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制度及其启示*

2022-11-26侯建林冯政明卢晓东吴红斌王维民

医学与哲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

侯建林 冯政明 卢晓东 张 蕾 吴红斌 王维民

嵌入式学位项目(intercalated programs)是指医学生在第一个医学学位学习期间,中断医学学位课程的学习,额外花费一年或更长时间攻读另外一个学士或研究生学位。换言之,另外一个学士或研究生学位在时间安排上“嵌入”到第一个医学学位的学习过程之中。嵌入式学位制度是英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制度的实施情况与制度安排,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对我国“医学+X”新医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1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制度与实施

1986年,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该理事会大多数成员认为,设立嵌入式学位项目对于那些将来可能需要从事研究的医学毕业生或者临床医生具有很大帮助。尽管该观点当时在英国饱受争议,但依旧有大约1/3的医学生选择在五年制本科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年时间,攻读一个医学科学学位[通常是理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science)]。1999年一项队列研究表明,获得嵌入式学位的学生对医学研究更感兴趣,也更喜欢深度和战略性学习,同时也使医生职业生涯受益匪浅。研究结果对英国医学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目前,英国医学生往往在学习的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休学一年,用以攻读一个额外的学位;原本的医学学业则被嵌入式学位学习分割为两段[2]。对于某些医学院而言,攻读嵌入式学位是强制性的。

1.1 嵌入式学位制度案例分析

1.1.1 剑桥大学医学院

剑桥大学医学生基础课程的开设由生命科学学院而不是医学院负责。前三学年(临床前阶段)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临床技能的培养打下基础。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习与医学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为嵌入式学士学位年,医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专业学习: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第Ⅱ部分,相当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基础课程的延伸学习或者更高层次的学习;自然科学第Ⅱ部分中的单个专业;一个非核心科学科目,如人类学、管理研究、医学史或哲学。无论选择学习什么专业,其主要目的都是为接下来的临床学习阶段扩展基础学科视野。

在临床阶段(第四学年~第六学年),主要在医院病房、门诊和全科诊所等临床环境中轮转实习。成功完成前三学年学习者获得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成功完成临床阶段学习者获得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3]。

1.1.2 牛津大学医学院

牛津大学对于医学本科专业学制的划分与剑桥大学一致,分为含有嵌入式学位的六年制(A100项目)和不含嵌入式学位的四年制(A101项目),所授予的医学学位均为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学士。

六年制项目的前三学年为临床前学习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个医学学位学习阶段,前五个学期进行基础课程的讲授;第二阶段为嵌入式学士学位年,即牛津大学医学课程中所独有的医学科学最终荣誉学院(final honor school)制度,旨在培养医学生的解释性和批判性技能,并授予医学科学荣誉学士学位(honors bachelor of arts in medical sciences)。在此阶段,医学生需要从十个科目中选择两个进行学习,从而在生物医学的特定领域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和理解。可选科目包括:神经科学(系统、细胞或认知和行为)、药理学和信号、心血管科学、代谢和内分泌学、分子病理学、感染、免疫。在这一年中,医学生将获得生成和批判性分析科学数据所需要的技能,成长为所学习领域的权威,加入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的一个研究社区,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如何支撑现代生物医学。同时,医学生将熟悉研究论文和文献的主要来源,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的习惯。例如,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并根据已发表的结果对其进行验证。此外,每个医学生还需要承担一个实验性研究项目,并从牛津大学校内外众多的研究实验室中选择一个共同合作完成。

临床学习部分在后面三年。第四学年的重点是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第五学年主要学习临床医学专业,重点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和知识。第六年的重点是巩固患者照护和管理技能,并为毕业后教育做好准备[4]。

1.1.3 伦敦大学医学院

伦敦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士学位项目也为六年制。除了已拥有英国研究生学位的入学者,其他医学生还应攻读一个理学学士学位。成功完成学业者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学士学位。

在课程安排上,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主要为临床科学基础学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年,即嵌入的理学学士学位学习年,主要学习深度的科学研究方法,可选的专业方向十分广泛,包括:心血管科学,全球健康,数学、计算机和医学,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肿瘤学,儿科学和儿童健康,药理学,生理学,初级卫生保健研究和临床实践,运动医学,女性健康。伦敦大学医学院利用其多院系多学科的优势,鼓励医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并融入到自己的医学研究之中。此外,在以上课程模块之外,还提供其他广泛的学术型学位课程模块。第三阶段为临床学习阶段。其中,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分别包括三个为期 12 周的临床实习综合模块。第六学年主要在地区综合医院进行为期 16 周的临床轮转实习[5]。

