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存在的问题及培训对策

2022-11-27叶昌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速普通话命题

□叶昌兰

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自1996年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网络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下,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成为高校开展普通话测试的常态。然而,虽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普通话水平测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其测试手段与管理模式愈加信息化,也降低了普通话测试成本,但高校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命题说话”项中,机辅测试所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如测试者说话内容的选择以及情感控制,还有则是说话语速的把握以及发音的准确度等,这些会影响普通话测试等级。因而,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前,考前培训需紧密结合“命题说话”这一环节,针对说话内容、情感控制以及说话语速、发音等做好培训工作,以解决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存在的问题,提高考生的普通话测试效果。

一、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项测试现状

机辅测试中,由于应试考试是通过计算机模式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前三题的“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以及“朗读短文”,试题皆有文字凭借,是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自动进行评分。与前三题不同,第四题的“命题说话”并没有具体的文字作为凭借,由应试考生在给定的两个话题中选择其中一个,围绕话题说一段话,限时3min,采用的测评模式为人工测试,通过网络在普通话测试系统中进行人工评分。从测试方式上看,机辅测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工测试打分中主观因素的影响,能保证测试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命题说话”项在机辅测试中,由于应试考生面对的是计算机,虽然不会有面对测试员的紧张感,但因为缺少了交流对象,在交际中很容易出现表达不流畅的情况,没有测试员的适当提醒,考生很容易会出现思维空白或是语塞等现象,从而导致“命题说话”项得分率不是很高。

“命题说话”项的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音标准程度25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10分以及自然流畅程度5分。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项的得分率,与人工测试中“命题说话”项的得分率进行对比,发现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项的得分率更低,主要原因是机辅测试中学生说话的自然流畅度以及语音标准程度扣分最多,其次在具体测试评分细则中,中途停顿累计超过11秒以上会根据具体缺时扣分,出现方言词汇一次扣1分,内容雷同和无效话语也会根据情况扣分,以致于失分尤为严重。当前多数考生的普通话测试等级不理想,就是在“命题说话”项中得分不理想(命题说话项占普通话测试总分的40%),亟待深入分析“命题说话”测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针对问题成因提出培训对策,以改善“命题说话”测试成效。

二、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项测试存在的问题

(一)考生依赖网络,背稿现象严重。多数考生在应试前,由于知道了“命题说话”的具体测试内容,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多倾向于从网上下载相关的话题资料,以背稿的方式减少停顿,想要一气呵成完成测试。然而,实际测试过程中,大多因为心理紧张出现了背诵不下去,或是因为说话内容脱离实际从而无法快速做出反应,到后来就出现结结巴巴的情况,更有甚者严重缺时。笔者就曾在测评中,在同一个题目中听到多个考生说着相同的内容,一开始考生们说的还算顺利,到了后面说话就反反复复,存在明显的用词不规范的情况。例如,在“我所在的集体”此题中,相当多的学生说的都是关于运动会的情况,貌似班级除了这个就没有其他可以说的,相同的话题、相同的内容、明显的背诵,不仅导致考生无法自由发挥、漏洞百出,对于打分的测试员而言,无疑不是一种折磨。

(二)情感控制不合理,说话音量控制不到位。为了完成考试,有依赖于网络资料的考生,也有在测试中流露真情实感的考生,只是由于情感控制不合理,在情感灵敏度较高的生活材料中触动内心,从而出现哽咽难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机辅测试“命题说话”项中也比较常见。这类考生,在选择语料时,由于选择了情感灵敏度较高的生活材料,在述说事情的过程中回忆起伤心往事,言及动情处未能很好地控制情感,多次短暂缺时,虽然是真情流露,但基于“命题说话”的评分细则,扣分比较严重。有些考生因为是面对计算机说话,没有具体的交流对象,信任感不强,在说话时仿佛害怕被人听到一样,音量较低。笔者曾在测试中遇到一个考生,说话时声音非常小;网络打分时也出现过听不到声音的情况,最后将音响音量调至最大后,才听到了近似耳语般的话语,面对这种情况,打出的分数可想而知不会太高。

(三)考生对时间把握不准,语速控制不合理。考生在机辅测试“命题说话”中,除却背稿、哽咽难言或是缺乏信任感以外,另一大问题就是时间把控不准,要么是语速太快,要么是语速太慢。具体表现为,考生在说话计时条已经开始滚动计时,但考生在10秒内依旧没有开口说话;结尾时间还远远未到,考生就已经说完了结束语,如“我的说话完了,谢谢!”,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缺时情况。无法合理控制语速,指的是考生在应试过程中语速太快,说的上气不接下气,有的语速太慢导致超时、停顿较多等,影响到了说话的自然流畅度。这些问题,皆是因为考生在测试前未能接受系统的普通话测试培训,考生在考试中过于紧张或是不了解流程,从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最终影响到了普通话“命题说话”测试成绩。

三、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项测试的有效培训对策

(一)明确考前培训内容,建立规范的考前培训机制。高校在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活动之前,一要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以及考务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围绕“机辅测试”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展开培训活动;二要围绕考生做好测前集中培训工作,使得考生能消除心理不适应性,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因此,高校应明确考前培训内容,建立起规范的考前培训机制,围绕考生测试所暴露出的问题,考前培训内容应着重围绕测试模式介绍、测试题讲解以及问题答疑展开,通过测试模式的介绍,如基本模式、实践情况等,让考生明确机辅测试的特点以及要求;讲解测试题型、操作程序应注意的对象以及相关的评分标准,让考生能在考试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直接引用网络话题资料或是背稿的情况;解答疑难问题,则是重在传授一些应试技巧,让考生在心理上消除机辅测试的不适应感,让考生对评分概念及标准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二)立足于交际策略,引导考生做好适当准备工作。考前培训中,应指导考生在测前做好适当的准备以及心理调适工作。一是围绕“命题说话”的话题,准备2~3个提纲,避免测试时出现无话可说或是离题的情况,培训中可指导考生练习说话,适应一下在无说话对象时如何进行单向说话表达,避免出现背稿的情况,特别要指出若是在考试忘记提纲内容,可采用回忆类似的内容,理清说话思路自然地切换其他与话题相关的内容。二是准备好每个话题的开头部分,在进入“命题说话”后,计算机就会开始计时,为了避免长时间思考而导致缺时扣分的情况,要指导考生准备一些比较简单的话题开头语句,从而流畅地进行话语表达,如“说起这个人/这件事情,我有印象/体会很深,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或是“我对这个话题想说的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依旧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既能使得表达更为口语化,又能为思考接下来的话赢得重组的思考时间。

(三)进行时间与语速控制的培训。时间与语速控制,是“命题说话”培训的关键内容。指导考生合理把握时间、控制语速,重在提醒考生准备好每个话题说话提纲及开头部分的同时,应根据时间进度条,在明确说话内容的基础上,将语速控制在每分钟240个音节左右,以正常语速说话,避免由于长时间的思考造成缺时扣分以及说话速度太快导致理解辨析困难。因此,要让考生说话偏慢一点,在测前进行适当地练习,尽量在3分钟内吐字清晰地说完700字左右的一篇小文章,从而让考生能在测试时把握好语速,保证说话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这一环节,是以人工测试为主,测试员在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前,要针对“命题说话”的内容以及测试程序、标准等,秉承“以测促学”“以测促教”的原则,围绕考生的说话能力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如合理选择说话内容、有意识地控制语速等,进而面向“命题说话”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地展开“命题说话”项的教学及培训工作,有效地提升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效果,提高“命题说话”的得分率。

猜你喜欢

语速普通话命题
辩论赛之语速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谁是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