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民间文学的当代审美重塑与价值重构

2022-11-27刀承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吉祥物泰国

刀承华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

一、引言

泰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民间文学的国家,泰国民间文学曾经在泰国的社会、文化、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泰国民俗学研究专家西拉蓬·纳·塔琅在《民俗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将泰国民间文学的功能归纳为四条:(1)解释仪式起源和举行仪式的原因;(2)在采用口述方式的社会里发挥教育作用;(3)维护社会行为准则的作用;(4)提供娱乐和排解心理压力的作用。然而,泰国民间文学功能的发挥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离开了它所赖于存续的特定时空结构,也就是离开了泰国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诸要素的内部联系及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组构成的关系网络,是很难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的,也是很难使其得到连续性发展的。

在当今社会转型、传统变迁的现实中,泰国民间文学和各国民间文学一样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面对困境,泰国民众和学界都努力寻找适合于时代和大众需求的方式,从而对民间文学进行审美重塑和价值重构,使之获得艺术生命的延续和价值的实现。

二、社会转型语境下的传承困境

1 泰国民间文学的传统流传方式

泰国民间文学之所以能世代相传,在历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特殊功能,笔者认为,其重要原因是泰国的传统社会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存续的温床,泰国民众以符合社会需求和大众欣赏习惯的方式传承民间文学作品。泰国民间文学传统的流传方式主要有三种:口头流传、文字文本流传、艺术化流传。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没有文字或绝大多数民众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不利因素导致不具有文字驾驭能力的社会里,民间文学通常靠口头语言传播和继承。口头传述是民间文学传承的重要形式。泰国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承主要有仪式口头传承和非仪式口头传承。仪式口头传承源自远古时期,泰国民众的祖先为实现某种愿景而举行仪式念诵念词,祈求神灵庇佑和帮助,如在叫魂、安魂、祭家神、祭祖先神、祭各种地方保护神、祭田神、祭谷物女神以及婚礼、丧葬、出家、儿童剃顶发等仪式上念诵念词,这些念词其实就是民间文学作品。可以说,泰国古代的各种仪式活动都穿插着民间文学的演述。这种传承方式的功利性非常明显,可以说是原始崇拜和民间文学互渗互补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是“民俗生活事件”和“民间生活的一部分”。仪式的展演“在具体的族群中起到了调整其内部变化、适应外部环境的作用。就此而言,仪式的象征成为了社会行为的一种因素,一种社会活动领域的积极力量。”(彭兆荣,2004:3)非仪式口头流传是指老百姓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或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相聚时讲述民间故事、猜谜语,或者在田间劳作时男女放声歌唱,抒发劳动的体验和丰收的喜悦,以及男女青年对唱情歌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夜幕之下母亲一边轻轻摇动摇篮一边轻声吟唱摇篮曲哄孩子入睡等。非仪式的口头流传在文化生活贫乏的时代发挥了表情达意、消遣逸乐、培训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等功能。早在第一个泰人建立的国家政权——素可泰王朝时期就有了讲故事、唱民歌等习俗。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民间文学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王室鼓励村民到王宫为国王表演民歌,公元1883年(佛历2426年)村民第一次进入王宫为国王及皇亲国戚演唱民歌。王室的重视和参与激发了民众的讲唱热情,泰国掀起了讲唱民间文学的热潮,民间文学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承。

文字是民间文学传承的辅助工具,文字文本传承方式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泰国自从素可泰王朝三世王兰甘亨大帝创制了泰文以后,泰文就发挥了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的作用。素可泰王朝时期就已出现了收集和记录民间文学的现象和成果,如著名的《帕朗格言》共收录民间格言158条。随后的贝叶经和绵纸经上都有民间故事内容的书写。曼谷王朝三世王时期泰国有了印刷机,加上各种历史原因,泰国的文化潮流发生了改变,宫廷对民间文学予以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曼谷王朝四世王时期王室提出了复兴民间歌谣,促进泰国中部民间歌谣普及发展的倡议,一时间如《野鸡歌》《割谷歌》《船歌》等情歌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被文人学士收集、整理、印制成册,在民众中广泛流传。泰国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也进一步激发了文人们改编创作民间文学的热情,收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的活动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一些民间故事被改编成叙事长诗,印刷出版,广泛传播,甚至一些作品还成为学校的教科书,进入了学校的教学课堂。这些文字文本使泰国民间文学作品以文字形式进行传承,向读者呈现一个固定、明晰的面貌,让读者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以及心灵启迪。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独处时也可以阅读、欣赏作品。可以说文字文本的出现使泰国民间文学的传承由原本集体口头流传的单一方式进入集体流传和个体流传并存的状态,建构了民间文学传播新的样态和格局。

