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推进福建数字经济发展

2022-11-27魏曦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强国福建数字

□魏曦英

福建省的数字经济建设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有特殊的渊源。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正是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立足于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前瞻性擘画了“数字福建”的建设蓝图。2020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增速领跑全国,彰显了福建省数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但是,也应看到,福建省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总体要求和国内发达省份还有一定的距离,以数字化驱动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方面任务繁重。把握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把握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之作为理论指导和政策指引,对于探寻福建数字经济建设的最优发展路径,确保福建数字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高速、平稳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萌芽、发展与形成

(一)在地方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萌芽。网络强国思想源自于习近平地方主政时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并在对地方互联网治理经验的总结中萌芽。习近平很早就认识到信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他曾提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的观点。2000年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数字福建”的决策,科学绘就了福建信息化的蓝图,[1]可视为网络强国实践探索的开始。“数字福建”的本质是建设信息化的福建,即以福建地区为对象开展全方位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应用和共享系统建设。“数字福建”的建设规划把人民当作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运用网络信息化推进政务和决策水平,提倡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建设的重点目标和主要内容是强调依托信息化发展信息经济和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习近平在福建期间关于“数字福建”的思考和实践,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地方性样板,揭示了网络强国战略的发展重点和核心指向,为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

(二)与信息革命发展同步,轮廓初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基本国情及全球互联网发展新形势,高度重视,对互联网发展始终寄予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后,更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审视互联网,关注信息革命、数字经济,要求把互联网作为全面改革的重点环节。2012至2013年,习近平在深圳参观腾讯公司、在北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先后指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主导的新阶段,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起到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应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予以充分的重视。2014年2月27日,正值中国网信事业发展进入第20个年头之际,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该讲话明确了网络强国战略的基本要义和主要任务,对网络强国重要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说明,[2]拉开了我国网信事业深化改革的大幕,标志着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在对治理和运用互联网的实践经验的思考和总结中初现轮廓。

(三)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正式形成。此后,习近平准确把握了世界互联网发展形势、格局、趋势,在2014年的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演讲、2015年的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引领了当代社会生产新变革,并做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的判断。

2016年“4.19”到2018年“4.20”两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网络强国”的相关论述,标志着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正式形成,并进入了坚持贯彻和丰富发展的崭新阶段。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第二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对网络信息建设工作做出了系统完整论述,并深刻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必须依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建设路径。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养新增长点、新动能。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了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党多年来建设和发展互联网的经验探索,提出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和工作方法,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问题[3]。这次重要讲话也标志着,在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网络治理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上,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正式形成。

二、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推进福建数字经济发展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互联新生态的坚实基础。数字基础设施是发挥数字经济潜力,践行网络强国战略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打造安全的基础网络设施等方面强调信息基础设施对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4]。福建省可以数据驱动为出发点,发力5G、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夯实万物互联新生态的坚实基础。

1.抓住5G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加强、加快5G网络设施建设。加强5G站址建设的前期统筹规划,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逐步实现5G基站的全省中心城区全覆盖;深度挖掘5G应用需求,开展5G示范应用,推进5G的技术实验和商用试点建设,搭建一批5G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

2.推动不同属性、不同类型数据的跨界融合。针对福建省电子政务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导致信息跨部门共享困难,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进展缓慢的现状,推动不同属性、不同类型数据的跨界融合。应打破“信息壁垒”,汇聚文化旅游、经济、政务等领域资源,实现数据信息跨平台的共通共享。可统筹建设云计算、超算平台,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全省一体化的数字福建大数据中心和行业数据资源分中心。

3.强化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5]。支持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将马尾物联网基地、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泉州芯谷等重点产业园里的企业先行全部接入工业互联网,培育工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石。

(二)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3]并在不同的时期,结合前沿技术发展,先后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详细的论述。福建省信息化建设,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薄弱,技术创新投入比例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低,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器件等主要依赖境外和国内其它省份输入,可多方促成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出台设立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专项等政策。拟定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领域、智能制造领域“高精尖缺”核心技术研发清单,对核心技术研究的项目和研究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发挥高校和龙头企业的作用,支持福建高校建设新一代数字经济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加快对数字经济的基础研究,创新示范应用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国家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在福建省设立研发平台并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及各类基金等加强合作,创建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立足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共同研发机制,建立培养数字经济行业所需人才的实践基地;依托区位、人文优势,发挥港澳台及海外留学人员优势,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引进国内外顶级专家和研究人员,充分收集海内外优秀信息资源,研发被外资垄断的“卡脖子”的设备及软件。

3.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倡导监管部门、规划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行业通力合作,打通政府、研发机构、企业之间对接的体制约束,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落地。

(三)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缩小数字鸿沟,引导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他又一次指出“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福建省数字经济建设正是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公共服务水平与信息化同步推进,大力发展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但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与社会发展不匹配,尤其是存在跨部门、跨终端、跨平台服务实施难的问题,应从多方进行提升。

1.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推进电子政务、网络惠民及网络扶贫工程建设,将数字经济广泛运用于民生、福祉领域,凸显数字经济的普惠特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把握和预测公众的办事需求,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高度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完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依托闽政通APP实现“掌上办事”一网通办,高效管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2.利用互联网为公众和企业参与政府管理与公共事务提供有效渠道,引导共建共享。互联网建设和网信事业必须服务于人民,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情民意,答疑释惑,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互联网发展也必须依赖人民,福建省社会资本较为充裕,投资潜力巨大,可在加大政府投入同时,研究制定社会资本投资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数字福建”建设,优化“数字福建”投资结构。

3.培养全民的数字技能,消除数字鸿沟。面向落后群体、面向落后地区,开办培训课程,对文化水平低的群众,进行互联网技能、电商直播等方面的免费技能培训,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互联网+”催生创新创业热潮;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同时建设农村、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网络体系,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推脱贫攻坚。

(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经济的数字化升级转型。“互联网+经济”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信息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提升传统行业企业运行效率、改变组织形态,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上看,福建省数字经济与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不够匹配,数字经济自身亟需发展,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多处于低层次、小领域试水阶段,制造业领域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数字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不足。因此,亟需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数字经济制造业。以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马尾物联网基地等重点产业园为重点,加大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企业的引导和培育,支撑数据产生、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芯片、传感器、服务器、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做大做强。

2.做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要重点破解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这一世界性难题,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传统”企业和产业的各个环节,实现传统产业价值链重构。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拟定产业园智能建设方案,以“园区大脑”等智能系统支撑和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经济、社会、政府协同联动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的数字转型[6]。引进智慧文旅、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数字化服务业”,支持本地应用型软件、人工智能、AR/VR等现有优势数字产业与本地传统服务业企业开展合作。

3.支持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打造一个消费生态和产业生态相结合的全新经济模式,带动福建省数字产业链提速发展,拓宽福建省数字商贸新空间。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对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思考、深邃眼光和科学谋划。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引领下,福建省持续放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正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福建数字经济建设将为更好地贯彻实施习近平网络强国重要性思想提供示范性的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强国福建数字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答数字
福建医改新在哪?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