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在大班幼儿音乐游戏中的渗透研究

2022-11-25

新课程 2022年14期
关键词:阶段音乐游戏

董 萍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幼儿园,甘肃 定西)

大班幼儿虽然在个人意识上逐渐开始摆脱懵懂状态,但他们对于世界、生活环境等的认知还比较少,行为、思想普遍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比较单一,这就导致大班幼儿不能很好地发现自己身边的美,说明他们的审美能力比较薄弱。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游戏作为一种音乐艺术教育方式,应当承担起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责任,启蒙幼儿艺术审美观、思想,说明音乐游戏教育与审美教育息息相关。但以往幼儿教育中,审美教育与音乐游戏教育之间有明显的隔阂,导致音乐游戏教育很难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让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游戏教育中,为达到目的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音乐游戏课前策略

课前是审美教育渗透的关键阶段,若该阶段存在问题,那么后续阶段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后续阶段无法展开,因此该阶段中教师要注意策略方法。从这一角度出发,大班幼儿音乐游戏课前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备课,相关内容有选择音乐、设计音乐游戏、规划音乐游戏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等,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有利于大班幼儿进行审美活动的元素来渗透审美教育。以选择音乐的备课内容为例,教师以往可能在选择音乐时更加注重音乐是否适龄、是否符合教育要求等,而为了让审美教育渗透其中,教师选择时除了要考虑这些要点以外,还要重视所选择的音乐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兴趣取向,原因在于要让大班幼儿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保障音乐能够对他们产生吸引力,这样能够让幼儿专注于音乐游戏,而不是我行我素地展开活动或者胡思乱想,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专注于音乐审美,因此课前阶段教师要关注幼儿兴趣来选择音乐,奠定后续基础。除此以外,教师在其他备课内容中也应当关注幼儿兴趣,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但为了实现这一点,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幼儿进行交流,以便了解幼儿的兴趣取向[1]。

二、音乐游戏课中策略

课中是音乐游戏教育正式展开的阶段,审美教育的作用应当在该阶段充分体现。为了让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游戏的课中阶段,建议教师先组织幼儿做好音乐游戏的准备,而后采用正确的方式提出音乐游戏项目,即假设教师选择了某个动画片的主题曲作为游戏音乐,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幼儿平日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的方式提出音乐游戏项目,诸如告诉幼儿“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跟随音乐跳舞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先入为主地营造做游戏的氛围,不会让幼儿觉得接下来的活动是枯燥的学习,这样幼儿在兴趣推动下会表现得更加积极。而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始做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引导方法让幼儿专注于音乐,并且开展审美活动。常见的引导方法为“提问法”,诸如教师可以预先让幼儿听一遍音乐,然后提出“刚才的音乐记住了吗”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无论幼儿如何回答,再次播放音乐,而这一次没有专注于音乐的幼儿为了更好地做游戏,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开始记忆音乐旋律、节奏等,最终教师在游戏结束之后继续提出“音乐好听吗,为什么”的问题,促使幼儿开始思考,这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审美思路,让幼儿顺延思路去发现音乐的美,若有必要可以再一次播放音乐,而这一次幼儿就会细细品味音乐,感受音乐的艺术美感,说明审美教育成功渗透[2]。

三、音乐游戏课后策略

以往音乐游戏教育中课后阶段常与课中阶段混合,可以说基本没有课后阶段的概念,但为了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作用,并且让其进一步渗透到音乐游戏教育中,教师应当将课后、课中两个阶段区分开来,专门采用课后策略进行审美教育。课后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课中阶段幼儿音乐审美活动成果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以幼儿为主导,自身同样是采用引导方式来提供思路,与此同时,教师要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或者直接让幼儿成为一个整体,以便幼儿根据思路进行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这有利于幼儿从不同角度探索音乐艺术美感,能够丰富幼儿艺术审美意识、思想层次,总体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是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常用方法,具有良好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推进审美教育向音乐游戏的渗透,并采用相关策略充分发挥审美教育作用,以便培养幼儿艺术审美意识、思想。幼儿艺术审美意识、思想得到培养,能够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表现利于幼儿人格建设,也有利于幼儿接受未来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阶段音乐游戏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音乐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音乐