艺术化的流传方式在泰国同样很早就兴起了。用来演绎民间文学的艺术品种有泰语称为“礼该”的表演形式,演员根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进行表演,并穿插即兴创作内容,把观众中的有趣之事纳入表演之中。北部人用“靠梭”讲唱艺术改编民间文学作品,如《四棵缅桂》《公象与香发女》《嫩瓜》等,民间艺人在贺新房、男童出家、婚礼、为逝者超度等仪式上讲唱,讲唱形式类似文艺表演,生动有趣,听者众多。南部人用一种被称为“泰式外歌调”的演唱形式,在葬礼上演唱民间文学作品,演唱者用长柄的棕榈叶扇子遮住脸部,必要时配以简单动作,营造一种有趣的氛围以吸引观众。“社帕”是泰国起源很早的又一种讲唱形式,阿育陀耶王朝时期就已经很流行。“它是古代人们劳动之余,在晚上进行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有人考证社帕来自于民间讲故事,后来在讲述故事中有人创作词、曲调以至有乐器拍板击打,给曲调以节奏,提高听众的兴趣。”“专在吉庆日的晚上说唱《坤昌坤平》故事。说唱时仍有拍板击打。”(戚盛中,2013:241)“曼谷王朝二世王时期将民间流传的故事《昆昌昆平》改编成“格伦”体唱本,相传是二世王委托宫廷诗人改编的,改编后的作品分为若干章,每一章都在一个晚上讲唱完毕。民间文学的艺术化使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可感的形式向观众或听者展示,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流行于泰国各地,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地传承下来。

2 泰国民间文学面临的传承困境

在当今社会转型、传统流变的语境下,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人们的阅读兴趣已经有所转移,民众审美需求已经发生变迁,泰国民间文学及其传统的流传方式逐渐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昔日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大量外国小说作品的传入以及本国小说的不断问世使得相当一部分泰国读者的欣赏热情转移到了小说上,尤其是城市的读者群体。这部分读者喜欢的是现实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丰满立体、表现手法多样、幻想新奇以及悬念迭出的作品,而小说正适合这些读者的审美需求。仅以中国小说在泰国传播的情形为例,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从古代开始中国小说就一直受到泰国读者的喜爱,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泰译本于1802年在泰国问世,随即在泰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48年,老舍的《骆驼祥子》《月牙儿》《茶馆》泰译本先后在泰国出版发行。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野草》《呐喊》等作品也被翻译成泰文在泰国出版流传。金庸的武侠小说同样在泰国广泛传播。可以说泰国早已形成了热衷阅读中国小说的风气。目前中国当代小说在泰国同样深受喜爱,如王安忆的《小鲍庄》、铁凝的《永远有多远》、池莉的《她的城》、川妮的《哪一种爱不疼》等,都被翻译成泰文在泰国文坛上绽放光彩,受到广大泰国读者的喜爱。读者群阅读兴趣的转移势必带来民间文学作品受众的缩减。

随着现代思想的传入,当代泰国民众的原始崇拜观念逐渐淡薄,源于原始崇拜带有明确性的宗教意义和喻指性的仪式已经失去了调整其内部变化、适应外部环境的作用。泰国的大中城市已经很少举行与原始崇拜相关的祭祀仪式,如叫魂仪式、叫牛魂仪式、祭家神仪式等,相关的念词也就随之失去了存在的载体。民间文学与仪式的依附互补关系在城市已经成为过去,唯有偏远农村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崇拜的仪式以及在仪式上念诵相关念词的习俗。

非仪式口头流传方式由于新型媒介的发展,如电视、手机、互联网、光碟、录像等进入千家万户,民众的逸乐方式和欣赏需求从单一走向多元,人们更热衷于通过新型媒介欣赏内容接近现实的文艺形式,传统的以民间文学为内容的逸乐方式逐渐被遗弃。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祖父母给儿孙讲故事,情侣对唱情歌,母亲唱摇篮曲哄幼儿入睡等现象已经极为少见,而让位给了电视、手机和互联网。