1.1.4 伯明翰大学医学院

伯明翰大学医学院开设医学与外科学士专业,学制五年。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并且考试成绩突出,可考虑利用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资源,对选定主题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研究,获得自己的第二个学士学位。嵌入式学位项目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或第四学年的学习之后。伯明翰大学医学院提供多种嵌入式学位项目,包括实验室或社区研究,学生们可通过此类项目学习分析和解释医学研究数据,有机会开展新颖而实质性的研究项目[6]。

1.1.5 赫尔约克医学院

赫尔约克医学院是英格兰的一所新设医学院,2003年首次招收学生。嵌入式学位对于赫尔约克医学院学生是可选的。不过,学校鼓励所有学生考虑嵌入式学位,以扩展技能和知识并探索新的学科领域。供选择的嵌入式学位专业方向包括临床解剖学、伦理学、生物学、运动与运动科学、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学校提供学士和硕士层次的嵌入式学位项目,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博士学位项目[7]。

1.2 嵌入式学位主要类型

医学学士荣誉学位[bachelor of medical science honours degree,BMedSc(Hons)]是最常授予的嵌入式学位之一。虽然相当大比例的BMedSc(Hons)研究涉及实验室医学(如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但多数大学也提供非基础性科研项目,包括临床医学、伦理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研究机会。

理学学士学位可能是英国大学提供的最常见医学结合学位。事实上,多所英国大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同时攻读一个理学学士学位。该学位通常以研究为基础,需要1年~2年时间才能完成。医学生可以选择去其他大学攻读,并不总是必须在原就读大学进行。

硕士学位一般更加偏向于管理方面,主要为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卫生硕士。此外,还有公共政策硕士、法律硕士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理学硕士学位。部分医学生还可以选择攻读艺术硕士、神学硕士或生物伦理学硕士。

医学博士也具有双学位,但这个模式似乎在美国更常见,多为医学/法学博士[8]。

2 中国辅修/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制度

学科交叉有利于知识创新与理论突破,这一点是全球医学教育改革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常规的医学学位之外,鼓励或要求医学生在医学相关或医学之外的一个学科领域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也是培养“医学+X”新医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模式为两种:一种是辅修(minor)/双学位制度(double major program),另一种是第二学士学位制度(the second major program)。其中,辅修/双学位专业与主修专业同时学习,第二学士学位则在第一个主修专业毕业之后再学习。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目前,实施辅修/双学位制度已经成为高校较普遍做法。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在该调查涉及的全国14个省份29所高校的两万余名毕业生中,修读双学位的学生比例约为11.5%[9]。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根据部分高校统计,2013年底,修读辅修/双学位学生数占当年招生数比例的平均值为14.0%。其中,“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平均分别为15.2%和15.5%,地方本科院校为11.4%[10]。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从崭新的意义上再次开启了第二学士学位教育[11]。

3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制度特点及与中国比较

3.1 学习年限延长,但有利于保证学习效果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年一般放在医学本科学习的第三学年或者第四学年之后,以间隔后面的临床学习阶段。与我国辅修/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不同,嵌入式学位项目将医学主修专业的学习打断为前后两段,中间形成一年左右的时间,专门安排较为集中的跨学科基础学习和科研训练。因此,虽然嵌入式学位制度延长了学习年限,学习量大约与我国双学位接近,但更有利于保证医学主修专业、嵌入式学位的学习效果。

与嵌入式学位相比,中国医学院校辅修/双学位制度一般与主修专业同时学习。这种制度安排虽然没有延长学习年限,但要求同时学习医学课程和辅修/双学位,会产生较多的课程冲突。从学时角度看,中国学生的主修专业学习量普遍较大,双学位制度则进一步加大了学习强度,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12]。具体而言,选修双学位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平时都有自己的专业课程要上,且医学生的课程安排更满,故部分医学院校只能选择在周末或假期集中授课。这种高强度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更由于课程繁重而使得医学主修专业课程、辅修/双学位课程的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13]。

