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毒攻毒” 有科学依据吗

2022-11-26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世云

大众健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偏性砒霜乌头

文◎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世云

武侠小说中经常有这样一类场景:一位武林高手遭暗算,身中剧毒而昏迷。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时,一位隐世神医便会提出“以毒攻毒”的方法来解毒。那究竟中医是否存在以毒攻毒的疗法?又有哪些情况能够使用这种疗法呢?

“以毒攻毒”来源于明·陶宗仪《辍耕录》的卷二十九,曰:“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其释义为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因毒而起的疾病,后指利用某一种有坏处的事物来抵制另一种有坏处的事物。

在中医理论中,“毒”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药物的偏性。根据药性的峻猛程度,药物的偏性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中医理论认为,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利用中药具有的偏性来祛邪扶正,纠正机体气血阴阳之偏颇,以使之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毒”的另一层含义,便是我们如今所理解的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及损害的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级毒性分类法对中药毒性进行分级。该分类法也是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

武侠小说中的“以毒攻毒”,指的是上述第二层含义,即利用中药的毒性对患者进行治疗。中药的有毒成分往往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乌头类药物所含的乌头类生物碱,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巴豆中的巴豆油等。如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因此,临床必须通过炮制等降低药物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以减少毒性,同时保持一定的药效。

实际上,在中医发展史中,以毒攻毒的疗法屡见不鲜。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描述了永州毒蛇治疗多种疾病,“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淮南子·修务训》记载了古人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救活濒死者的实例。

“毒药”砒霜入药在我国更是拥有悠久历史,其主要成分在现代俗称砷剂,化学名为三氧化二砷。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记述的太乙神精丹用以治疗疟疾。太乙精神丹是用雄黄、雌黄、曾青(硫酸铜)、慈石等,经升化而得的“光明皎洁如雪”的砒霜。北宋的《开宝本草》和《本草衍义》,也记载了用砒霜治病的方子。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到应用砒石治疗各种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疾病。40多年前,三氧化二砷成为我国自主发明、世界首创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特效药物,现在依然是治疗APL 的最常见一线药物之一。

需要提醒的是,尽管“以毒攻毒”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在没有科学指导的情况下乱用有毒药物,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定不要盲目尝试民间偏方。

猜你喜欢

偏性砒霜乌头
鹤顶红到底是什么毒药?
独行菜抗逆相关转录因子LaDREB密码子偏性与进化分析
老寿星吃砒霜式的恋爱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看待中药毒性 厘清三大误区
高乌头的研究进展
密码子偏性分析方法及茶树中密码子偏性研究进展
银器不管放在什么毒里都能变黑吗
茶树CsActin1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