文字文本也由于携带等诸多不便,以及缺乏直观形象性,加之国内外现当代题材文学作品的层出不穷,逐渐被人遗忘,民间文学读者逐渐流失。总之,泰国民间文学的传承场域和受众面正在逐渐缩小,情况不是很乐观。

三、基于继承和创新的审美重塑

纵观人类历史,继承和创新历来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尤其是在传统文化进入发展瓶颈之时间节点,继承和创新的和谐连接显得更为重要。面对传统变迁带来的民间文学传承困境,泰国民众及民间文学、文艺、出版、传媒等各方各界都对民间文学予以极大关注,进行了重新发现和审美重塑,使之以一种别样的审美形式向公众呈现,以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激活其应有的功能,使其在社会上得以传承。泰国对民间文学的审美重塑主要表现为对传承载体的继承和创新。

1 民众自发的继承和重塑

对于传统载体的继承和创新,泰国广大农村的民众是主要的践行者。如泰国北部的老百姓至今仍然在各种习俗活动中演唱“靠梭”,泰国南部的民众在举办丧事的时候仍然请“泰式外歌调”表演艺人到家里演唱。“靠梭”和“泰式外格调”作为习俗活动的组成部分而延传着,传承的驱动力源于信仰和习俗需要,是一种非自觉的文化传承方式。

借助第三方在大众场合公开展演是当今泰国民众对民间文学继承和重塑的又一举措。公益活动或商贸活动的举办方常常雇请文艺演出队到活动现场表演以民间文学作品为题材的节目。如男女对唱情歌的民间逸乐形式目前已进入城市公园以及各种公益、商贸等活动场所。在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身着传统表演服饰的男女民间艺人在对唱民歌。另一种情形是将民间文学改编成民间歌舞剧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展演,如《坤昌坤平》《金海螺》《帕树屯和玛诺娜》《十二女》等经典的民间文学作品就常以民间歌舞剧等艺术形式在公共场合呈现,引来众人的驻足围观。一些表演艺人还被雇请在重要宴会或重要活动的间歇时间以“孔剧”形式表演《拉玛坚》,为活动助兴。民间文学作品转换为艺术表演形式在公共场合、重要活动中进行展演,既为活动增添了活力和趣味,更为重要的是使静态的陷入传承困境的民间文学作品以鲜活的形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更为可贵的是,泰国的民间表演艺人并不满足于原样照搬继承传统的表演形式,他们非常懂得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是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他们从现代文化中寻找有利于助推自己所从事的民间表演形式的元素,将其融入节目之中,使之与民间文学内容水乳交融,以满足当代人的欣赏需求。例如,泰国中部的民间表演形式“礼该”以往的演唱形式较为简单,配曲也很单调,显然已不符合当今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当今的表演艺人将年轻人喜爱的流行歌曲纳入其中,使古旧的演唱形式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为改观,具有了时代特征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满足了各类各层次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泰国北部的“靠梭”也吸纳了现代生活的内容,呈现出幽默风趣的特点,寓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如《新米肥鱼》的情节就是典型例子,一对新婚夫妇恩爱甜蜜,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当小两口外出有狗狂叫着围追他们的时候,妻子很恐惧地说:“哥哥,狗叫狗围追咱们!”丈夫说:“不用怕,狗看见漂亮的人都会狂吠的!”一年多以后夫妻感情日渐淡漠,两人外出碰到狗狂叫着围追他们,妻子很恐惧地说:“哥哥,狗叫狗围追咱们!”丈夫很不耐烦地说:“狗看见鬼啦!”妻子被吓得从摩托车上跌落下来,坐在地上哭泣,丈夫却头也不回地骑着摩托车走了。这个“靠梭”作品反映了当今婚姻易变的社会问题,被拍成短视频在社会上流传。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2 学界主导的创新和重塑

近年来泰国民间文学的传承得到官方和学界的关注与参与,从组织管理到财力支持都有所体现,于是这一原本属于民间的自发行为部分地进入了自觉有序的状态。2021年,泰国文化部立项、国家级艺术家美欣伦·堪安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线上促进地方习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复兴”项目由泰国佛统府文化局、玛希隆大学、佛统府“南达”及中部民歌文化智慧学习中心等单位联合实施,项目组聘请数名国家级艺术家面向群众培训泰国传统民歌。该项目的培训地点是佛统府暖顿县“南达”及中部民歌文化智慧学习中心,培训形式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培训内容是泰语称为“砰乐”“砰翠”“南达”与“收割歌”等民歌的曲调、唱法、语言表达、表演方法等。报名参加学习的人很多,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培训效果极佳。他们还借助民间职业仪式歌手的影响力及村寨百姓举行仪式的需求,到村寨里组织民众学唱“靠梭”“格伦”等各种民歌调子。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拓展民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存在空间,提高社会对民歌的认知程度。

