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11-27张丽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瘤体多普勒影像学

张丽玲

肝血管瘤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肝脏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在所有肝脏肿瘤中的占比在85%左右[1]。研究显示[2],引起肝血管瘤的直接原因在于肝血管畸形,且根据肿瘤所在血管大小可以将肝血管瘤分为肝大血管瘤和肝小血管瘤两种类型。肝大血管瘤患者由于病灶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严重压迫,所以临床症状明显。而肝小血管瘤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3]。常规影像学检查对肝大血管瘤的检出率相对更高,针对肝血管瘤如不能得到早期准确诊断都会导致治疗的延误和病情进展,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而选择一种合适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诊疗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并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43 例;年龄20~79 岁,平均年龄(45.81±12.24)岁;病程0.5~5.0 年,平均病程(2.36±0.95)年;其中合并上腹部肿块患者13 例,合并上腹部疼痛患者71 例。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方法检查确诊,均为单发病灶,患者均有超声检查史;患者自愿接受各项临床检查,并能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操作,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情况。排除标准: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在体检前的8~12 h 禁食禁饮,并在空腹条件下接受超声检查,避免胃肠道气和胃肠内容物影响检查结果。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其配套超声探头,频率设定为3.5~5.0 MHz。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腹部充分暴露,先对其肝脏实施二维超声扫描,观察并确定肝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周围回声,并对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进行测定,观察肝内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如果存在,需对病变的位置、大小、内部及周围回声情况、肿物与血管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测定,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启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设备,结合患者情况对超声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超声图像的清晰度,观察并记录患者肝内病灶的血流信号(血管走行、血流信号分级等)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实施肋下、肋间的多切面扫查,结合患者血流频谱特征做出诊断,血流频谱为静脉型时,提示患者患肝血管瘤的可能性更高;而当血流频谱为动脉型时,则提示患者可能患肝癌。

1.3 观察指标 以MRI 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和误漏诊率,分析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和误漏诊率比较 以MRI 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二维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1.43%(70/98),误漏诊率为28.57%(28/98);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4.90%(93/98),误漏诊率为5.10%(5/98);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误漏诊率低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76,P=0.000<0.05)。

2.2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二维超声诊断肝血管瘤可见病灶大小及回声强弱不一,多呈不规则状,锐利毛刺状,瘤体周边有典型的回声增强现象。肝大血管瘤患者的瘤体内部回声不均匀,瘤体直径>3 cm 的以混合回声为主,少数患者存在后方回声轻度增强的特征;肝小血管瘤的患者瘤体内部呈均匀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在二维超声诊断的基础上观察到,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多呈斑片状或短棒状,以0~2 级血流信号为主,低回声型血管瘤和实质强回声型血管瘤均可见环形或蚯蚓状血流信号;较大混合型血管瘤则可见血管走行平滑,呈瘤枝状血流信号;合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瘤体血流速度增加,有不均质中等回声。

3 讨论

肝血管瘤是一种高发的良性肿瘤,按照其病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多种类型[4]。海绵状血管瘤是发生率最高也最常见的一种,与胚胎发育中血管的发育异常以及后天因素引起的肝内局灶性小血管充血、扩张、淤滞等有关[5]。肝血管瘤患者早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当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对肝区造成压迫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腹部包块、上腹部疼痛等症,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6]。因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提升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应用也愈发广泛。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MRI 等都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7],相对而言,多层螺旋CT 和MRI在操作上更加复杂、价格也更高,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同样具有无创、安全等优点,而且操作简便、无辐射、血流检出率高、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影像学图像也比较清晰,在肝血管瘤的初步诊断中有较大的优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误漏诊率低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可以充分显示典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变特点,血管瘤的边缘一般不规则,边缘清晰或模糊,回声强弱不均。但对于一些病症不典型或者合并脂肪肝等症的患者,其病变区域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晰,无法通过单纯的二维超声对其进行准确诊断[8]。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结合患者的血管走行、血流信号特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肝血管瘤的患者多可见点状、短棒状、长线状、团状等不同类型的血流信号,多以点状或短棒状为主[9],且血管瘤的内部血流速度相对较慢,这是由于患病部位的血流来源主要是病灶外的粗静脉血管分支。对于直径>3 cm 的肝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也可观察到低流速的血流信号[10];而直径在≤3 cm 的肝血管瘤,因病灶出肝组织局部坏死、毛细血管扩张等因素的影响,会有空泡状血管瘤的出现,瘤体内部还可能出现增生情况,进而出现瘤体内血流速度减慢的情况,因而肝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图像上也常见无血流信号的特征。肝血管瘤患者的瘤体周围也有动脉血流的存在,但是其血管无变粗情况,血供状态一般与正常肝部十分相近。临床上,肝血管瘤诊断中最容易和原发性肝癌混淆,但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生长速度更快,短期内病灶就会出现明显的增大现象,且与肝血管瘤相比,其血流信号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病灶的区域、大小、性质不同,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血流信号,结合这些血流状态就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瘤体多普勒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瘤状灰岩的分类及成因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