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2-11-27封斯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爱国祖国马克思主义

□封斯文 李 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开放和进取的时代,当代青年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五四”青年节等一系列青年活动中,表达对中国当代青年的热情期盼,并秉承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青年的良好传统,提出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观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简短却意味深长,青年一代要有思想、有担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能复兴。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来源

(一)逻辑来源。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丰富的青年观,它将青年问题纳入历史条件下,作为历史范畴研究,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分析青年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具有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青年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在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时,形成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立足当代中国国情,结合当下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实际与特点,创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促使其更加于成熟与完善,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特别重视培养马克思主义青年,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坚持依靠青年,团结青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也是中国青年的奋斗史。1920年,李大钊、邓中夏、高定宇等一大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在北京大学创办了第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研究会,并利用高校平台宣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为中国革命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人才基础。1922年,成立了社会主义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青年中的传播。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爱国青年学生涌入延安,参加革命斗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青年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传奇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积极教育引导中国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锤炼党性觉悟,在工作中练就高超本领。

(三)实践逻辑。1969年,习近平踏上了他的知青岁月,七年的知青生活扣好了他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一直把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当做人生重要的财富。从优越的城市到贫困的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从无忧无虑的学生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身份,他一步步适应环境和身份的巨大改变,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了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艰苦的农村生活、残酷的现实让他更加成熟和顽强,他利用自己点滴时间,勤学苦练,在不断调整中扎根基层,与百姓融为一体。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这段知青岁月时,“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就要深入基层,直面问题,要实事求是,善于解决问题。他在赵家河开展社交活动时,亲自翻修厕所,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带领当地村民办沼气,解决了当地烧柴难的问题。中国的当代青年,也应当始终将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整个过程,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人民的重托,青年一代就要积极投身基层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实践范围,不断深化实践的厚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锤炼觉悟,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用实际行动把握话语权。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内涵

(一)爱国是前提。爱国,是世上最浓厚、最长久的感情,是每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就要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是一个人最根本、最真挚的情感。然而,一种爱如果没有深厚的渊源,就很难坚定而诚挚地爱。如果一个人的“爱国”仅仅是一个口号,仅仅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还没有转化成为实际的行动,那么在艰难的条件下,就很难实现忠贞不渝。从“高喊共产主义万岁”的郭隆真,到“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他们的爱国不是口号,而是实际的行动。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的奋斗目标紧紧联系起来,与祖国共奋进共成长。当代青年也要学习他们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攻坚克难的拼搏勇气、永不言败的坚韧意志、臻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奉献品质,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做好工作,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广大青年要在实干中爱国、在爱国中实干,要注重把爱国主义精神埋入心灵深处,要对社会主义制度有认同感,对民族文化有归属感,把对于祖国的热爱体现在每一滴奋斗的汗水里、每一步前进的足迹中。在改革开放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青年人,亲身经历了祖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他们对时代的进步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国家发展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中国当代青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敢于表达,勇于行动。在刚刚结束的足球亚洲杯决赛上,中国女足姑娘们在0∶2落后的情况呀,没有放弃,上演了一出绝境翻盘的好戏,中国女足姑娘们带给我们深深的祖国荣誉感和自豪感,没有辜负祖国的培养,没有辜负球迷的期待,这就是爱国。面对充满活力的新一代青年人,更需要通过共鸣和共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对话和交流引导他们的爱国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求是是原则。延安时期,毛泽东曾经多次提出“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等号召,引导全党从实践中学习,形成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的跨越,一再证明,实事求是乃成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唯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才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中国青年唯有拼搏奋斗、埋头苦干,才能把我们党绘制的新时代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新的赶考之路赋予青年人新的时代责任,新的奋斗征程呼唤新的使命担当,青年一代要把勤恳实干、埋头苦干作为带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必修课”,以勤为先、铆足劲头,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勤政为民上,争当为民服务的实干家,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建功立业。

(三)志存高远是方向。“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坚定信仰,有大格局大视野。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青年人才有奋进的动力,在遇到困难时,才能敢于攻坚克难,想法设法啃“硬骨头”,直至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面对新时代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的各种风险挑战,青年不仅要立志、立大志,与祖国发展同步伐,与人民幸福同奋斗,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努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做到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当代青年接过了历史“接力棒”,更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勇于去当奋进者、搏击者,会谋事、善做事、成大事,为新时代发展“闯”出一条青年新路子,努力干出一番不负于国家、对得起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四)主动担当是关键。青年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低头看路,要将高远志向与奋斗精神落实于日常工作中。新时代,在抗疫、扶贫以及保卫边疆的一线,我们见证了许多青年坚守奋斗,甚至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扶贫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牺牲的黄文秀;“救活了春天,却倒在了春暖花开之前”的抗疫医生夏思思;坚守祖国边疆,不让外敌侵犯一寸山河的戍边战士王焯冉、肖思远……这些青年人,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站了出来,主动担当,不怕牺牲。他们为青年树立了榜样,每一位青年人都应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在主动担当中践行初心使命,实现自身价值。新时代赋予了青年光荣使命,也赋予了青年千钧重担,新时代青年更要坚决扛起历史的使命,担起时代发展的重任,确定目标、明确任务,不能被困难吓倒、不能被问题阻碍,守住青年的阵地,守住青年的战旗,不能打败仗、不能当逃兵,必须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就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三、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一)有担当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要认准社会主义旗帜,勇敢肩负起时代的责任。“现身排爆终无悔,愿为初心付此生!”的张保国每一个排爆现场,每一次危急任务,总是冲在第一线。在排爆工作中一干数十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排爆英雄。如今,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无数的“90后”、“00后”披上戎装,成为了战士,并保护着人民。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起责任,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热血。当代青年是敢于担当的表率,面对困难敢闯会干,面对风险敢作能为,面对问题敢想善破,把使命担当融入到自己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他们用拼的姿态、抢的意识、争的劲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新风貌、新形象。

(二)有理想是新时代青年的教育方向。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一个有远大理想、有崇高追求的政党,一定是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人,站位才会更高,心胸才会更加开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简洁的八个字,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湛诠释,也将中国共产党人那份忠诚于人民的赤诚之心展现无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一代要实现伟大梦想,必然要进行伟大斗争,必然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国青年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从“高喊共产主义万岁”的郭隆真,到“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他们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挺直的精神脊梁。对于当代青年来说,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才能增强思想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三)有本领是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目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变革与转型给当代青年带来发展与机遇,青年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身上肩负希望、承载未来,只有青年众志成城,中华民族才能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光芒万道,辐射寰空。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建设国家,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大局,青年更要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成长。一百年前的新青年,以笔为剑,挥斥方遒。一百年后的今天,新时代青年更要适应时代发展,加强学习研究,提升专业水平,加强实践锻炼,经受历练、挑战和考验,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真正做到敢担当、善作为,如此才能跟上时代节拍,以过硬本领打造美好生活,以真才实干投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从青年自身、国家、世界的角度,阐述了新时代青年发展的原因;立足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方向“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青年是一个社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支撑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中国青年继续坚定信念,砥砺奋斗,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在干事创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在不间断的奋斗和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爱国祖国马克思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我和我的祖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对祖国唱出爱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学·晒佳作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