3.2 可选择专业广泛,且比较强调科研训练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可以选择的专业方向广泛,经过精心设计,大多数内容为接近医学的一些理学课程,如生物学、化学,或者医学二级学科。后者往往体现了为毕业后教育阶段做准备的意图。中国医学生的辅修/双学位专业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与医学毫不相关,专业跨度过大,对促进医学创新的价值可能较小。

在教学内容上,英国医学生嵌入学年所学习的内容更加接近研究性质,一方面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该类项目的主要办学目的在于促进医学创新。中国辅修/双学位制度的目标虽然也在于促进跨学科人才成长,但在促进辅修/双学位专业与主修专业的有机结合方面,在促进挑战性、深层次研究与学习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3.3 学位制度更加灵活,学生参与程度高

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可授予的学位种类较多,灵活性较强,包括荣誉学位或正式学位,并且涉及学士、硕士或博士等不同学历层次。某些院校之间还可以互相派遣学生学习嵌入式学位。一些大学还建立了学位升级制度,即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研究内容将荣誉学位“升级”为硕士或博士学位。

根据2019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学位[2019]20号)第十四、十五条,辅修学位和双学位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而是在主修的学士学位证书里面予以证明,辅修学位和双学位只能发给本校学生[14]。我国医学院校所可授予的辅修/双学位虽有规范性,但灵活性较差,跨校自主选择存在制度性障碍。

英国医学生选择攻读嵌入式学位的主要原因/动机包括:更广阔的职业前景、发表论文的机会、激发医学领域学术研究的兴趣、比同龄人获得实质性的优势以及有助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技能[4]。虽然部分英国医学院校不强制性要求医学生攻读嵌入式学位,但由于学术环境的激烈竞争以及与升学挂钩的政策,超过1/3的学生自愿或者不得不去多读一年以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攻读了嵌入式学位的医学生在申请毕业后教育时会有更大的优势。目前,我国医学生是否辅修第二学位主要是学生的一种自愿行为,因此在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方面与英国医学院校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4 启示与建议

英国医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招生对象、学制、课程安排等方面与我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研究并借鉴英国医学教育的相关经验对于深化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英国等国家的医学院校设立了嵌入式学位项目,为医学生攻读第二学位提供了不同于我国的制度安排,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1 引入嵌入式学位,促进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我国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的探索实践中,新医科的方向仅初露端倪。嵌入式学位是我国建设新医科一个值得考虑的参考方向。如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校能够设立嵌入式学位,可以有效促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促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操作层面,建议医学院校先行试点,之后总结经验,再行推广。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应充分利用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考虑设计针对医学生的嵌入式学位项目,不再采取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辅修/双学位教育方式。

4.2 加强高校间合作,开设跨校嵌入式学位项目

由于单科性医学院校通常缺乏很强的基础科学学科,仅依靠自身力量可能难以提供丰富、深入、高水平的辅修/双学位课程。根据《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所提出的“联合学士学位”的概念,综合性大学可以针对单科性医学院校五年制优秀学生跨校设立一年制嵌入式学位计划,参考英国医学院校嵌入式学位课程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对于学习合格者授予联合学士学位(荣誉)。这一制度安排将十分有利于弥补单科性医学院校基础科学学科薄弱的劣势。

此外,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设置通常也并不能涵盖所有领域。因此,开设跨校嵌入式学位项目仍然十分重要。例如,在医疗仪器方面,可以由工科院校专门设置一年制嵌入式学位项目,对所有高等院校的医学生开放,以加强该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4.3 稳步推进跨国嵌入式学位,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于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考虑借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跨国嵌入式学位项目。在现实中,部分高校已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国外大学合作设立了“医学博士+哲学博士项目”。被录取进入该项目的医学生,首先在国内完成基础阶段学习,然后赴国外合作大学攻读一个侧重于医学研究的哲学博士学位,最后回国完成临床阶段学习后再获得一个医学博士学位,从而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如果我国在医学教育领域推广建立嵌入式学位制度,并且鼓励医学生在此阶段出国学习,可以进一步推动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而且十分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复合型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浅谈大学辅修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应用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七校联合办学”暂停招生谈“双学位”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我国高校辅修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报考第二学士学位有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