电子媒介的发展给泰国民间文学带来了新的传承场域和传承形式。当今传播面最宽、受众面最广的民间文学传播媒介首推影视剧,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视连续剧。泰国电视连续剧的编导在民间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精选出具有明显教育意义的经典作品,挖掘其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国家电视台第七频道和“窗湾”频道上播放。如《坤昌坤平》《十二女》《马脸姑娘》等民间文学作品就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由于电视连续剧融文学、表演、音乐、背景、化妆、舞蹈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民间文学与电视连续剧艺术的结合,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元素、现代文化元素的结构、重组,升华成一种融风光美、画面美、服饰美、演员美、剧情美、寓意深、趣味性强的可视性艺术形式,符合当代泰国民众的收视心理,因而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又由于泰国电视连续剧独特的异域风光、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特色鲜明的故事情节等特点,不仅在本国受到欢迎,而且走俏国外市场,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受到观众追捧。由《坤昌坤平》改编的泰国古装电视连续剧《婉通夫人》就是典型例子,该剧布景考究,剧情进展迅速,主要演员表演出色,受到泰国观众的喜爱与热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领先,热度持续高涨,并通过互联网进入我国,引起我国观众的关注。

出版商们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民间文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玫刊芳出版社、民众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都出版过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如《佛本生故事简写本》《泰国民间故事集》《来自班莱的文学》《兰那民间故事》《为了智慧与爱情:北部人的故事》《来自龙昌地区的民间文学》等。除此之外,泰国教育部规定一些正式出版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为中学泰语教材,如《坤昌坤平》《金海螺》《十二女》等。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出版商们另辟蹊径,制作有声故事和有声书籍,将纸质文本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与有声的光碟配套出版发行,将视觉性的文字符号和听觉性的声音信息相结合,满足欣赏者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审美需求。出版商们还将民间文学作品改编成动漫的形式,配以简明的文字描述,向广大少年儿童普及民间文学知识,使少年儿童从小阅读、了解民间文学,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有趣的漫画与文字说明的互配互补使民间文学进入少年儿童的阅读领域,拓展出新的传承空间。

四、依托文本内蕴的价值重构

民间文学积淀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内涵意蕴非常丰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欣赏者对相同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取舍。目前泰国民间文学作品虽然存在渐渐退出欣赏者视域的危机,但其实质内涵却被人们不断解释、阐发,进行着价值的重构。在这一方面做得最为突出的是商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泰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有所增加,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和广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创新经济理念传入泰国,正如西拉蓬·纳·塔琅(2015:27)主编的《世界变迁中的泰国民间故事》写道:“创新经济理念正在进入泰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将民间口头叙述作品用于创新经济的现象日趋增多。”泰国政府于2001年贯彻落实草根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计划,其中一项是“一乡一产品”(OTOP)计划。该计划“鼓励各乡镇挖掘地方智慧,开发特色产品,并由政府在宣传和销售方面给予扶持”(田禾、周方治,2012:118-119),鼓励民众对民间文学进行挖掘和阐发,挖掘地方民众智慧,将其转换为文化资本,投入商品创新和服务运营。创新经济一度成为泰国社会的热门话题,同时成为一种引力将民间文学和商品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1 商品对民间文学的引用

