。这部法律的实施明确了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角色,将依法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

《家庭教育促进法》除了规定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角色,还明确规定了学校的协同支持责任。例如该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这些明确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指引了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途径。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的频发与家庭矛盾的现实

2021年5月,《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第一个有关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调报告[1]。这项研究从2012年底启动,选取北京、江苏等五个省(市)约74000名儿童青少年为样本。流调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流行程度最高的精神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独立违抗障碍、抑郁障碍等。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须各界更多的关注。

最近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值得关注的是,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而言,家庭环境是使其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2]。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对于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多家长缺乏分辨能力,会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或者“叛逆”的表现,因此,可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回应,这会进一步加剧父母与孩子的矛盾。

二、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现状与不足

(一)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现状

我国家长学校作为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形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中共中央[1981]19号文件要求各级妇联做好“帮助家长加强和改进对子女的教育”的工作,但当时家长学校的研究与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亲职教育等含混不清。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家长学校应当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自此,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了家长学校。在教育效果方面,很多家长都认为参加家长学校培训,能在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能力、亲子关系上有所提升,但调查中发现仅8.7%的家长认为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对其教育孩子时帮助非常大[3]。也有研究发现,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家长学校搞形式,家长参与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学校工作,而不是提高自身教育水平[4]。

近几年来,新形式的家长学校实践开始呈现,例如江苏省昆山市教育局在以“共育、共建、共享、共生”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实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了“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实践研究。这种创新型的家长学校模式,具有形式灵活、目标集中、评价多元等特色[5],但这些新式的家长学校课程一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家长鲜少接受类似的课程指导。

(二)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不足

总体而言,我国家长学校的课程发展比较缓慢,还有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学校课程的覆盖对象更多是幼儿园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高中阶段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展较少。

表1 高中家长学校五大主题授课内容

2.家长学校课程内容较陈旧,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与家长自身需求相距甚远。

3.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不连贯,大部分家长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按照学校、班级需要开课,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4.家长学校教学形式单一,以“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家长参与、讨论与互动的环节。

5.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方式,家长参与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学校工作,课后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持续应用到实践当中。

三、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内容

为了弥补以往家长学校课程的不足,本项目高中家长学校课程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背景,立足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家长学校课程的真实需求,以此为基础设置家长课程(见表1),协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实现高效的家校合作与家校沟通。

四、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实施方式

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家长课程的实施通过以下三个阶段展开。

阶段一:课前需求调查

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需求状况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获得。课程开始前对高中各学段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理解、对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的态度和观点、对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内容示例:

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惑时,一般向______寻求帮助。

您参加家长学校培训的目的是________。

关于家长学校课程,您期待学到的内容是________。

阶段二:多形式开展家长学校课程

为了兼顾更大范围的家长群体和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高中家长学校课程授课形式多样化,具体如下:

1.讲座式:讲座是一种集中面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座向家长讲述家庭教育的理念、案例和应对措施等。讲座式的优势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家长传授尽可能多的家庭教育知识。

2.座谈式: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让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教学模式。座谈式的优势是互动充分,能够了解不同家长群体的教育困惑和需求,并且可以灵活针对特殊个案进行个别指导。

3.团体体验式:家长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和体验游戏,充分领略家庭教育理念的授课形式。团体体验式的优势是可以让家长获得更加直观、深入的感受,并促进互助团体的形成。

4.线上课程:作为现场授课的补充形式,通过微课、线上直播等方式帮助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理念。线上课程的优势是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在短时间内可以覆盖更大范围的家长群体。

阶段三:课后评价与反馈

课程结束后,结合课堂实施反馈、课后问题收集、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以问卷调查为例,课程结束后,可以对家长的课程掌握情况、上课过程中的满意度、课堂中的困惑等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内容示例:

通过家长学校课程,您的__________提高了。

在课堂中,您还存在的困惑是__________。

您认为家长学校对您教育子女的帮助如何?

五、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自2015年教育部提出“家长学校应当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到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指出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展已成为时代的需求,但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保障家长学校的师资力量

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领导自上而下的支持。

一方面,学校可以将班主任以及有意向的学科教师纳入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范围,让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胜任课程的开展;

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或者家庭教育机构入驻,联动市区妇联家庭教育资源,帮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二)如何鼓励家长持续性地参与学习

从以往的研究可知,许多家长对学校的家庭教育活动参与意愿并不强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学校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切中家长的痛点,真正解决家长的困惑。例如如何处理与高中孩子的冲突、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拒学等问题。其次,授课目标不仅要促进家长观念上的改变,还需要帮助家长掌握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奖励机制鼓励家长参与课程,例如给全体参与的家长计算学时、发放学时证书,给积极参与和实践的家长颁发“优秀学员”证书,邀请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家长加入讲师团,通过个别家长的力量去影响更大范围的家长群体。

(三)如何协助家长进一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很多家长参与学校课程,一开始会有较强的动力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时间长了之后,这种动机就开始减弱。部分家长因为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惑没有办法及时处理,也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因此,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一些家长互助团体,例如通过系列的团体课程、小组课程增加家长之间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当家长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朋辈间的支持获得继续应用的信心。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