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四类人员”教学模式研究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22-11-27杨高英宁秀君段树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源物流人员

□杨高英 宁秀君 段树红

高职扩招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提升就业质量的伟大举措,既可让更多人具有一技之长,解决近年来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问题,又可解决一些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发展注入生机,高职百万扩招对象以退役军人、在职人群、下岗工人、农民工四类人员为主。不同生源的涌入,要求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管理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方可适应多元化生源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多元化生源,有必要调整教学模式,满足不同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一、“四类人员”学情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扩招的物流管理专业89位学生调查发现:“四类人员”学习情况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

(一)年龄结构复杂。

1.大龄学生比例大。89名学生中,超过35岁的学生约占73%,所以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习会发生冲突。

2.学生年龄跨度大。89名学生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21岁,跨度从“60后”到“00后”,相差33岁,并涵盖各个年龄段。对多年龄段的学生同时组织教学面临困难。

(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1.学习基础差别大。学历层次从初中、高中、中专到大专多个学历层次,只有初中学历的占40%左右,学习基础较低,且学历层次差别大,使选择教学模式非常困难。

2.在职比例高,集中到校学习困难。经调查,在职学生占65%左右,他们的日常工作占据大部分时间,长时间到校集中学习有困难。

(三)学习需求具有多样性。

1.学习动机多样性。在职人员,一般是希望提升学历,从而能在单位有更好的职位晋升空间;暂时无工作的人员中,希望通过学习能获得更好就业单位或更多就业机会的占70%左右,希望通过学习能奠定转行或自主创业基础的占15%左右,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占15%左右。

2.学习时间差异较大。由于“四类人员”工作时间不一致,所以在学习时间上不能统一,部分学生利用周六周日集中学习、部分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学习、无工作人员则可利用周一到周五白天时间进行正常学习,还有些人员由于需要长期性出差或有临时性项目等,则希望能够阶段性的集中学习。

3.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调查显示,在职人员希望周末集中进行线上授课;多数退伍军人以及下岗职工,他们认为面授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培养操作技能,则希望以线下授课为主;而农民则希望能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方式授课。

二、传统教学模式对“四类人员”实施教学的局限性

(一)同质性教学与“四类人员”学习需求多样性不匹配。传统高职教育的学生,作息时间较为一致,基本以课堂面授为主,所以教学具有同质性。而“四类人员”的学习时间难统一和固定,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统一的教学手段和课程安排与“四类人员”生源的学习多样性需求不匹配。

(二)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与“四类人员”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不匹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教师讲授多,学生实践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类人员”生源群体大多都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生源特征不匹配。

(三)评价体系单一与“四类人员”多样化的学习经历不匹配。传统高职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卷面考核或实践操作考核进行评价,而“四类人员”的职业不同,他们参加的培训、学习经历及技能提升需求也有较大差异,对他们用传统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价,会存在很大困难。

综合以上,高职院校在对“四类人员”进行培养过程中,如果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授课模式、教学评价方法,就很难适应他们的情况。同时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也难满足他们的多样性需求。故高职院校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方法,针对“四类人员”提供多元的教学服务。

三、创新适应“四类人员”多样化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互联网,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四类人员”大部分具有工作经验,比较清楚工作中短缺的知识和技能。基于“四类人员”学情的差异性,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四类人员”的学情,在授课模式上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过程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原来在教室进行的课程教学,迁移到智慧职教、学习通等教学平台,由教师选择教学资源,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学生选择学习;同时学生可依托教学平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课程,进行课程学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学生在校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通过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线上灵活完成学习任务,线下教学是学生集中到学校进行答疑解惑,通过生产性或仿真实训,提升实操技能。

线上教学,学生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各学期课表,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课程学习内容可按需适当调整,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构建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个性化知识结构。

在进行线上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平台设置优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策略和方法如课程作业、章节测试、课程考试等内容,系统完成线上教学的设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学平台完成课程学习,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通过在线方式反馈给教师,课程教师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教师通过课程作业、章节测试和课程考试等环节,了解学生对课程要求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进行再学习和提高。

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师可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案例,供学生学习。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更加有效清晰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根据“四类人员”的学习需要,提供菜单式课程,实施学分制。对接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试点项目,选出物流基础、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采购管理等课程,构成必点课程菜单;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将行业物流、快递物流、服务新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等作为专业方向,增设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形成选点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选点课程菜单上的课程。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够相应学分即可拿到毕业证书。

(三)校企深度合作,开设“理实一体化”课堂。“理实一体化”课堂是学生在各类物流情况下,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参观和操作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应用于真实的场景中。因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将必点菜单课程的学习由学校教室转移到企业一线或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与设备资源,基于工作岗位技术和能力要求,校企“双元”开发教学内容;聘请物流行业专家担任企业课堂的岗位导师,学生在岗位导师及学校专业课程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真实或仿真从事物流生产工作,从而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达成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实施以目标考核为主的评价。对“四类人员”进行评价,应基于培养目标,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评价要以目标考核为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行学分互认制度。学生可利用MOOC、智慧职教云、智慧树以及超星等不同学习平台选修开放课程;学生可选修其他高职院校相同、相近课程,并用获得的课程学分兑换本校相应课程学分。

2.突出结果考核。可把人才培养的目标细分成“X”证书等不同标志性成果,实行以结果考核为主。把获取的相关证书作为课程成绩和毕业条件的参考。

3.学业评价具有灵活性。根据“四类人员”的差异性,把“不需要考证”和“已有某证书”等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以技能水平提升为目的,实行“持证可不学”或是“学可不考证”等评价方式。

四、结语

高职教育能够有效针对国家结构升级、工业转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需求,通过培养懂技术、有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将面临来自生源及教学资源两方面的挑战,所以,学校必须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源物流人员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跨省生源调控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