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研究

2022-11-27兰晓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

□兰晓华

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是一件较为重要的事情,所以关乎教育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于国家来讲也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教师队伍的治理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讲是具有非一般的意义的。近年来,国家不断颁发关于教育队伍治理的相关规定与政策,从颁布的条令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管理机制越来越接近于现代化,并且其管理的体制正在向着科学高效的路线慢慢地靠近,这对我国的教育来讲是一件好事情。它不仅可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并且对于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推动的作用。从目前的教育治理的现代化的目标来看,对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代化提出了全新的建设思路,能够有效地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向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不断地靠近。

一、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对于教育管理现代化来说,教育治理是其进行现代化发展一个重要的表现。就国家的治理体系来说,社会、公民以及国家机关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或者相互对抗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共赢的一种体现形式。对于农村的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来讲,其中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作为其基本的特征对于乡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说是发展的基本前提以及基本的价值保障。对于乡村教师治理的现代化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论述。

(一)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民主化。对于乡村教师队伍的民主化的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民主化建设对乡村教师的作用是较为积极的,它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增加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讲,其主要的内在驱动力就是教师本体的内生性发展,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讲,其是教师发展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步骤。乡村教师对于自身的把控一定要过关,教师对于本体性的反思需要慢慢地用心去体会,这可能会取决于不同的教师具有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个批判性的思考。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之下,教师对于国家经费以及调度的教学资源过度地依赖,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懒散性,并且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体性的认知,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本体性的认知具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自性发展,对自己日常的教学中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管理的现代化,并且对于教师的自身来讲,能够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治理产生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不断地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法治化。对于乡村教师来讲,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怀着自己各自的职业梦想来跟着教师进行学习,本身乡村教师对于教师来讲其精神报酬正在日渐减少,并且处于当地农民对教师的尊重,其本身所有的报酬也一般低于正常的教师薪资水平。并且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断地涌进大的城市进行学习,这就会造成乡村的优秀人才的流失,就乡村教育来讲,其本身对于人才的挽留系数就较低,再加上人口的流动对于生源的不断影响,这就会导致优秀的生源不断地流向城镇当中去,教师也难以通过教学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并且这会大大地消减教师的教学热情。此外,乡村中的村民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也会不断降低,这就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反而会造成教师精神报酬会持续地降低,对于教师的精神报酬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来对乡村教师的精神报酬进行有效地保障,对乡村教师的法律的保障不仅体现在精神保障的层次上,对乡村教师的各种权益也应该得到应有的保障。只有乡村教师的法律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乡村课程才能够积极有效地进行下去,所以,教师队伍的法治化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使命以及意义。

(三)展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基于现阶段的乡村建设队伍来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初衷原本是通过政策的倾斜不断地向乡村地区输送青年的教师人才,通过这种人才吸引的方式更好地促进青年人才不断地向乡村学校进行输送,对于乡村的教学来讲,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对于乡村教师建设队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影响,维持青年教师向乡村的不断输送对于乡村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较为可观的效果。但是,就现实情况来讲,乡村教师的不断流入的同时,大批的乡村教师也在不断地流失,所以乡村教育队伍的建设正处于一个较为恶劣的循环体系之中。对于乡村地区教师扎根的稳定性来讲,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乡村教师对于当地的人文情怀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对于教师扎根农村的思想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对于乡村教师来讲,对乡村的同学课堂的开展在现实的乡村生活中难以感觉到职业归属感,生活的舒适感也较差,所以说乡村教师没有一个感情的基本的联络点,这对于教师来讲就很难达到亲近乡村教务的能力。对于绝大部分的教师来讲是持有这种心态的。并且乡村教师与教师之间难以构建教师的沟通网络体系,这就会导致教师队伍并不能得到更加深层次的发展。所以需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科学化的建设道路,首先科学化的教师队伍的教师需要教师对乡村的客观事实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以及认识,要不断地加强教师融入乡村建设以及乡村社会振兴方案,对于乡村的建设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乡村建设与教师融合之间的全面发展。在融入的过程中要对自己融入的目的做出积极思考,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融入以及融入之后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对于教师引导来讲,既不能过分地干预教师自身的生活环境,更不能一味地为了乡村的发展而对乡村教师进行无情的压榨以及剥削。而是要对乡村教师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不断地对教师融入乡村教育事业而不断地奋斗。对于乡村教师的队伍建设来讲,其本身相对于乡村教育事业的融合是较为困难的一个基本的方面,所以实现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融合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必经之路。所以在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的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科学化的引导方式,促进乡村教师教育建设的全方面发展,这对于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乡村教师要做文化的传承者。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事业中往往起着主要的领导作用,在乡村的教育教学中,乡村教师的自我知识体系要不断健全,因为健全的知识体系对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乡村教师是文化的携带者以及文化的传承者,在乡村的教育事业中,乡村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团结,步调一致,共同地为乡村教育事业不断地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对于乡村教师的教学来讲,乡村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并且对于自身身体素质以及素质的修养方面都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国家对于乡村教师的队伍建设进行大力的支持与援助,其本意就是希望乡村教师能够将文化传承下去,将精神发扬下去。让教师成为知识体系的主要构建者,这对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教师应该走进基层,了解基层,不断地丰富自己对于乡村文化的认识,这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承来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乡村文化的发展来讲,其本身就将教师作为一个主要的依托对象,通过教师对乡村文化的不断认知,对乡村文化形成其应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不断地对乡村的文化进行发展和传承,是每一位乡村教师的使命与任务。只有这样,乡村教师才能更好地承担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更好地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发展。

(二)乡村教师要自主专业性发展。乡村教师的发展处境一般都较为贫苦,并且所支援的农村地区一般其经济基础条件都较为薄弱,所以对于教师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就更加少。其主要的经济以及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央的财政以及技术支援。中央的资源输送虽然能够有效地缓解教师所遇到的一些难处,但是对乡村的教学事业的发展并没有较大的改进,并且过度的中央财政的依赖会让教师失去自主性专业发展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讲,首先要做的是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力。因为自主的发展力如果能够得以发展以及发扬,就能够给当地的教育留下一个宝贵的教育工具,对于当地的教育影响具有较为深刻的含义。

(三)乡村教师要与乡村社会相互融合。在多元化的发展体制中,对于教师来说,其本身具有较多的决定权以及参与权。并且当地的教育政府给与其提供了较多的便宜,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对当地乡村社会的融合,并且可以促进乡村社会以及乡村教师之间的全方位多层高效发展。对于教师来讲应做到能够与村民之间相处融洽,村民与教师之间相处融洽是乡村社会与乡村教师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的突破点,其对于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并且,其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显著作用。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边疆治理现代化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