过去民间文学作品只是某种观念的宣传工具,民众娱乐消遣的对象,一种文化资料,而在商品经济的语境下民间文学成为了宝贵的文化资本,成为为产品增值和创新经济的重要资源。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泰国地方上的生产商纷纷把产品开发的视角转向了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中挖掘文化资源为产品生产服务。产品设计者们争相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用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在地方特色和时尚新潮之间寻找契合点,把民间文学与产品创新巧妙结合起来,设计出既有民间文学元素,又不乏地方特色和时尚特征的品牌。一些地方故事、地方传说、历史故事的母题进入了设计者的产品设计思路体系,被引用到产品之上。如今泰国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以民间故事母题命名的产品。例如,《坤昌坤平》这一泰国妇孺皆知的民间作品中,男主角坤平是情场得意的战将,他的名字被素攀府的酒品生产商用于给自己的酒品命名,称为“洒陀坤平”,意为坤平酒。另一个男主角坤昌是坤平的对手和情敌,名字被素攀府的茶叶生产商用于给自己的茶叶产品命名,称为“茶坤昌”,意为坤昌茶。《帕南姆故事》中的女性角色素潘纳玛差是婻悉娜的妹妹,她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鱼,阿育陀耶府调料生产商用她的名字给烤鱼蘸料命名,称为“素潘纳玛差烤鱼蘸料”,既贴切又能引起人们对故事的回味。佛本生故事《维萨圣暖槎罗》中的菩萨维萨圣暖为了践行佛教十菠萝蜜,化身为修行的隐士,尽力施舍,竟然连自己的妻子和一双孩儿都施舍给了贪得无厌的老婆罗门,曼谷的大米生产商用他的名字给大米产品命名,称为“维萨圣达拉米”。夜功府的“鱼荷”与《龙母的传说》有关,春武里府的“帕拉罗白酒”和北柳府的“帕拉罗鱼露”与《帕拉罗故事》有关。将民间故事母题用于产品名称使产品具有了原本没有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2 服务旅游业对民间文学的移植

当今的泰国,各个城市酒店林立,宾馆遍布,各种店铺琳琅满目,服务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面对此种情形,泰国的服务商各显其能,采取各种手段寻找商机,营造有助于生意兴隆的环境氛围。民间文学是服务商们寻找资源的富矿,他们对民间文学元素进行移植,以助推行业运营的顺畅发展。例如,《帕树屯和玛诺娜》中的金娜丽是雪山林上半人半鸟的物种,有美丽的羽翼,可以在空中遨游。国王的第七个公主玛诺娜十五月圆时随姐姐们到湖里洗澡戏水,被猎人用蛇套套住带去献给人间的王子帕树屯,与帕树屯彼此相爱结为夫妻。不久帕树屯王子出征打仗,玛诺娜遭巫师陷害,国王要将其杀死祭神,玛诺娜穿上羽翼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帕树屯王子打仗归来得知玛诺娜已被害逃离,便长途跋涉历尽艰险追寻玛诺娜,到达金娜丽王国,经过了国王的种种考验,最后和妻子团聚。这个作品在泰国家喻户晓,金娜丽成为泰国人心目中聚美貌、温雅、智慧、忠贞于一身的理想女性形象。一些商家在酒店门口安置金娜丽塑像以期吸引顾客,有的直接用“金娜丽”给酒店、餐馆命名,如金娜丽大酒店、金娜丽海鲜大酒楼、金娜丽鱼翅等。有的服务商则在酒店门口安置相传能招财进宝、带来好运的“召窝”的塑像。通过这样的方式彰显酒店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酒店的档次,吸引更多的顾客,获得更高的效益。

旅游业对民间文学的移植主要表现在纪念品的设计和生产上,参与市场竞争的设计者们纷纷在民间文学中寻找素材设计特色产品。泰国的周末市场、购物中心、旅游景点等出现了许多与民间文学作品有关的纪念品,如大象形状的钥匙扣、绘有帕雅潘、帕雅功图像的水杯、十头王头型的胸针等,以满足国内外游客对民族特色鲜明又具文化内涵的纪念品的需求。有的民间故事则被用于解释旅游景点的来历,如《帕雅功帕雅潘》被用于解释泰国著名佛统大塔的由来。白壁国君王帕雅功的王后怀孕,巫师占卜说胎儿是男性,将来福分超人,勇敢顽强,可能会杀父。婴儿出世时女仆用金盘接住,婴儿头部碰折了盘沿,额头留下了疤痕,于是起名为帕雅潘,“潘”是盘子的意思。帕雅功国王听信巫师预言,下令杀死儿子帕雅潘。王后设法将帕雅潘交与雅欢老妇抚养。帕雅潘渐渐长大,雅欢将其送给叻丕国的君王作养子。白壁国君王帕雅功因叻丕国拒绝纳贡,带兵攻打叻丕国,叻丕国君王委任养子帕雅潘带兵阻击。帕雅潘和帕雅功骑战象互相拼杀,帕雅功被帕雅潘杀死在象背上。帕雅潘作为战胜方占领了白壁国,夜里去找帕雅功的王后寻欢,王后告知他们是母子,并告知其身世。帕雅潘下令杀死了雅欢老妇,建了佛统大塔以赎杀父之罪,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塔以赎杀雅欢老妇之罪。凡是到佛统大塔观光旅游的游客都会听到导游讲述这一故事。《帕洛的故事》《十二女》《鼠岛猫岛》等民间故事也都被用于解释旅游景点的由来。静态的景点经民间故事的点染拥有了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吸引游客前往驻足观赏。

民间文学依托服务业和旅游业得以传承,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功能和价值,而服务业和旅游业借助民间文学的内涵获得市场竞争的实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 吉祥物对民间文学的假借

泰国是原始宗教和佛教并存的社会,人们对灵魂、神灵、灵物的崇拜起源很早,对吉祥物的使用由来已久。泰国从前的吉祥物主要是供作战的将士佩戴,以求护身防身,刀枪不入,水火无伤,以此增强将士作战的信心。而今的吉祥物从内涵到目标指向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吉祥物被解释为财富的象征,可为拥有者招财进宝,使其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有的吉祥物被解释为具有辟邪禳灾、驱除各种祸害的功用,有的吉祥物被解释为可使拥有者产生吸引异性的魔力。使用吉祥物的人群由作战的将士扩展到普通人群甚至是异国他乡的游客。

目前泰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吉祥物,其中相当一部分与民间文学相关联,是制作者从民间文学中选取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元素转用到吉祥物上。民间文学成为吉祥物的重要来源,吉祥物成为民间文学的传承载体之一。当今被用于制作吉祥物的民间故事有佛本生故事、佛陀史、神奇故事、人物史传、古代神话等,使用率最高的是佛本生故事。制作者从作品中提取与人们信仰崇拜有关、奇异神秘、符合人们某种愿景和诉求的母题作为吉祥物的内涵。

被用于吉祥物的民间文学作品首推《金海螺》,作品中全身漆黑的“召窝”是个有灵性、有魔力、有福分的角色,他有娜迦、因陀罗神、妖魔等相助,有呼唤鱼肉、金银钱财的本事。据说“召窝”图像的吉祥物具有吸引异性,招长辈喜爱的魔力,可辅佐好运,招来鱼肉饭食和金银财宝,可使人吉祥平安、事业顺畅等。有人将其做成面具、泥塑、纪念章等。《金海螺》中的女性角色朗潘图娜拥有万能的如意珠咒语,能给膜拜者带来智慧和财富,有人将其制成塑像,并举行仪式供奉(西拉蓬·纳·塔琅,2015)。《维萨圣暖槎罗》中贪心不足的老婆罗门的形象被用以制成吉祥物、符箓布、护身符管,赋予财神的特质加以崇拜。作品中的象王无论在哪里都会给地方带来安定与和平,给百姓带来富裕与福祉,相传将其制成吉祥物随身携带或摆放在财宝收藏处可以求来财运和财富。《素屯槎罗》中猎人用蛇套捕住了人首鸟身的玛诺娜,有人根据此情节制成圈环形蛇图案的护身符,据说可以遏止痛苦和灾难,消除蛇毒。《坤昌坤平》中的坤平是智勇双全的将帅,富有魅力,拥有符咒,刀枪不入,据说坤平图像的吉祥物能使敌军昏睡不醒,拥有者人见人爱,可笼络人心。该作品中的金童(古曼童)是坤平从企图用毒药谋害他的妻子莆克莉腹中取出的胎儿施魔咒制作而成,是坤平的三宝之一。相传金童吉祥物具有无比的神性和灵气,能给人带来智慧和好运,能护身防身。《咩咔拉和楠玛孙》中的神斧是恶魔楠玛孙的护身法宝和武器,如今被制成护身符,相传可防火灾和雷劈。按照《拉芜含月亮》中的故事主角拉芜形象制作的吉祥物可以辟邪禳灾,遏止厄运,抵御妖魔鬼怪的侵扰。

在创新经济的语境下,泰国民间文学中的民间崇拜母题被转借到吉祥物上,以满足部分人心理上的愿望和需求,致使民间文学的传承载体发生了拓展,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电子媒介发达、民众审美需求多元化、逸乐方式多样化的当今时代,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困境。泰国民众出于自身需求,学界出于文化自觉,都努力在民间文学和现代性中寻找契合点,对民间文学进行重新发现和阐发,进行审美重塑和价值重构,激活其内在动力,使之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进入主流生活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传统文化的内蕴是无穷的,只要结合时代精神对其进行合理挖掘开发,都会使之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和无限的价值,得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吉祥物泰国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吉祥物来啦!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完形填空一则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吉祥物等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